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十五次双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出题人:薄玉琪)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
2、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
3、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
4、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 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
5、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C. 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D. 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B. 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C. 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D. 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3. 根据
6、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B. 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C. 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D. 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出题人:芦艳霞)材料一:2018年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
7、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获得。2018年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以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
8、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2018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自科技日报)材料二: (选自新浪看点,有删改)材料三:纵观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 领域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的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
9、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无论有心或无意,2018年诺贝尔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学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的;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开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
10、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科技日报)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他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他在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很早就获得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我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多年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
11、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政策、运作举措。早在2001年日本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21世纪以来,日本人在18年里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拿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贝尔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其次,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的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科研经费投入占比最高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们搞科研,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
12、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在50岁时还没有取得大的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2018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
13、有所感悟。B. 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C.本庶佑获得诺贝尔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在50岁时还没取得大的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材料二介绍了
14、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C.材料三指出,2018年诺贝尔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D.几则材料介绍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6. 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出题
15、人:李玉兰)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
16、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
17、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
18、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
19、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
20、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C.“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D.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
21、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8、“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9、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出题人:陈小社)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开见其所为文曰:“异日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偃以为:“地震,阴之盛。今朝廷政令,不专上
22、出,而后宫外戚,恩泽日蕃,此阳不胜阴之效也。宜选将练师,以防边塞。”赵元昊朝贡不至,偃曰:“遽讨之,太暴。宜遣使问其不臣状,待其辞屈而后加兵。则其不直者在彼,而王师之出有名矣。”又奏:“戍兵代还,宜如祖宗制,阅其艺后殿次进之。”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衣,坐系者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咎,请从末减,奏可。西塞用兵,士卒妻子留京师者犯法当死,帝不忍用刑,或欲以毒置饮食中,令得善死。偃极言其不可,帝亦悔而止。宦人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抵罪,帝使赦智诚三人,而文显五人坐如法。偃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诏并释之。未几,卒。偃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以
23、予族人。初,天下职田,无日月之限,而赴官者多以前后为断。偃请水陆田各限以月,因著为令。尝与谢绛受诏试中书吏,而大臣有以简属偃者,偃不敢发视,亟焚之。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偃纠察刑狱,范仲淹尹京,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子元衡,有学行,能自立,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并其子茂谌咸早卒。偃妻,直史馆刁约之妹。与元衡妇韩、茂谌妇谢皆寡居丹阳,闺门有法,江、淮人至今称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三,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B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
24、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C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D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科,科举考试录取分甲乙科,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授官的依据,以便按成绩等级决定官职的高低。B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兵械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长官称尚书。C朝贡,又称进贡,指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示顺从或结盟,如属国向宗主国献礼。D职田,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
25、,职田制至明朝废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胥偃努力向学,富有才华。河东柳开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他日后必闻名天下;他后来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B胥偃尽心政事,见识深远。赵元昊不来朝贡,他提议先礼后兵,不可匆忙征讨;针对戍兵代还,他上奏说应遵从祖制。C胥偃积极建言,宽厚仁爱。有人打算将毒药投进犯人的饮食中,以减少其死刑的痛苦,他极力陈说不可,皇帝也后悔而作罢。D胥偃不忘族人,教子有方。他显达后将数十顷良田全部送给族人;其子有品行学问能够依靠自己有所建树,江淮一带称颂良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恤近遗远,非政也,况
26、同罪异罚乎?(2) 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9分)(出题人:闫纪红)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注】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露凝如霰,万竹悲声,红荷凋零,青松覆雪,诗人通过对崇让宅之景的描写,让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显得凄清荒凉。B.颔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
27、“何事”,就格律要求而言,诗歌的对仗不是十分工整,但这处“变体”却将人事与自然巧妙结合。C.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独之感。D.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后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愤、孤独郁结满怀,暗生归隐之思。15、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 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出题人:姜莹莹)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2)世间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
28、人才的胸襟和境界。韩愈在马说中列举了三种不能发现人才的现象,首先是“策之不以其道”,再次是“_”,还有“_”,而这最后者尤其耐人寻味。(3)庄子逍遥游中,用 “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鴳认为“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出题人:刘雪玲 岳小伟)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 的结果。它们是 、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 催化 一脉相承 各有千秋 B. 催生 相辅相成 各有千秋C. 催生 一脉相承
29、 平分秋色 D. 催化 相辅相成 平分秋色18.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 )(3分)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 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 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A. B. C. D.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 ; , ,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这类人被视为
30、高洁之士 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往往被嘲讽与讥笑 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 B. C. D.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总要_ 却是_更_但_随着_21、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
31、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65个字)阳光照在他脸上,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他迈开步子朝前走去。(6分)四、 写作。(60分)(出题人:张一)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2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卫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世界比20年前变得更绿,中国和印度在全球绿化方面的贡献最大。美国航天局卫星资料显示: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中国的植被面积仅为全球的6.6%,但占到全球植被面积净增加的25%。其中,中国为全球绿化进程做出的贡献中,有42%来源于植树造林工程,对于减少土壤侵蚀、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发挥了作用。印度的绿化则主
32、要是农业用地造就的,森林增长面积仅为4.4%。自然杂志网站11日则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指出,绿植增加在中国体现得要比在印度明显,因为中国新增绿化主要是靠森林,与主要靠农田植被绿化的印度不同。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19届第15次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1. D 【解析】A原文“在巾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诗。B“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分析错误,原文“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
33、。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紧密的联系”分析错误,原文“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指的是时代命运,而不是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故选D。2. C 【详解】C项,这两则新诗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对待这种迷思的问题,而非其成因。3. A 原文只是说胡适承认有诗作向宋诗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4. D “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选项将条件和结果倒置了。5. B “如果,就不可能”说法绝对。6.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提升青年学
34、历层次,使之努力进入世界顶尖大学接受教育。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答出六点即可)7、 D 8、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意思答对即可。)9、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
35、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0.B“府进士”是府级贡举人才,不可断;“发视择有名者居上”的主语是“胥偃”;据此可排除错误选项。 11.B兵械为兵部所管之事。12.D江淮一带至今称颂的是胥偃之妻与元衡之妻、茂谌之妻寡居丹阳时,家门法度严谨。13(l)体恤亲近的人,遗弃疏远的人,这
36、是不公正,何况是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同呢?(5分。“近”“远”“政”各1分,句意2分)(2)胥偃多次弹劾他标新立异不遵守法度,欧阳修当时正与范仲淹交好,因此与胥偃有了嫌隙。(5分。“纠”“循”“善”“隙”各1分,句意1分)附参考译文: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河东柳开见到他写的文章后说:“将来必闻名天下。”考取进士甲科,任命为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升任太常丞、开封知县。与御史高升主持府级贡举人才的考试,试卷的卷首已经封好,立即打开查看,挑选有名的人居于榜首,降职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后起用为邓州通州,又任太常丞。历经升迁为尚书刑部员外郎,任知制诰,升任工部郎中,进入翰林院为
37、学士,兼任开封知府。忻州地震,胥偃认为:“地震是阴盛的表现。如今朝廷的政令,不专一由皇帝发出,而后宫外戚,日益受到恩宠,这是阳不能克阴的结果。应该挑选将领,训练军队,以防备边境要塞。”赵元昊不来朝贡,胥偃说:“匆忙征讨他们,过于突然。应派使者问清他们不肯臣服的情形,等他们理屈词穷之后再出兵。那么不在理的是他们,而朝廷出兵就名正言顺了。”又上奏说:“戍守边疆的士兵要调回原地驻防,应遵从祖宗的制度,检阅其武艺后依次调进。”适逢有护卫的士兵贿赂管理仓库的官吏以求挑选冬装,获罪入狱的有三十多人。当时为八月,突然降霜下雪。胥偃推究尚书洪范载“严厉急迫,就会出现持续严寒”的灾祸,奏请从轻发落,所奏被允许。
38、西部边塞有战事,有士兵的妻子留在京城犯法被判死罪的,皇帝不忍用刑,有人想将毒药放进饮食中,以减少其死刑的痛苦。胥偃极力陈说不可以这样做,皇帝也后悔而作罢。宦官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惩罚,皇帝下令赦免程智诚三人而冯文显五人按法律判罪。胥偃说:“体恤亲近的人,遗弃疏远的人,这是不公正,况且是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同呢?”诏令将八人一并释放。不久,去世。胥偃未做官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显贵以后,将田地全部送给族人。当时,全国都按品级授给官吏职田作为俸禄,授予及收回职田时不按日按月计算日期,而为官者多以其赴任前后作为期限。胥偃奏请水田旱田各以月为限,由此定为法令。曾与谢绛接受诏命考查中
39、书吏,有的大臣写信托付胥偃,他不敢打开信看其内容,赶快烧掉了。欧阳修当初拜见胥偃时,胥偃喜爱他的文章,将其召来安置在门下,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胥偃负责督查刑狱,范仲淹任京尹时,胥偃多次弹劾他标新立异不遵守法度,欧阳修当时正与范仲淹交好,因此与胥偃有了嫌隙。其子胥元衡,有学问品行,能够依靠自己有所建树,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同他的儿子胥茂谌都是早年去世。胥偃的妻子,是直史馆刁约的妹妹。与胥元衡之妻韩氏、胥茂谌之妻谢氏都在丹阳寡居,家门法度严谨,江淮一带至今称颂。14、A “松雪”非崇让宅之景。15、(1)以景衬情(触景生情)。露凝如霰,风过回塘,万竹悲声,诗人用凄清的景物,烘托渲染自己凄楚悲切的思想感
40、情。风露塘竹之悲,加深了人之悲切。(2)以景比情(象征)。红荷的离披,象征着人的别离;嵩山南边的松雪,象征着诗人的隐逸情怀。(3)赋物以情(拟人)。风中的悲竹,与诗人的心境相通;寒夜里的孤灯,似乎在诉说着人的归梦,客中的苦酒,也知诗人的幽恨。 16.(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抢榆枋而止;翱翔蓬蒿之间。17、B 催生:比喻催促作品或事物问世。催化:比喻某举措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促进作用。第一空,“理念和激情”催促了“科学和艺术”的产生,这里应选“催生”。据此分析可排除AD两项。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
41、之间有继承关系。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第二空,说的是“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事物,这里应选“相辅相成”。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各有千秋: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第三空,“科学和艺术”二者在呈现方式上各有各的特色,应选“各有千秋”。18、B 此类题重在平时的积累,对于作家作品、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体裁等文学常识。“销魂句”,李清照曾作的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东南形胜”,选自柳永的望海潮,“岸柳月残”是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变体。“锦书难托”是陆游的词钗
42、头凤里的句子,陆游的蝶恋花中有“只愁风断青衣渡”的句子。苏轼生活在北宋,辛弃疾生活在南宋,“闺中”指女性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间,横跨两宋,她把宋词发扬光大。李清照词如梦令中有“绿肥红瘦”的句子。分析可知两联说的李清照,故选B。19、 C 前面文字有这样的关联词语:不仅仅是就是,后面应接关联词语“也”,因此,应放在第一位置与上文衔接,句中的“高洁之士”与句中的“避世风流”相呼应。 句前面的“而”是转折,后面说的另一种情况,即“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他们“往往被嘲讽与讥笑”(句),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分析可知,衔接最恰当的是:。故选C。20、(总要)夹上(却是)白字连篇(更)
43、应该(但)同时(随着)中国21、 参考答案: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脸明亮光洁,如同一朵在秋阳下盛开的白山菊花。为了年迈的父母那长久以来沉积在心底的期盼,为了热心的朋友那热切而真挚的夜半时分的嘱托,也为了自己自小就有的那份坚定而毅然的心底信念,他迈开了步子勇敢地朝前走去。(不设统一答案) 22.作文解析 略郑州一测作文例文(续) 心怀敬畏,圆满人生畏者,心有则而行有止也。弘一法师对虫子的照顾,日本对一花一本的悉心,高迪对于一幢教堂的专注,都是一种出于本心的敬畏。人生一世,无敬畏而不成圆满,一颗敬畏之心,是对世界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负贵。心怀敬畏,敬畏生命,“一虫一鸟皆世界。一花一草咸天堂”。从韩
44、愈“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精心呵护,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响亮号召,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一直萦绕在每一个人的身畔。花园的美丽,在于万朵鲜花的倾心绽放,世界的美丽,也正是在于这芸芸众生的鲜活与蓬勃。生命,是每个人,每个个体最宝贵的财富。对每个生命都心怀敬畏,是对这个世界上的美丽最诚挚的尊重,与最温柔的体贴。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借段皇爷之口讲述的大理国国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就是对此最好的写照。每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敬畏责任,敬畏使命,“一言一举皆责任,一心一意念祖国”。“人总是带着社会处境诞生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所背负的责任,小到工作,大到国家,敬
45、畏责任,是对自己的交代,更是对社会的回报。高迪历时一生潜心建筑,故宫守护者单霁翔走遍九千个房间,就是对自己工作职责的一种坚守和敬畏。而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更应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国家责任的敬畏。王继才四十年守岛,正为我们阐明了敬畏祖国的含义。敬畏,不在于你做出多大功绩,更多的是在于你的坚持、细致与始终如一的守候,在敬畏这一份责任时,我们就会如方孝孺所言: 身有正,言有规,行有止,勤恳谨慎,发光发热。敬畏时间,敬畏岁月,“一分一秒有黄金,一朝一夕不可逝”。叔本华说过:“平庸的人耗费时间,有才华的人潜心利用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充分利用好时间,时刻心怀对时间的一丝敬畏,
46、更是关键。敬畏时间,要求我们充分把握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在与时间的赛跑中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而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对时间的敬畏更是必不可少。一寸光阴一寸金,把握住时间,就是把握住人生,更是把握住了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心怀敬畏,善待人生,自己的人生才会圆满。世上的一切都应被呵护,肩负的责任始终要我们铭记,时间的每一秒都不能错过。敬畏一切,也就是敬畏自己的人生。作文补充:某“神童”,2岁识千字,4岁基本学完初中阶段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重点大学,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进入研究所之后,一直陪读的母亲放弃了陪读。但脱离母亲,该生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
47、学习和生活,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这也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神童”光彩尽失之时,高中还给他喂饭的母亲,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 这个现代版的“伤仲永”的故事在网友中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教育不能只看重成绩而该生的母亲则忏悔道:“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是我的错。”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亮眼标题: 别让成绩绑架教育莫让高分成低能 别让成绩绑架教育 现代版的“伤仲永”引发网友热议,“神童”成绩卓越,17岁
48、就考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终因脱离母亲无法安排学习和生活,被劝退学。一代“神童”却如此“高分低能”! 这个现代版的“伤仲永”的故事,体现了某些地区、某些家长“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对此,我却认为:莫让成绩绑架教育,成绩好更需全面发展。 毋庸置疑,该“神童”的悲剧,直接造成者是他的母亲,她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直到17岁才放弃陪读。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依赖情绪怎能不迅速滋长呢?我们不必过于指责“神童”的母亲,没有哪个母亲想害自己的孩子。 追根溯源,“伤仲永”的悲剧暴露了“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在高考制度的推动下,人们似乎认为考出分数才是王道,许多
49、学校因此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为考试机器。但其实,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是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检测。它映射出了教育上诸多的盲目“催熟”之举。孩子们作为“人”的快乐被毁了,成人都达不到,又谈何成才呢? 那么,面对滚滚时代大潮,我们该如何尽其所能,扶大厦于将倾呢?作为父母,不可以剥夺孩子的天性而一味地强迫他们去学习;作为老师,不可以剥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作为学校,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发挥特长,抛弃“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观念;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不能屈服于周围的压力,要不断地健全自身,完成精神的成长,要养成自立自强、刻苦拼搏的习惯。唯有如此,更多的像该“神童”的悲剧才会避免,教育才能摆脱被成绩绑架的尴尬境地。 浮生六记云:“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既是如此,就放下追名逐利的心,为儿女计深远,让他们穿行过光阴,穿行过山川,最终能拥有真正幸福独立的人生。 所以,别让成绩绑架了教育,还教育自由的蓝天。让每个人都秉承“英雄儿女一杆秤,成亦欣然,败亦可喜”的心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别让成绩绑架教育,以淡然的心态去看待名与利、荣与辱、得与失。愿教育行政部门高瞻远瞩,把好制度关;愿父母“明眸善睐”,秉承责任;愿莘莘学子,自立自强,健全自我!让我们共同努力,做高分高能的新时代栋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