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86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吴鹏超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足”即产品富足 B. 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 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 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一个否定式选择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的“自足”是指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不是产品富足。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民生产只能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不能说生活富足。所以本题选A。考

2、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因为均田制指的是国家对无主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3. 读下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该表主要反

3、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故 A、 B、 C三项不全面,排除。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量,故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故选D。4. 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 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4、.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 先进的手工纺织技术【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可知,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此题应该理解为考查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所以应该选择C项。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略6.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答案】A【解析】

5、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人民版历史教材属于知识识记类型,只要抓住关键词“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书本上原句,即可得出答案A。在其余版本中,本题则属于分析推断的高级思维层次。学生首先要提取“三国蜀相”,推断该水利工程地处“蜀地”四川;然后对比选项,得出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业都江堰7. 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 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

6、 规范丝织行业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制造“违禁品”,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是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A项表述有误,排除;“违禁品”是“龙凤”花纹类的纺织品,可见龙凤纹是皇家专属用品,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的手工业8.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

7、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等,材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末时期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9. 2015年,面对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 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 到

8、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 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 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答案】C【解析】“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是清朝时期制瓷业才出现的的,穿越历史回到明代当然也就不可能经历到了,故选C。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江南丝绸等行业出现手工工场、出现商帮和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故排除ABD。10. 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等级观念的影响 B.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征收赋税的需要 D. 社会管理的需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宋代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依据所学,宋代的时候,随

9、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C、D都是由B引起的,不是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应选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到北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即“市”、“坊”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到城市,彻底打破了“市”“坊”的界线,“市”“坊”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如当时最繁华的城市首都东京,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

10、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东京梦华录)。城内还有固定市场和定期集市,有娱乐场所“瓦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充分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11. 商业是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A. 工商食官是秦朝统一前商业经营活动的唯一模式和基本特征B. 重农抑商政策是导致唐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根源C.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以及取消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 明清时期徽商、晋商的出现反映出商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12.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

11、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天下有关,还与政府抗倭有关,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A项正确。“必然结果”表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故C项错误。B项表述片面,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且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

12、误。13.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反映了由于外国商品倾销, 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体现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说法相反,应排除;B、D两项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14.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

13、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A. 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 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 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 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长沙最初经营“多是各种土产”,五口通商以后,洋货输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是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冲击的表现。B、C、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5. 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A.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B. “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C. “以忠

14、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民用工业思想”,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求富,故选A;C项是顽固派的主张,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维护统治,不符合题意;BD两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6. 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C.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用西方的

15、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但客观上却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种豆得瓜”的“瓜”是指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故A项正确。B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应排除。17.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 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 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 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

16、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说明封建官僚和封建思想阻碍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A项是材料中错误的认识;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B项不选;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阻碍因素18.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A. 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 迷

17、信思想资金短缺C. 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 技术落伍体制落后【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山川之神易招”可以看出封建官僚受迷信思想影响,故选B;由“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看出资金缺乏,“诸强凌逼”看出清政府担心因无法偿还修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技术和体制问题,故排除ACD。19.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

18、设厂的限制B.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据此可知此次兴办实业浪潮与民族危机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成为这次兴办实业的直接推动力,故A项错误。“认购股份就等于收回利权”充分反映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这次实业救国思潮具有爱国主义性质,故B项正确。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

19、大战时期,该情景发生于一战前,故C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始推行发展实业政策。故D项错误。20.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五四运动 B.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答案】C【解析】据材料“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C正确。五四运动在1919年

20、,不是最主要因素,故A排除。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是次要原因,故B排除。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21.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张謇的大生纱厂取名“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名言,即“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说明

21、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以满足民生需要为主要目的,应该以轻工业为主,故选C。材料未涉及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力发展重工业,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儒家思想指导商业,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特点22.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向外国学习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答案】A

22、【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国货运动”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故A项正确。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属于义和团运动,故B项排除。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故C项排除。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也属于义和团运动,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23. 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实业救国 D.

23、 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抵羊”暗含抵制洋货的含义。使用国货、抵制洋货体现作者实业救国思想,故C正确。24. 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政府支持列强放松侵略企业经营有道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民族企业的发展。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正是日本步步扩大对华侵略,故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材料“因爱国运动之激昂”说明正确;材料“军政机关之制服材

24、料,亦纷纷采用”说明正确;材料“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说明正确。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25.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封建官府 B. 外国资本 C. 官僚资本 D. 地方地主【答案】C【解析】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于官僚资本控制加强,刘鸿生到重庆后成了大老板(官僚资本)的伙计,这充分说明民族工业在当时受到了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故选C。但是清王朝已经被推翻,

25、排除A。BD和材料无关,排除。26.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比较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9352539850.549.5生铁2391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A. 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B. 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 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D. 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答案】D【解析】日本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重要内容。要抓住“1943年”这个特定的时间,我们知道1943年东北三省是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重要的战略物

26、资的供给地,故选D。通过图表所给的信息,A、B、C三项不是图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27.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中国(1950年人均产量)美国(1950年人均产量)印度(1950年人均产量)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A.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实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由题中的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发展落后,在钢产量和发电量上不仅远低于美国,而且还不如印度,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我国

27、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ABD材料和材料无关,排除。28. 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57年”。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变化。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故A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合,都应

28、排除。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29.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

29、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失误的探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之处指的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30. 下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B【解析】略31. 20世纪六七十

30、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 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理解。由“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得知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32. 出现下图中1961年工业国

31、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A. 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B. 合理调整工商业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D. 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答案】D33. 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

32、界最强大的国家;B不对,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不对,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点评:审题的钥匙 正确解读“命题用语” (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 (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5)注意区别题目中的比较固定的各种用语。34.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

33、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 土地的使用权 B. 土地的用途 C. 土地的所有权 D. 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土地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集体使用;人民公社化运动只是使公有化的规模和程度提高而已;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C错误,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三次变化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土地的使用权发生改变。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项。BD项明显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土地的使用权的改变35.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

34、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答案】D【解析】抓住题中“1979年已经过去”等信息,可以知道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改变了过去的艰难生活.所以D项是正确的。A发生于1958年,故排除。材料中的“过去”并不是旧社会,故排除B。 C过于绝对,题中体现不出,故排除

35、。3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下图不能说明A.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B.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C.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D.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没有必要深化【答案】D【解析】国有企业改革应当继续深化,图示不能反映没有必要深化,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从图示反映的数据变化来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有较大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出现并逐渐占有较大比重;出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象。ABC项图示能够反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

36、向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如本题可以首先找出图示能够说明即需要排除的选项,最后确定正确答案。37. 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准确获取能力。图片反映的是19801990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为2001年,不属于图表反映的内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37、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8.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为实施“沿江”战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 开放港口城市 B. 开辟经济开放区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90年代”,为实施沿江战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应当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故答案为C项。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排除A项;开辟经济开放区和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排除BD项。点睛:本题根据时间信息很容易确定。浦东的开放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39. “中国政府经常运

38、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符合“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的方法。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39、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点的方法40.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 B. C. D. 【答案】A【解析】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A。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排除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41题22分,42题1

40、8分,共计40分)41.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答案】(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特点: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原因:这些城市大都是

41、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城市倾销商品,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3)特点:曲折发展。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解析】(1)第一问结合题干中的“传统经济”从家庭、农业、纺织等方面进行回答。图二中的“洋布”是外来商品的代表,其影响可从对传统经济的破坏方面进行作答。(2)第一问可从地图中各企业所处的地理区域进行作答。形成的原因可结合时代背景从自然环境、通商口岸等方面进行作答。(3)盈利指数越高说明民族企业发展的越好

42、,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折线图的特点进行描述即可。第二问可结合世界局势方面的知识,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特点进行作答。4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份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4.850.536.45.05工业制成品45.249.563.694.95材料三我

43、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四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5385.844.2加工贸易6176.550.7其他贸易617.85.1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原因主要有哪些?(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据材料三、四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答案】(1)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原因:社会主义市场

44、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下降)。(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应对: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析】第(1)问,所提供的史料除了界定时间外,不包含任何原因,只能联系教材中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小问,可以答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第二小问,可以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第(2)问,根据统计表和柱形图回答: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统计表和柱形图,可以答为: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答为: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