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57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31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9年6月,苏共中央以苏联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谈判禁止试验核武器的协议为由,提出暂缓按协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据此可知,中共中央作出“两弹一星”决策的目的是()A增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B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C打破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D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美苏两国在外交上推行霸权主义。由“禁止试验核武器的协议”“提出暂缓按协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可知,美苏两国妄图在核技术上进行垄断,中国作出“两弹一星”决策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C正确;A

2、、D在题干中未体现;B不是其目的。答案:C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其中出现阶段发展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文革”的影响 B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C“双百”方针的落实 D苏联的技术援助解析:由图示可知,对应的是“文革”时期,由于受“文革”的影响,我国在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缓慢。答案:A3.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3、结果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 BC 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答案:B4.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本题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体现了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争鸣的主张。“双百”方针强调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

4、、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由此推理可知,B不符合题干材料所反映的领域;“文革”开始于1966年,C观点错误;D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A5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据此可知,陆定一强调的本质问题是()A科学界应贯彻“双百”方针B自然科学应自由发展C思想界不存在“阶级斗争”D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双百”方针。题干材料强调在自然科学上可以存在各种学派。这是“双百”方针的体现。B反映的是表象;C观点本身错误;D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A6周恩来与

5、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落实“双百”方针政策的表现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A BC D解析:1956年,新中国的“双百”方针出台,要求在科学界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题干材料强调的就是这种科学精神,正确;学术问题政治化出现在“文革”时期;“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答案:A7.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发了北京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

6、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此类作品被称为“反思文学”B该作品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C该作品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该作品以新时期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解析:由题干材料“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可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属于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故答案为A。答案:A8某一历史时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据此可知,该历史时期应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建国初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时

7、期的教育状况。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可知,当时毛泽东主张在教育上进行“文化大革命”,故C正确。答案:C9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据此可知,邓小平强调()A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B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的目的C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D国家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解析:由“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和“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可知,邓

8、小平强调学校发展的比例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即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故A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是对题干的部分理解。答案:A10.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解析:A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是“文革”期间的

9、教育思想,C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 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科教兴国”的进一步落实B国家有能力免费义务教育C体现了“希望工程”的成果D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公平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是国家的总体教育政策,这一运作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投入。而“希望工程”则是社会捐资办学,与此关系不大。答案:C12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年份19491952196519

10、661970197719791984199219982008人数(万人)1.26.66.402728.44875160599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解析: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从图表推断不出它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

11、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空白。1949年,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子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

12、批归国的海外学子。材料三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原因。(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3)综合材料,你有何启示?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专门科研机构和人员严重短缺;各学科研究均很落后。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中国

13、科学院的成立;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敢于挑战权威;淡泊名利;有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国家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3)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努力;要重视高尖端技术并应用于生产领域。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14、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占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

15、,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政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广泛;与社会生产、社会改造相结合。作用:将文化知识普及与社会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人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新生政权。(2)基本状况: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重工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注重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了中国科技文化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3)“文革”结束;党在科学和教育战线上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以科教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向四个现代化进军。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