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 m的是()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2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能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做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A1 min B4 s C2 s D0.5 s3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如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2、()A2 mm B2 cm C6 mm D6 cm4装纯牛奶的盒子上标有“250 mL”的字样,小明想确定盒子上所标的牛奶的体积是否正确,应使用的量筒的量程是()A50 mL B100 mL C250 mL D500 mL5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A5.2 m5.2100 cm520 cm B6.5106 m6.51061066.5 mC36 m361 000 cm36 000 cm D480 mm4801 000 m0.49 m6如图所示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7小明同学想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度,请你帮他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A量程为03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量程为01 m,分度值为0.5 cm的木尺C量程为03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量程为030 m,分度值为1 dm的皮卷尺8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长度值的是()A2.2 cm B2.20 cmC2.3 cm D2.5 cm9小明为了测一下学校教学楼的长度和自己走路的快慢,做了以下探究实验:沿教学楼一共走了150步,脉搏跳动了90次。小明估计自己走完教学楼用的时间和教学楼的长度为()A40 s;150 m B75 s;50 m C50 s;75 m D75 s;100
4、m10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并正确读数,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1.3 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测量的C该结果中没有估读的数 D该结果中不存在误差11【多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是测不出来的,这时可将许多张纸紧密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再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在下列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条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厚度C测圆锥的高度 D测细铜丝的直径12【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被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B测量
5、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二、填空题(1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4分)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60 m_mm_nm。(2)0.000 26 m_km_cm。(3)6107m2_cm2_m2。(4)360 cm3_m3_nm3。(5)3.6104 ms_s_h。14一条纸带厚薄均匀,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填“A”或“B”)。A.B. (第14题)(第15题)(
6、第16题) 15.如图所示是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再用圆规两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n,然后再用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l,那么曲线的长度L_。甲、乙两同学用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 mm、10 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都正确,但两人测得的结果却不同,_的测量结果较准确。16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17如图是李亮用一把厚木尺测量一块木板的宽度实验:(1)指出测量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2)纠正错误后,他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4.32 cm、4.33 cm、4.31 cm、4.3 cm。这把木尺的
7、分度值是_,小亮计算出了该木块的长度是_cm。18某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得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7.56 dm,这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估计值是_,若改用“cm”为单位,该同学的身高为_cm。19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25圈细铜丝的长度为_c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0某同学用下列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2)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请写出该同学在以上
8、做法中的两个错误。_。_。21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范围是_mL,其分度值是_mL,物体的体积是_cm3。 (第21题) (第22题)22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小红和小玲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二: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三: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停表、小球,依照物
9、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序号为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序号为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序号为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
10、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有关,与_无关。四、计算题(10分)2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五次读数分别为14.98 cm、15.00 cm、15.003 cm、15.02 cm、15.56 cm,则该铅笔的长度为多少? 答案一、1A点拨:一层楼的高度约3 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 m左右,故A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 cm0.8 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7 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 cm0.17 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成年人的身高在170 cm左右,中学
11、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 cm1.6 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D点拨:课桌的高度在0.8 m左右,文具从课桌上落到地上的时间很短,在0.5 s左右。故选D。3B点拨: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 cm左右。由图知,迷你“西瓜的长度”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2 cm左右。4C5A点拨:“5.2 m5.2100 cm520 cm”过程正确,故A正确;“6.5106106”没有单位,故B错误;36 m36104 cm3.6103 cm,故C错误;“480 mm480103 m0.48 m”,故D错误。故选A。6C7D8B点拨:根据刻度尺使用规则可知,A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A、B刻度尺相同
12、规格条件下,应按照A刻度尺读数,其分度值为1 mm,所以应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即2.20 cm,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9D点拨:一般学生走路时的脉搏跳动为每分钟70次左右,一步的长度为0.60.7 m。按照以上的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知道脉搏跳一次约0.86 s,跳90次约75 s,150步的长度约为100 m。10B点拨:根据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二位便对应着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 cm,故A错误,B正确;在11.3 cm中,11 cm是准确值,0.3 cm是估计值,故C错误;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故选B。11B、D点拨:根据题意知道,对太小的被测物理量,由于不便于直接测量
13、,可以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即BD符合题意,故选BD。12A、B、C点拨: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重选一个整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所以A错误;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产生的不是误差,是错误,所以B错误;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地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所以C错误;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所以D正确。故选ABC。二、13.(1)6102;6104 (2) 2.6107;2.6102(3)0.6;6105 (4) 3.6104
14、;3.61023(5)36;0.01 14B点拨:2n层纸带的总厚度为D2D1,故纸带的厚度为。15nl;甲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用圆规和刻度尺测曲线长度的方法和原理。把曲线看成由n段小线段组成,测出小线段的长度,累加起来就是曲线的长度,即Lnl;曲线分割的小线段的数目越多,测量结果越准确。165 min 10 s点拨:停表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每一个格表示1 min,小表盘的指针指在5 min处;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每一个小格表示1 s,大表盘的指针指在10 s处,所以停表的示数是5 min 10 s。17(1)木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2)1 mm;4.32点拨:(1)测量物体
15、长度时,木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2)在测量结果中,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木尺的分度值为1 mm。从四个测量结果看,4.3 cm与其他结果精确位数不同,该结果是错误的,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其余三次测量的结果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4.32 cm;1817.5 dm;0.06 dm;175.6点拨:对于“17.56 dm”,准确值是17.5 dm,估计值是0.06 dm;如果用厘米为单位,则被测同学的身高应为175.6 cm。191.52;偏小三、20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2150;1;20点拨:由图知,量筒的测量范围是50 mL;从10 mL到20 m
16、L共10个格,每一个格即为1 mL,即分度值是1 mL;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020 mL20 cm3,固体和液体的总体积是V总40 mL40 cm3,计算出固体的体积VV总V040 cm320 cm320 cm3。22(1)2和4(2)1和3(3)4和5(4)秋千的绳长;人的质量、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点拨:(1)为验证猜想一,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除了小球的质量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该保证相同,所以应选用序号为2和4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二,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17、,除了绳长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该保证相同,所以应选用序号为1和3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三,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除了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该保证相同,所以应选用序号为4和5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实验结论: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秋千的绳长有关,与人的质量、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无关。四、23解:在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数据的估计值有两位,为错误数据;第五次的实验数据15.56 cm与其余三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故铅笔的长度L15.0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