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24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1. 如图是某高一学生绘制的我国古代重要农耕技术与灌溉工具发展历程时间轴,其中出现时间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 2.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九月诏令:“诏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不得留占属县编户。”这一诏令有助于()A. 稳定农业生产秩序B. 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C. 瓦解封建小农经济D. 解决国家财政匮乏的问题3. 后汉书循吏列传载:卫飒为桂阳太守时,“耒阳县出铁石,佗(他)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治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这一记

2、载可用于说明汉代()A. 冶铁官营的效果B. 民营铁业的发达C. 地方秩序的混乱D. 抑商政策的效果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后,“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诏令()A. 打破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经营B.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征收标准D. 旨在加速各地经济资源的流通5. 在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年),广东佛山已经是“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冶之巧,四方商贩辐辏”。这反映出当时()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经济重心移至南方C. 对外贸易的繁荣昌盛D.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6. 清代唐甄在潜书富

3、民中描述了他生活时代的经济情况:“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该描述体现的农业思想是()A. 精耕细作B. 因地制宜C. 注重农时D. 趋利避害7. 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这反映出明朝()A. 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注重维护公正贸易环境C. 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D. 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8. 洋务运动初期,开设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都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清政府的这一

4、做法()A. 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禁锢D. 反映出经济垄断的意图9. 某同学在翻阅与近代中国经济相关的书籍时,发现有“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等概念,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A. 由民间人士创办B. 以轻工业为主C. 以盈利为生产目的D. 使用机器生产10. 中国茶叶出口在19世纪30年代就已经达到每年5000万磅之多。上海开埠后,达到每年7000万磅,此后几年中一直保持着每年76008400万磅的增长,1851年,我国茶叶出口达到最高峰,每年9000万磅。材料信息可以用来说明()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5、市场B. 清政府主动调整了闭关锁国政策C. 上海开埠带动中国采茶技术发展D. 清政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11. 如图为民国九年阜丰面粉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图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 政府利用证券来稳定经济B.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良好C. 国民认购股票的热情高涨D. 企业家振兴实业的壮举12. 民国在发行法币之初规定1银圆兑换1元法币,但实际兑换时,却是60%的白银兑换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增加了,后来法币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以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这一政策()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 导致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严重C. 是对人民利益的一次合法掠夺D. 使“银本位”制

6、度退出了历史13. 20世纪30年代末,陕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群众集中了较大数额的资金,建立起陕西工业,其中机器制造业主要生产军用物资,兼生产纺织用机械。由此推知,当时陕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 政治局势的变动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 战时陪都的迁移14. 1947年10月下旬,上海市就出现了商店拒收四百元以下小钞的现象。持币者无奈,只能将四百元以下面额的钞票混迭成扎,同愿收此钞的郊农换菜,一斤钞票换一斤蔬菜等。但是这种交易只进行了两三天便终止了,因菜农得知市面行情后,怕吃亏便不再收此钞。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 社会上囤积居奇严重B. 上海物质生活水平较

7、高C. 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D. 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15.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领域的概况(部分)。表中所示现象说明当时我国()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1955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私营工业平均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9A. 社会主义公有制广泛确立B. 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发展C. 人民公社化运动加速发展D. 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6. 如图是1938年5月13日新闻报上的一则牙膏广告,广告词为“保全生命于瘟疫盛行期唯有用美丽牌牙膏”。该广告意在

8、()A. 树立卫生意识B. 创新宣传方式C. 拓展产品销路D. 防止瘟疫蔓延17.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人办的电影院座位是男女分开的,20年代以后则逐步变为男女混座。这反映出()A. 传统习俗被完全摒弃B. 中国电影业发展比较迅速C.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 男女社会地位实现了平等18. 1874年,申报登载题为记新式小车的时论:“二轮小车(黄包车)为近上海新创设之举也,租界通衢已见其车来于东洋,在东洋名为尼里少,系数年前所创设者,国人见其有盈,则随而广用之。”这一时论()A. 反映了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革B. 证明了报纸是当时信息流通的主要载体C. 可用来诠释黄包车的演变历史D. 体现了

9、上海市民对西洋事物的热情拥护19. 1502年,达伽马率船队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商船,公然命令部下将船上货物抢光,并放火将船(包括在船上的所有人)烧掉。到达印度的卡利库特后,立即用炮火将该城摧毁;另在印度西南海岸构筑城堡,建立殖民据点。这反映了()A. 葡萄牙主要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B. 葡萄牙率先进行新航路开辟C. 早期航海与殖民侵略的血腥性质D. 西班牙取得世界殖民的霸权20. 玉米和马铃薯传人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这表明当时()A.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B. 欧洲人追求闲情舒适

10、的田园生活C. 物种传播改变了欧洲经济作物种植D. 物种传入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21. 据统计,整部贩运史上被贩运的黑奴总数约900万人(18世纪为600万人),其中约35%被运往英法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种植园,5%被运至北美,其余的黑奴被运至葡属巴西和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这种黑奴贩运活动()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B. 均由西欧各国政府垄断经营C.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 阻碍了美洲社会经济的发展22. 18世纪末,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这两种划界原则的推动因素是()A. 西方殖民争夺B. 新航路的开辟C. 世界市场确立

11、D. 两次世界大战23.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把农产品归入“自然财富”一类,提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方针。他建议扩大耕地面积,充分利用荒地,以保证原来从外国购买的苎麻、亚麻、绳索、烟叶及其他商品的供应,限制这类外国商品的进口。托马斯孟的这些主张()A. 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B. 指导了英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C. 顺应了自由贸易发展的趋势D. 有利于英国对外贸易良性发展24. 如图是1771年法国设计师居诺制造的“汽车”,居诺成功利用一个棘轮装置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设备动力。这一发明()A. 反映出瓦特“复动式蒸汽机”的推广B. 有利于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 表明内燃机的

12、创制获得重大突破D.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动力革命25. 1877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后,超过18000项专利在18841913年被转让,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专利转让发生在专利法发行后的头三年内。由此推知,专利技术的转让()A. 开启了德国工业化进程B. 引领德国技术的传承C. 增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D. 助推了德国经济发展26. 如表是英国为“开发非洲”而成立的垄断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名称成立时间备注国民非洲股份有限公司1882年特许成立英国东非公司1886年特许成立英国南非公司1889年特许成立A. 提高了奴隶贸易的经济收益B.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C. 违背了柏林会议的瓜分原则D

13、. 标志着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27. 20世纪2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价虽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从1921年9月起,总的趋势是高速上涨的。在财富急剧放大的巨大磁吸效应下,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大量投资于放贷或证券市场。这一现象的发展()A. 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推手B. 引诱资本家扩大再生产C. 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造成美国经济通货膨胀28. 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手段,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采用赤字政策,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采用紧缩政策,防止需求膨胀。这些举措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这反映出()A. 凯恩

14、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有效性B. 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实施计划经济C. 西方国家可避免经济危机爆发D.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被再次实行29. 对于西欧国家来说,马歇尔计划不仅使各国经济得以恢复,更重要的是借助于马歇尔计划,各国找到了一条通过制度或机制协调各国利益最终实现共赢的道路。材料意在强调()A. 区域集团化实现了欧洲利益的共赢B. 联合的欧洲实现了机会均等C. 马歇尔计划协调了欧洲各国的关系D. 西欧重视经济制度协调发展30. 1950年以前,西欧外汇储备不足100亿美元,但到了1970年,外汇储备已增至470亿美元,美国同期的外汇储备却从230亿美元降至14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出()A. 西欧经

15、济政治一体化的加速B. 美国经济已出现衰退趋势C. 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 欧洲国民经济已超过美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西汉时期的江南农业虽然与北方相比还很落后,但有进步。汜胜之书等农书对稻作农业经验也做了一些总结。以张仲景、华佗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家,精研医术,使江南的流行病、传染病等得到了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汉族人民与越族等少数民族人民打破区域界限,相互融合,形成了多个居住中心。地方官员到任后,教化百姓,改进当地生产条件。汉和帝永元中,南郡太守王宠在襄阳附近修沟渠,“坡水散流,又入朱湖坡,朱湖坡亦下灌诸田”,“灌田

16、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旁良肥美,更为沃壤也”。经过艰辛的开发历程,到东汉朝,江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差距趋向缩小,江南地区迅速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经济区。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材料二从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北顾而辞”,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 90万户。作为“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的士族,在支持东晋、南朝政权时,为了“殖产兴利”,到处“求田问舍”,“岩障千重,莫不备尽”,向临海甚至晋安一带地广人稀的地区“伐木开庭”,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

17、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长江和钱塘江下游三角洲地带的京口、广陵、吴郡、会稽等地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广州更是海上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在原因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意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帝国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并于 16世纪中期进入全盛时期。伴随着大量美洲的贵金属流入西班牙,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如导电般从一个城市传到

18、另一个城市。据统计,西班牙十六世纪的物价水平,最后十年是头十年的3.03倍。贵金属的涌入,虽使西班牙国内部分人一夜暴富,但也使得更多家庭入不敷出,生活愈加贫困,不少人沦为贫民。富裕地区的优越生活诱使贫民放弃家园,不再劳作,开始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是西班牙未能完成资本主义转型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刘丹新大陆的发现对十六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二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政府欢迎外国熟练的技工,鼓励他们采用新技术为英格兰织造精细呢绒新产品,英国也逐渐成为提供给西班牙殖民帝国工业品货源的生产国。但英国真正的崛起则始于“光荣革命”,此次革命后国内政坛决策程序的变化,最大

19、限度地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赞同国家的对外战略。英国政府努力将流动债务变为固定债务,让大公司和大银行受理散户的短期债务,而这些公司和银行集中向政府提供长期或永久贷款,便于政府聚集对外进取所需的巨额资金。通过制定既面向欧洲大陆又面向海外贸易及殖民地的双向战略,英国政府在维持欧陆均势的同时又全力拓展海外战略空间。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继西班牙帝国后的又一个世界殖民帝国。 -摘编自张家唐论西班牙帝国衰落与大英帝国崛起的关系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殖民扩张对西班牙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班牙相比,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3. 阅

20、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以前,列宁设想俄国能够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一路高歌猛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现实给了列宁“当头棒喝”,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给俄国带来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美妙图景”。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正经历着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经济崩溃、农民破产、人心不稳,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苏维埃政权摇摇欲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出路”在哪里?在亲自去各地农村调研之后,列宁紧急叫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闪亮登场,提出发展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摘编自尹惠娟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方法论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根据资本主义工商业

21、的不同情况以及利用、限制、改造的需要,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摘编自张焕新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似之处,并简析新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意义。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毫无疑问,英国公投脱欧是

22、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德国总理默克尔带头表示支持“多速欧洲”方案,法国总统、西班牙首相、意大利总理均表态,将一如既往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捍卫者。以小步稳健的方式,增强欧盟凝聚力,提高欧盟公民认同感,防止欧盟走向分裂。-摘编自张敏欧洲一体化面临艰难抉择,未来或有5种可能围绕材料,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发明了高转筒车,大约在公元1000年前后,故D正确;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翻车发明于魏晋时期,大约在公元300年前后,公元前221年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排

23、除A;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战国割据局面,排除B; 曲辕犁发明于唐朝,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了,排除C。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主要的灌溉工具和农业生产工具。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发明的时间。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2.【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的诏令可以看出,后唐时期鼓励农民垦殖荒田,这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故A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鼓励农民耕种土地,没有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 封建小农经济瓦解是在清朝末期,排除C; 材料

24、信息体现了鼓励农民耕种土地,没有说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需求,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政策。主要考查五代时期的农业政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唐时期的农业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3.【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正确; 通过材料“罢斥私铸”可以看出,禁止人民私自冶铁,B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地方秩序的混乱,排除C; 材料信息并未说明对商业的抑制,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考查汉代时期的盐

25、铁官营政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盐铁官营政策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4.【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统一法度量则的措施,这种做法有利于征税标准的统一,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 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A排除; B是郡县制的意义,排除; 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统一,关键信息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统一,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对国家征税标准的统一。5.【答案】D【解析】材料“民

26、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冶之巧,四方商贩辐辏”体现的是当时以冶金著称的小镇佛山镇的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D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未涉及,A排除;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B排除; 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C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关键信息是“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冶之巧,四方商贩辐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6.【答案】B【解析】A精耕细作指的是通过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水利工程、除草、施肥、利用农时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亩产

27、量,与材料中不同地区发展不同产业不符,故排除 A; B“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不同的地区根据根据当地情况各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这属于因地制宜,故B正确; C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时间、节气等词,所以未体现农时,故排除C; D材料并未介绍各地的利害情况,故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也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和文言文的理解力。本题需要注意对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有关的几个历史概念的解读,这也是新高考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需要学生加强注意。7.【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

28、情者斩”可以看出,大明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反映了明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A正确; 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维护公正贸易内容,排除B; 材料体现的是禁绝海外贸易,而不是长途贸易,排除C; 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都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等信息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企业都由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而且企业的运

29、营均要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这体现了清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故D项正确。 材料中的做法无法体现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也不能说明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故A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的做法看法仍然属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范畴,并没有突破该思想,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都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的主旨,分析得出清政府的这一做法具有垄断经济的特征。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及其特征和目的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

30、洋务企业均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故D项正确。 洋务企业是由官府创办,故A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故B项错误。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洋务企业的特征。本题考查对中国各类近代企业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茶叶出口持续增长,体现了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调整对外政策,而非主动,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开埠

31、后,茶叶出口增长,没有体现采茶技术发展,故C项错误。 材料现象是列强侵略的结果,而且清政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反映出的现象,即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茶叶出口持续增长,然后通过这一现象分析得出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说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私人企业发行的股票体现不出政府的政策特征。 B民国9年是1920年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因为一战结束以后,

32、列强开始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C材料看不出国民对股票认购的情绪高涨。 D材料是企业发行的股票,反映出企业家想壮大自己产业的想法,本身就是振兴实业的壮举。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法币逐次增发缓解了以前通货不足的局面”可以看出,当时增发货币的政策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通货膨胀严重和掠夺人民,故排除B、C。 从材料中法币与银挂钩可以看出,

33、“银本位”制度并没有退出历史,故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币逐次增发缓解了以前通货不足的局面”。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所需的军需物质需求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局势的变动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潮主要流行于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陕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抗战的需要,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C项错误。 D项不是

34、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判断出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分析得出陕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抗战的需要,进而分析得出政治局势的变动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出现商店拒收四百元以下小钞的现象,而且交易时,一斤钞票换一斤蔬菜,说明当时上海出现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这一现象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上海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囤积居奇严重的现象,故A项错

35、误。 仅从材料现象无法得出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市民的生活状况,没有涉及政府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即当时上海出现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进而分析得出这一现象也说明上海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本题考查对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材料中的历史时间截止于1955,时间不匹配,排除A。 三大改造,逐渐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生产关系的变革促

36、进了生产发展,材料中也揭示了公私合营下工人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故B选项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此历史时期内的事件,排除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此历史时期内的事件,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掌握情况,能够结合材料联系所学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通过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检测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联系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使用排除法可解题。1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广告词“保全生命于瘟疫盛行期唯有用美丽牌牙膏”,再结合题干时间“1938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拓展产品销路,因此制定符合时代

37、背景的广告,故C项正确。 A项没有紧扣抗日战争大背景去理解该广告的目的,排除。 以广告形式进行宣传的方式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 D项明显不是材料中广告的目的,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广告词和时间,紧扣抗日战争大背景,结合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男女分开到男女混座可以看出,反映了当时国人打破了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思想观念有所变化,故C项正确。 A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38、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男女分开到男女混座分析得出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1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反映了西方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二轮小车(黄包车)出现在上海,并得到广泛使用,这反映了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革,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革,而非报纸的功能,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体现二轮小车(黄包车)出现在上海,不能诠释黄包车的演变历史,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黄包车这一种西方交通工具,不能由此就说明体

39、现上海市民对西洋事物的热情拥护,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西方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二轮小车(黄包车)出现在上海,并得到广泛使用,进而分析得出反映了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革。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C【解析】A材料中的行为并不能说明葡萄牙主要是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 B材料现象并不是率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表现。 C从材料可以看出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直接进行抢劫,并且对印度进行军事打击和抢劫构建殖民据点,反映了早期的航海和殖民侵略的血腥特征。

40、 D材料看不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表现。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还要搞清楚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20.【答案】D【解析】A材料并不是强调世界各地之间开始有联系,而是强调农作物在欧洲的传播。 B材料并不是强调欧洲人舒适的田园生活。 C材料反映的都是粮食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 D从材料可以看出玉米和马铃薯传到欧洲以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1.【答

41、案】C【解析】A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所导致的,而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 B黑奴贸易并不是都由政府垄断的,也有民间私人的贸易行为。 C黑奴贸易使得欧洲殖民者获得大量的财富,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最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D黑奴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没有阻碍美洲社会的发展。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黑奴贸易,要求学生结合三角贸易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三角贸易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2.【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按照经度和纬度来划分边界线,只可能是在地图上作业的结果,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近代列强殖民扩张

42、时期对殖民地进行瓜分和妥协的产物。 B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 C世界市场的确立应该是在19世纪中期。 D两次世界大战应该是在20世纪。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3.【答案】A【解析】A材料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是典型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表现。 B材料中的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提出来的。 D重商主义政策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会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 故选:A。本题主要

43、考查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资本主义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4.【答案】D【解析】A材料中的汽车是用内燃机驱动的,而不是蒸汽机。 B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驱动汽车,而不是电力技术的运用。 C材料是内燃机的运用,而不是创制。 D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驱动了汽车的产生,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动力革命的特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

44、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5.【答案】D【解析】A德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不是以专利转让为标志的。 B专利转让并不等于技术的传承。 C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增强。 D专利技术的研制创新属于科学领域,而技术转让是把它转移到生产领域,所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专利技术的转让,有利于推动技术在经济上的运用,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6.【答案】B【解析】A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奴隶贸易的特点。 B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应该是19世

45、纪后期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垄断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活动的发展,这是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加强殖民扩张要求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些行为使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柏林会议是指1884年11月15日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材料反映的正是对非洲进行侵略的垄断公司并没有违背柏林会议的瓜分原则。 D材料中的垄断组织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是不一样的。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表现和结果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的

46、特征,学习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2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开始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华尔街的“股市崩溃”;据此依据材料“在财富急剧放大的巨大磁吸效应下,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大量投资于放贷或证券市场”可知A正确。 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普遍缩减生产规模,故排除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故排除C。 经济危机发生导致商品价格下跌,故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在财富急剧放大的巨大磁吸效应下,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大量投资于放贷或证券市场。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

47、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手段”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凯恩斯主义。依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利用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时期的经济发展,使得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有效性,故A项正确。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故C项错误。 材料现象反映的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不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二战

48、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手段”的主旨判断出是凯恩斯主义,然后正确分析材料得出西方国家利用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萧条和经济过热时期的经济发展,使得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进而分析得出这体现了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有效性。本题考查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更重要的是借助于马歇尔计划,各国找到了一条通过制度或机制协调各国利益最终实现共赢的道路”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使得各国找到了通过制度或机制协调

49、各国利益并最终实现共赢的道路,说明马歇尔计划协调了欧洲各国的关系,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协调了欧洲各国的关系,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上冷战的表现,不是区域集团化,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联合的欧洲实现了机会均等,而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协调了欧洲各国的关系,而非强调西欧重视经济制度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更重要的是借助于马歇尔计划,各国找到了一条通过制度或机制协调各国利益最终实现共赢的道路”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并正确把握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本题考查对马歇尔计划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50、、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0.【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速。 B材料看不出美国经济的衰退。 C从外汇储备的实力来看西欧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反映出西欧的经济实力可以和美国抗衡了,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一。 D外汇储备增加不一定能说明国民经济已经超越了美国。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和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1.【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汜胜之书等农书对稻作农业经验也做了一

51、些总结”,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秦汉以来农业技术经验的积累;“。以张仲景、华佗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家,精研医术,使江南的流行病、传染病等得到了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可以得出江南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当地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地方官员到任后,教化百姓,改进当地生产条件”可以得出地方官员的教化治理;“汉族人民与越族等少数民族人民打破区域界限,相互融合,形成了多个居住中心”可以得出汉越民族融合,共同开发江南;“南郡太守王宠在襄阳附近修沟渠”并结合所学从国家统一、政府的支持分析其他方面的原因。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可以得出

52、世家大族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兴修水利;结合所学从北方人民南迁及其影响分析其他不同。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长江和钱塘江下游三角洲地带的京口、广陵、吴郡、会稽等地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广州更是海上贸易的中心”,结合所学从提升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南方商业城市出现并逐渐繁荣;加速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缩小南北经济差距,为随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原因:秦汉以来农业技术经验的积累;江南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当地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必要的劳动

53、力;地方官员的教化治理;汉越民族融合,共同开发江南;国家统一,政府的支持。 (2)不同:世家大族发挥主导作用;北民南迁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注重兴修水利。 意义:提升了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南方商业城市出现并逐渐繁荣;加速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为随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小题2】【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所学从农业、医疗进步和人口增长、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北民南迁以及兴修水利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

54、结合所学从对江南农业、对手工业和商业、对商业城市、对江南经济区以及对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对东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西班牙帝国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并于16世纪中期进入全盛时期”可以得出推动了西班牙崛起,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伴随着大量美洲的贵金属流入西班牙,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如导电般从一个城市传到另一个城市”可以得出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国内,引发价格革命;“也使得更多家庭入不敷出,生活愈加贫困,不少人沦为贫民。富裕地区的

55、优越生活诱使贫民放弃家园,不再劳作,开始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可以得出使贫民规模急剧扩大,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是西班牙未能完成资本主义转型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从不利于西班牙工业结构调整、阻碍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分析其他影响。 (2)第一小问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英国政府欢迎外国熟练的技工,鼓励他们采用新技术为英格兰织造精细呢绒新产品,英国也逐渐成为提供给西班牙殖民帝国工业品货源的生产国”可以得出重视吸纳外国技术人才,发展工业;“光荣革命”可以得出制度变革,确立君主立宪制;“英国政府努力将流动债务变为固定债务,让大公司和大银行受理散户的短期债务,而这些公司和银行集中向

56、政府提供长期或永久贷款,便于政府聚集对外进取所需的巨额资金”可以得出建立现代化财政体制,使英国政府得以聚集对外扩张所需的资金;“英国政府在维持欧陆均势的同时又全力拓展海外战略空间”可以得出奉行均势外交,改善英国外国环境,便于英国全力拓展海外空间。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继西班牙帝国后的又一个世界殖民帝国”,结合所学从对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对欧洲政治格局以及对英国和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 (1)影响:推动了西班牙崛起,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国内,引发价格革命;使贫民规模急剧扩大,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不利于西班牙工业结构调整,阻碍

57、了资本原始积累。 (2)不同之处:重视吸纳外国技术人才,发展工业;制度变革,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现代化财政体制,使英国政府得以聚集对外扩张所需的资金;奉行均势外交,改善英国外国环境,便于英国全力拓展海外空间。 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基础;推动英国的社会转型;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加强了英国与世界的联系。【小题2】【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逐句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经济、世界格局、社会转型以及世界联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对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

58、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3.【答案】【小题1】(1)背景通过材料“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可以概括得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通过材料“经济崩溃”可以概括得出,经济面临崩溃;通过材料“苏维埃政权摇摇欲坠”可以概括得出,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通过材料“人心不稳”可以概括得出,社会不满情绪高涨;通过材料“亲自去各地农村调研”可以概括得出列宁在农村进行调研。 (2)相似之处通过材料“提出发展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概括得出,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意义通过材料“创造性提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可以概括得出,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59、义改造道路;通过材料“实现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说明。 故答案为: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列宁在农村进行了广泛调研。(任意回答三点即可) (2)相似之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意义: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任意回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小题2】【解

60、析】(1)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 (2)本题考查中西方工业化的比较。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34.【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英国公投脱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脱欧给欧洲一体化造成了一个重大的挫折;通过材料“一如既往地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捍卫者”结合所学知识也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整体上符合欧洲的利益。学生可以就此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及其存在问题来分析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欧洲一体化面临重大挫折

61、。 阐述: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深入,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实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当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争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劳动力就业和福利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对民族国家消失的担忧,在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欧洲难民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欧洲一体化发展遭到挫折,英国公投脱欧更是加重了这一挫折。 其他论题:欧洲一体化总体上符合欧洲整体利益。【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主要考查当前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