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学说在中国确立了至尊地位是在()A春秋时期B秦统一后C汉代 D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故本题选C。2(2016海淀期中)古人认为,羊是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因此羊言为“善
2、”;羊的性情温和驯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答案:A解析:古人对“美”与“善”的认识,体现了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A正确;材料讲的是我国的汉字,故排除B;C、D材料未体现。3(2016福建漳州质检)2015年海峡两岸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乡音之旅”“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四地文学论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话剧表演”。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海峡两岸文化走向同一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
3、文化的基本特征。海峡两岸将举行“乡音之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相互交融;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即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排除。两岸文化虽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但也具有其各自的特性,中“走向同一”的说法错误。4(基础题)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但受纸张老化、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古籍修复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加强我国古籍修复工作()A才能够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才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是
4、保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客观要求D是展现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加强古籍修复工作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得以一脉相承,C项符合题意。A、B中“才能够”均说法错误。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并非展现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方式,D排除。5(提升题)纵观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的黄金情结,中国人的买金故事,甚至于中国人对于黄色图腾特有的崇拜,都带着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悲壮与豪迈。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在这个银行卡遍地的时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体现了()文化能够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文化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A BC D答案:D解析:
5、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出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至今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个关键信息,即可判断正确;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文化不可能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观点错误。6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 BC D答案:C解析:据教材知识可知,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说法错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
6、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选。7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实现完全同步发展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 BC D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7、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正确,错误。违背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8红瓷又称釉里红,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红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答案:B解析:红瓷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项符合题意。9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
8、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民族文化不属于本民族,只属于全世界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说法明显错误。10(2016武汉重点中学联考)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
9、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且日趋同一、渐趋融合答案:B解析:各地民居特色鲜明、异中有同,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表明B项符合题意;A中“决定”说法错误;各区域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可能日趋同一,D项说法错误;我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C项说法错误。11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多种文明交流融合,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中华文化,特色消融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个民族的特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见证了中华文化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包容性
10、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四选三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中“特色消融”说法错误;分别从不同角度正确阐释了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均入选。12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传承与创新,也就是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A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的过程C只要加强文化交流,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发展D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文化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B项说法不科学。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忽略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优秀
11、的、先进的文化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中华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安徽泾县的宣纸颇负盛名,宣纸制作技艺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材料二宣纸从原料制作到成纸历时两年多、100多道工序。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
12、种的加工宣纸,分蜡宣、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泾县宣纸的文化价值。答案:(1)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宣纸制作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宣纸制作工艺复杂,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因此对传承中华文明,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重大意义。解析:第(1)问,审读材料,根据关键信息“
13、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可以得出,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第(2)问,可以从宣纸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宣纸制作工艺作为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宣纸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14胡同、特色小吃以及京剧等,都是“老北京”文化的标志。然而,这些文化并非北京土生土长的文化。胡同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产物,蒙古族建立元朝政权后,带来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互冲击碰撞,形成了新型中华文化老北京小吃深受满族、回族饮食影响,据考证,焦圈、豌豆黄、肉末烧饼等,都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历史上大量阿拉伯人、
14、波斯人东迁中国,伊斯兰清真食品也随之传入北京清朝乾隆皇帝喜欢听戏,吸引了四大徽班进京,他们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融入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2)上述老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我们今天发展中华文化有哪些启示?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老北京文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创新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华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要立足实践,包容互鉴,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解析:第(1)问,审读材料可知,北京文化是对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然后依据教材知识说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即可。第(2)问,根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