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教学与学习情况阶段性双向评估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燕儿穿柳,抛下几粒吴依依侬(nng)语,碎念声声。柳韵清音,抚平你心上的褶皱,让你愣怔(zhng)在那里。既而心湖荡漾,钓起几缕念想,几缕欢畅,眼角眉睄,喜不自胜。B. 最尽兴的,是狂吟(yn)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嚅(r)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C. 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炫烂
2、多彩,金玉精琢(zhu6)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qng)编钟,宫殿廓城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奕奕生辉。D. 待字闺中指的是成年待聘的女子。古时女子“十五及笄(j)”,盘起头发,插上簪(zn)子,这叫“上头礼”,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后再取一个“字”,表示嫁人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愣怔”应读(zheng),眉睄,应写作“眉
3、梢”; B项,叠宕,应写作“跌宕”; C项,炫烂,应写作“绚烂”;边磬,应写作“编磬”;奕奕生辉,应写作“熠熠生辉”。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不仅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甲】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乙】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铤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丙】如果在那个时候偶然翻检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静的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
4、,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仅B. 自暴自弃C. 翻检D. 缓释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A 3. B【解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不仅:不但。结合后面“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分析可知,此处应用“虽然”。B项,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结合“沮丧绝望”“铤而走险”等分析可知,使用正确。C项,翻检:翻动查看。结合“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分析,使用正
5、确。D项,缓释:延缓释放。结合“心情”分析,使用正确。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乙句中“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的“短路”表特殊意义,需加引号。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郑虹则认为,劳动监
6、察部门应加大抽查年假执行情况的力度,未依法执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处罚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B. 针对张显友委员提出的建议。过去一年,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沟通、反复完善答复意见并及时回复。C. 吉林省将推进快递员关爱工程、提升从业人员幸福感作为邮政业贴近民生七件实事之一, 通过健全内控制度,落实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缓解一线员工负担。D. 互联网企业也在改变着自己的判断,用户随着为网络音乐、在线视频等互联网服务付费意愿不断提升,互联网企业逐渐认识到免费服务不再是吸引用户、增强竞争优势的唯一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
7、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未依法执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不同情况”缺少介词,“未依法”前面加“针对”;C项,“缓解一线员工负担”搭配不当,“缓解”改为“减轻”; D项,“用户随着为网络音乐、在线视频等互联网服务付费意愿不断提升”语序不当,“随着”放到“用户”前面。故选B。5.下面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括“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答案】在线组织实施教学;师生互动更高效;统计反馈更精准。【解析】【详解】该题考查
8、图文转换。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从图示来看,在未来课堂,教与络组织和实施教育,完成相关作业及测评,由此可概括出“未来课堂”的第一个特点:在线组织实施教学。然后根据图下方的文字,“高效提升”“精准得当”概括出其他两个特点。“高效提升”连接的是教师的评阅和学生的修改作业,这表明未来课堂能够使师生互动更高效。“精准得当”连接的是统计反馈和改善提高,那就使统计反馈更精准。【点睛】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
9、路,即读思写。1.读:画面组成要素。2.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称女儿节。除“修楔事”之外,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郊外踏青的愉快日子,诗经郑风溱洧即写此风俗: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注】溱(zhn)、洧(wi):郑国两条河名。蕑(jin):一种兰草。且(c):同“徂”,去,往。洵(xn)訏(x):实在宽广。请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写古代上巳节郊游
10、的场景。要求点面结合,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不少于100个字。【答案】参考示例:春日里,溱水、洧水温柔地流淌着。青年小伙和姑娘,人手一束嫩绿的兰草。有个姑娘含羞带笑地说:“一起去逛逛吧!”小伙子脸涨红了,憨憨地回答:“已去过一次,不过,还可以再去走一走的!”两人一起走到洧水边。宽广的河岸上,男男女女,往来不绝,互相调笑嬉闹。“送你一朵芍药呀,约你下次见面,可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写古代上巳节郊游的场景。要求点面结合”,需要理解诗歌内容,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等。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
11、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可以从大处写起,参加欢会的青年人之多,不可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等。可以从小处落笔,如“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得进行记录等。运用简明、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微信公众号:浙考神墙750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遗址距今5300-4300年,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中国学者们研究认为该遗址是5000年前中国古文
12、明的遗存,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认可。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大约距今5300年,大量人口移民
13、至良渚地区。由于良渚地区地势低洼,“治水”仍是头等大事。大量人口的涌入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刺激了灌溉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归根结底,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这一文明化进程的启动还与来自中原的推动有关,且与周边地区存在互动。因此,良渚文化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各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之下。不过,良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是晚期以后。大约距今4500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渚文化因素;陶寺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此前
14、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它是受良渚筑城理念启发的产物。良渚式玉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人群终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高等级社会身份标志物;良渚式大城出现的同时,良渚文化那套政治管理模式也相应渗透到中原和北方地区。更重要的是,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璧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材料三: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
15、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摘编自刘
16、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7. 下列对材料中“良渚文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进步,城池规模大,又开展了大型的土木水利工程,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B. 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也离不开周边地区的推动和与中原的互动。C. 晚期良渚文化对中原和北方等地文明进程产生了影响,在玉石器、城池等物质层面和等级观念管理模式等精神层面都有所表现。D.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和陶器上出现了不少形体上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它们是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7、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有力地将中国的文明推到了5000年前,这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B.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C. 因地势低洼而催生的大规模土木水利工程,及因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发展的灌溉稻作农业,是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力。D. 良渚文明的因素随着玉器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影响直至商周,这表明了区域性文明的动态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统一过程。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良渚文化重要载体的玉器具有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 _。(2)作用: _。【答案】7. C 8. B 9. (1). 特点:数量
18、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至少写出两点)有形体上接近文字的刻划符号。 (2). 作用:表达人们信仰,统一人们思想。规范社会礼制,象征等级观念。(或 规范社会礼制,象征财富身份权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A项,“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
19、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可知,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玉器和陶器上的刻划符号。B项,“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偷换概念。根据原文“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可知,原文主语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化的形成”。D项,“它们是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错误。根据“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可知,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不是选项所说“记录语言、传承思想
20、文化的工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颠倒因果。根据“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可知,
21、神人兽面纹代表了原始信仰,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不是选项所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神人兽面纹才代表了原始信仰。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然后要抓住与“玉器”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关键句主要有:“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据此概括出数量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
22、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据此概括出有形体上接近文字的刻划符号。根据“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概括出玉器的作用:表达人们信仰,统一人们思想;规范社会礼制,象征等级观念。【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
23、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冷月钟笛林清玄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孤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已经很晚很晚了,晚
24、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我到时,汽轮船刚刚开出港埠。我只好沿着海河的岸边漫步,看汽轮船打起美丽的碎花,细缀的观光客笑声也在水面上流动着。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
25、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
26、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
27、了,那是一管笛。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10. 作者看着“月亮”,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11. 联系全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2)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
28、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12. 从语言艺术与内容层次上,分析文章第、段的妙处。13. 文章以“冷月钟笛”为标题,可是文章却将更多的笔墨付诸“月色如刀”,直到文章结尾几段才开始相关“钟笛”的描述。文章这样安排,是不是有文题不符之嫌?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 因月下独坐而孤独冷清;因月色袭人而冷漠躁动;见民族英雄而豪迈激荡;因窥破历史而清明豁达。 11. (1)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作者联想到了关公等忠义之士,并从他们不同的外形上同样感受到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这样的正气是不表现在塑像上的,是镌刻在历史中,铭记在人民心中的。(2)沈葆桢誓死保卫祖国领土,把他精神的城池
29、与坚守下来的城池做了类比,表现了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比任何紧固纵深的城池还要伟岸崇高。 12. 在语言艺术上,巧用叠词,生动形象地修饰了描写的物,强调了月光柔美与绵延,同时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放缓行文叙述节奏;通感,将视觉看到的月光,幻化为听觉听到的钟笛声,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月光的感悟,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在内容层次上,承上启下,总结前文所写月光的特点,收束对伟人情感的抒发,引出后文钟笛声回荡,表达了伟人精神的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内涵;呼应题目,在文中的最后点出了题目的含义,照应了“即便时间流逝,精神依旧流传”的主题。 13. 没有文题不符。文章从“冷月如刀”切入,赋予月色以冷峻
30、威猛之基调,引出了后文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为“冷月钟笛”作了铺垫;“冷月钟笛在意境上与“冷月如刀”一脉相承,起到了递进和提升作用,即月光不仅雄壮威猛,而且月光下威猛雄壮的气概在历史中代代流传吟唱,像“钟笛”般不绝如缕,形象而含蓄的体现了主旨;月色如笛,也为全文营造一种独特的抒情背景和氛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情感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重点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孤零零地坐着”概括出“因月下独坐而孤独冷清”;“冷漠的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概括出“因月色
31、袭人而冷漠躁动”;“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概括出“见民族英雄而豪迈激荡”;“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我坐的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概括出“因窥破历史而清明豁达”。【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
32、句子的意义。(1)句,分析时有两个关键点,“云长的神气”,文章前后文中有“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画像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等语句,可知“关云长的神气”的内涵指的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意思是,这样的正气是不表现在塑像上的,是镌刻在历史中,铭记在人民心中的。(2)句,理解时的关键词是:“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是比喻的说法,作为一位民族英雄,沈葆桢的生命城池当然应是他的意志和爱国精神,而“无可更变”意即坚强、不可动摇。据此分析句意即可。【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
33、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本题要求从语言艺术与内容层次上分析。从语言运用上,“轻轻浅浅高高低低”“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丝丝”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月色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月的微光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把“月光”比作“钟声”“笛声”,打通了视觉与听觉,运用通感修辞,把对月光的感悟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从结构层次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钟声”“笛声”照应标题“冷月钟笛”。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
34、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散文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本题具体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理解文章题目的妙处,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全文,从内容、手法、主题、结构等方面来分析。结构上,文章从“冷月如刀”写起,引出后文的“冷月钟笛”;文中有大量的文字着笔于月色,“月色”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篇,为全文营造一种独特的抒情背景和氛围,形象而含蓄的体现了主旨。主题上,“冷月钟笛” 集中表现在文章的倒数二、三、四三个自然段,历史的风云已经过去,但千百年来抗拒强敌、保卫国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会带来永远的光明和希望。月光不仅雄壮威猛,而且月光下威猛雄
35、壮的气概在历史中代代流传吟唱,像“钟笛”般不绝如缕,本文以“冷月钟笛”为题,形象而含蓄的体现了主旨。【点睛】赏析是散文考查的重点。赏析的综合性题目是需要从多角度进着手,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常见的赏析点分别是:对文学形象的概括。对文学形象的意义的理解。对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对叙述角度、人称变化及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对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意义或影响。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结合文章的写法,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时需要与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
36、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涉务(南北朝)颜之推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
37、,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馀文义之士。多迁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盖护其短也。至於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枚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38、。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贲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日:“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貴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休组之,对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几几涉手,而入仓廩,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傣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14. 对下列句
39、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取其识变从宜 宜:合适B. 岂责具美于六涂哉? 责:责备C. 皆可鞭枚肃督 督:督促D. 父子不能相存 存:问候15.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士君子之处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C. 坐死仓猝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D. 何故名为马乎 大王来操何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开篇谈及士君子不能光高谈阔论,然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再从反面历举“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当时的士大夫只懂文义,不熟习工作。B. 作者叙述了要专心致力于事务,提出了士大夫处世要有
40、益于社会的观点主张,抛弃清高,求真务实。C. 梁朝的士大夫认为周弘正骑马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就弹劾周弘正,后来只要骑马就会遭到弹劾,社会风气也得到了纠正。D. 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士大夫只有下地种田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2)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士,耕一株苗;不知
41、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答案】14. B 15. A 16. C 17.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18. (1)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土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了。(2)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
42、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B项,岂责具美于六涂哉: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责:要求,强求。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之:两句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为:成为;认为。C项,者:人;定后标志。D何:为什么;什么。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项,“社会风气也得到了纠正”错误,没人骑马
43、不是社会风气转好的迹象,只是说明当时的士人喜欢高谈阔论。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划线句的翻译是: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眼木履,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率性而为。“梁世士大夫”是句子主语,其后可断可不断;“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并列结构,中间宜断开;“出则车舆”“入则扶持”并列结构,中间宜断开;“
44、郊郭之内”是句子主语,其后可断可不断;“者”为“的人”,其后断开;“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是两个表意完整的句子,中间宜断开;“常服御之”是动宾短语,前面省略主语“周弘正”,“举朝”作下一句主语,中间宜断开。最后的断句是: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每,常常;举,世人;疏
45、,疏远。(2)假令,如果;信,随意;安乎,又呢?【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6、(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士君子的处世,貴在能够有益于事物,不能光是高读阔论,左琴右书,耗费国君主的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取其明白通达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取其治国的谋略,取其品学的博大雅正;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先古;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断有谋,强力能干熟悉军事;四是地方官员,用他能然悉风
47、土人情,廉洁爱民;五是从事外交活动的官员,用他能掌握形势的变化予以恰当的处置,不辱君命;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节约经費开支,谋划有方,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宗旨和要领,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給,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盘踞在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
48、江南士族中有才干的,就擢升到尚书令、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含人以上,管理机密要事。其余闲散的文职官员,多数言行迁腐荒诞,虚浮不实,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通晓热悉官吏的职责,能按时完成当时应该处理好的事情,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常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眼木履,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
49、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率性而为。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突然发生的事变中坐以待毙,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古人想要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这大概是使人珍惜粮食、致力于农业劳动的途径吧。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不能相互保全对方。粮食要经过耕种、锄
50、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延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主持官府工作就不能胜任,治理家事也办不好,这都是优游闲散带来的危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ru):揉搓。赢得:落得。19
51、. 词的上阕_,词的下阕_,反映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20. 这首诗的衬托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案】19. 忆旧;伤今 20. 对比。“插梅”和“挼梅”前后动作的对比,“醉赏梅花”到“泪洒梅花”到“无心赏梅前后不同心情的对比,写出了不同阶段作者的不同心情,早年的快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沉沦。衬托。用早年梅花簪发的形象,衬托如今生长白发,年华飞逝的形象,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
52、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下片伤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也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常插梅花醉”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53、衣清泪”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萧萧两鬓生华”“故应难看梅花”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常插梅花醉”,下阕写现在“萧萧两鬓生华”。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
54、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材料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
55、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释】襁(qing):背负小孩所用的布兜子。21. 材料一,孔子对南宫适的赞叹表达了孔子_的政治思想,主张君王应该_。22. 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种田的事,为什么南宫适得到“君子”“尚德”的称赞,樊迟却被孔子认为是“小人”呢?【答案】21. (1). 政以德 (2). 以身作则 22. 南宫适讨论的是君王亲自耕种,以身作则,这符合孔子以德为政来治理天下的政治思想。樊迟的要求则违背了孔子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思想,孔子主张修习诗书礼乐,而不是学习劳动技能。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也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落后的一面。【解析】
56、【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材料一,孔子对南宫适的赞叹表达了孔子”什么政治思想以及主张君王应该如何去做,然后分析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其意思,最后进行概括。材料一中,南宫适问孔子“羿擅长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当时没有回答,等到南宫适离开之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可见孔子是认可南宫适的说法的,由孔子“尚德哉若人”这一评价可知,孔子认为应该为政以德;结合南宫适“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这一句以及孔子对南宫适的赞赏可知,孔子认为君王应该以身作则,做
57、好表率。【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种田的事,为什么南宫适得到君子尚德的称赞,樊迟却被孔子认为是小人呢”,这就需要看这两人所说的“种田”一事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南宫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他提到两对相对立的人物,一面是后羿和鼻,另一面是大禹和后稷,后羿箭术高明,勇武非常,说起来他称王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最后被他的子寒浞杀了。鼻天生神力,能拖拽着巨船在陆地上行走,这样一个强大的人,应该无人能敌吧,但是他后来也没能善终,被少康诛杀了。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
58、,那就是依靠武力迫使别人服从,不仅不会获得成功,还有可能像他们一样不得好死。大禹和后稷虽然不像后羿、鼻那样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但是他们规规矩矩地种田,谨慎地修养自己的德行,勤谨政务,宽待百姓,最后都得到了天下。这展现出君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特点。再看樊迟,樊迟主动要求“学稼”“为圃”,这是要学习劳动技能,而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认为重在道德修养和诗书礼乐,并不是要去学习劳动技能,所以樊迟要去学习劳动技能的想法与孔子相违背,所以孔子说他是“小人”。(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59、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欲罢不能。(论语)(2)_,_,是以见放。(渔父)(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_,_? (滕王阁序)(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的句子是“_,_?”(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杜甫旅夜书怀)【答案】(1)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2)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3)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
60、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博、浊、窜、海曲、廉颇、沙鸥。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已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做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规则意识”的缺乏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但也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规则能够帮助更好的进步,但同时规则也代表了禁铜和束缚。年轻一代应该思想开放,勇于开拓,敢于挑战既有规则。作为中学生,
61、对于“规则意识”,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自由之上,规则守护自由在高处,就必定需要规则来守护住最后一道防线。灵活变通、求真务实的规则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自由发展。想起前些日子那令无数国人震惊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正是自由逃脱了规则的约束而肆意妄为所造成的悲剧吗?当事人某女士无视公交车上“不能干扰司机”的规则而随意发泄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怒火,而司机也忽视了“公交车上乘客生命第一”的规则,与女士发生争执。两人跨越规则的代价是整辆公交车乘客的悲惨结局。因此,没有秩序的自由,
62、必定会扰乱社会安定,对人身安全造成巨大伤害。再想起之前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忽视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应拥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公然越界,只因为自己疯狂的科学实验。这样的自由,最后也导致了一颗科学事业新星的陨落和其一生事业的埋葬。这两例事件都是因为只“贪图享受”自由的美味而无视规则所引发的悲剧。熊培云曾说过:“自由并不是一个人可以随意攻击的武器,自由之上的净土,是由规则来守护的。”只有规则守护的自由,我们才可以在安宁的社会里尽情享受。而在自由这片天空里,规则不应是死板麻木的,只有自由的秩序才更有利于蓝天里自由的翱翔。火热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男主人公程勇(徐峥饰)因帮助贫苦的老百姓而走私抗癌
63、药,市场上天价一瓶的药他只卖500元。但因为其走私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所以最后被警察抓捕时我们不禁心中绞痛。可随后法院的判决却让影迷们心中一暖,本应被判无期徒刑的程勇只被判了几年的有期徒刑。而当扣押着程勇的车子驶过街道时,警察也示意司机将车速降到最低,只因车外站着几千位被帮助过的老百姓正在默默为他们的大英雄送行。虽说法大于情是真理,可适应人性、守护善良、灵活变通的法律规则才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才更有利于保存住中华民族血液里的那股善良。这才是拥有自由的秩序的力量,这才是人性的力量。拥有秩序的自由,就像是灯塔在默默守护回家的航船,为你投来光明,指引方向;拥有自由的秩序,就像是一股清流在混沌间流淌,为你
64、拨开迷雾,迎来曙光。只有两者齐心协力,双剑合璧,我们的祖国才能永久昌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审题: “规则”一词既可以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也可以指“规律,法则”。因此,“规则”的理解应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因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死板地遵守规则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如旧社会的秩序(规则),新时期阻碍社会发
65、展的条条框框(规则)等;但同样也存在着因破坏规则而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痛苦和灾难,轻一点的如高铁霸座,严重些的如酒驾车祸等各类违规现象。当然,我们一般的思维有可能更多地是停留在对打破规则之后而带来的乱象方面。但如果我们能把目光投向那些不合时宜、落伍甚至是反动的规则方面,或许我们的思维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而这也就是这篇作文带给我们思维发展方面最大的收获。题目材料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实意义,容易激发考生的思考。考生需要在文中体现他们的思辨能力,有理有据地谈出自己对“规则意识”的理解和思考。因此,“积极的规则需要我们遵守”或“消极的规则需要我们打破”的观点应该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参考立意:1.积极的规则
66、需要我们遵守。2.要勇于打破消极的规则。3.规则与自由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4.守护规则,释放自由。5.在规则里品尝自由,在自由中完善规则。参考素材: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和单位有他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于每一名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性。遵守规则,按照制度规定来做事是职场中人必须遵守的。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就会乱成一团,没有执行力。同样,任何一个公司或单位对于违反规则的人都有具体的惩戒措施。因此,进入这个单位,首先要做到遵章守纪、按程序办事,也就是按规定办、按程序来。2、任何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显失公平公正,有的规则随着形势变化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都需要进行修正。但打破规则要
67、靠实力,也要按程序。没有推翻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作为员工,能够发现规则的不足证明自己善于用心观察,但真正要打破规则,你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没有实力你的行为只能被看成“捣乱、藐视权威”。打破规则还要按照既定程序,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打破旧有规则,还有建立更好的“新规则”来替代。一定要记住,没有被打破的“规则”依然是有效的,是需要遵守的,即便其可能已经不合理!3、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若世上没有规则,便会成为一盘散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正是因为有了规则,国家才能强大,家庭才能和睦,学校才能安然有序。周恩来总理有一次派人去图书馆借书,因按其规定没有借来,他只得淋着大雨跑去读,
68、管理员见到后连声道歉,周总理却说:“你做得对,每个人都应该守规则,不然怎么管理图书馆?怎么管理社会?怎么管理国家?”4、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总有一些规则束缚着我们。事实上,这不是对我们的束缚,而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试想一下,若没有交通规则,道路便会瘫痪,没有法律,好多人便会为所欲为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社会生活中,不守规则的事屡见不鲜,行人闯红灯,垃圾不分类,上公交车不分前后门,上车后抢占老弱病残座位等等;在学校里,上下楼打闹,考试抄袭等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守规则的一些小事。但我们细想一想,小事并不小,长此以往,就将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未来。因此我们勿
69、要善小而不为,勿要恶小而为之。5、“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安邦治国,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无非也就是一句话: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以小纪而不遵”。因为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安定有序,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结构示例:自由之上,规则守护,议论文文体。开篇亮明观点:自由在高处,就必定需要规则来守护住最后一道防线。正文部分采用正反对比结构:先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反例论述无视规则引发的悲剧;再以我不是药神为正例论证灵活变通的规则才会拥有自由秩序的力量。结尾扣题收束。【点睛】材料作文
70、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