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两个传统节日,吃元宵、赏花灯,以及吃粽子、赛龙舟分别是这两个节日的民间习俗。元宵和粽子都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节令食品。下图为我国双季稻主要适宜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 对图中N界线以内的区域而言A. 端午节前后进入梅雨季节B. 元宵节的日出时刻比端午节早C. 端午节时的昼长比广州长D. 元宵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端午节大2. 据图可知A. 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饮食差异B. 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 双季稻种植区都属于亚热带季
2、风气候D. 对双季稻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积温3. 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优势条件A. 夏季气温高B. 不受冬季风影响C. 地形地势封闭D. 冬季热量条件好【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N界线内区域为四川盆地,而梅雨天气出现在M界线附近的江淮地区,A错误。元宵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四川盆地昼短夜长,日出较晚;端午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四川盆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B错误。端午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四川盆地位置比广州更偏北,白昼更长,C正确。元宵节时,四川盆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比端午节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则更小,D错误。故选
3、C。【2题详解】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影响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热量,而对双季稻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积温,D正确,A错误。M界线西段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因此M界线折向纬度较低的西南地区是受海拔影响,B错误。双季稻种植区不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等,C错误。故选D。【3题详解】N界线内是四川盆地,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夏季温度较低,A错误。四川盆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不是不受冬季风影响,B错误。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多云雾天气,不利于双季稻生长,C错误。四川盆地由于受冬季风影响小,积温高,是双季稻种植的有利条件,D正确。故选D。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
4、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 “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D.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5. 各区域及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 “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 “银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答案】4. C 5. C【解析】
5、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特征。【4题详解】据区域分布位置和范围可知,是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昆仑山-祁连山为界,A错误;“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不相邻,B错误;“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C正确;“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黄色中国”是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
6、错误;“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B错误;“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 C正确;“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原因是海拔高度所致,D错误。故选C。解放前,中国有东北、新疆、海南三地分别为“北大荒”、“西大荒”、“南大荒”,合称“三大荒”。下图为“三大荒”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6. “南大荒”现为我国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其冬季瓜菜能远销我国北方主要得益 ()A. 当地冬季瓜菜质最好B. 我国交通及通信设施的完善C. 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D. 北方瓜菜市场需求量扩大7. “西大荒”现己成为我国棉花主产区,其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全年高
7、温 冰雪融水,灌溉条件好降水丰富 夏季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 B. C. D. 【答案】6. B 7. C【解析】【6题详解】“南大荒”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相比全国水热条件较好利于种植反季蔬菜;能远销到北方各地,主要得益于我国交通及通信设施的完善。冬季北方瓜菜数量少,当地冬季瓜菜质不是原因;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影响小;北方瓜菜市场需求量扩大不是主要因素。故选B。【7题详解】“西大荒”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夏季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棉花品质好;冰川融水,灌溉条件好。棉花冬季不能生长,气温年较差大不是影响因素;“西大荒”多荒漠,土壤并不肥沃;故选C。“智能出行”
8、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 人口地理分界线C. 800mm等降水量线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9. 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A. 气候湿热B. 信息闭塞C. 地表崎岖D. 经济落后【答案】8. B 9. D【解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选B。【9题详解】根据材料,“
9、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等息息相关。图中R省区为贵州省,其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选D。【点睛】中国的地理界线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秦
10、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 农耕畜牧 暖温带中温带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中国人口的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11.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
11、件是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12.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 出口数量扩大B. 运输成本上升C. 流通效率提高D. 储存难度增加【答案】10. C 11. A 12. B【解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10题详解】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
12、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11题详解】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12题
13、详解】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
14、种植蔬菜的是A. B. C. D. 14. 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A. 形状规整B. 地形差异小C. 分散细碎D. 距离村庄近15. 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A.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 农用地面积减少C. 农产品种类多样化D. 农产品质量下降【答案】13. B 14. C 15. A【解析】本题根据图示和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13题详解】材料中提到:“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说明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劳动频次高,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增加生产活动的时间,提
15、高生产效率,最适合种植蔬菜的是距离宅基地最近的,距离宅基地较远,不方便进行平时的管理,故B对,ACD错误。14题详解】大型机械化作业适用于土地平坦开阔,农作物集中连片,且种植作物相同的地区。该农户的四个地块,虽然土地形状规整,地形均为平原,但面积不大,且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故AB错误, C正确。距离村庄远近不同,故D错误。【15题详解】材料提到:“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总数减少,但农业用地面积不变,因此,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故B错误,A正确。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专业户经营,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农产
16、品品种更会趋于单一化,故C错误。随着商品率的提高,农产品受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为了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种田专业户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故D错误。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该镇位于A. 海南省B. 广东省C. 浙江省D. 山东省17. 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 寒潮B. 台风C. 泥石流D. 冰雹【答案】16. C 17.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
17、关系。【16题详解】“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提示信息包括:沿海地区;山地地形;大陆新千年是指2000年1月1号,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第一缕曙光指最早见到日出。海南地形中高周低,四周地势低平,山地少,且位置靠西,日出会相对晚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广东省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山地少,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且最东部与浙江的最东部所处的经度相差不多,而此时纬度越高昼越短,即日出越晚,所以山东沿海小镇日出比浙江沿海小镇日出要晚些,故D错误。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纬度较低且位置靠东,冬
18、季日出较早,故C正确。【17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已知该镇位于浙江,浙江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故A错误。该地区山地地形,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是石砌建筑也无法抵御泥石流,故C错误。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浙江冰雹较少,故D错误。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石砌建筑“依地势而建”,“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这样的建筑,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故B正确。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
19、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 149mmB. 239mmC. 321mmD. 351mm19. 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纬度C. 大气环流D. 地形【答案】18. B 19. D【解析】【18题详解】由材料知,图中相邻2条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相差50mm,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差值在150250mm之间。239mm在此范围之内,其余选项数字均不在此范围内。B正确。故选B。【19题详解】图中北部有大兴安岭,赤峰市位于内蒙古地区。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
20、南部有七老图山,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形平坦,降水少;结合周边的山脉走向,该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两地均位于内陆,海陆位置基本相同,A错误。纬度差别小,对降水影响小,B错误。两地大气环流相同,C错误。故选D。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20. 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 船舶制造与维修B. 海洋文化旅游C. 水产养殖与捕捞D. 远洋货物运输21. 政府有关部门
21、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上图2),其目的主要是( )A. 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 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 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 开发滩涂,海水养殖【答案】20. B 21. A【解析】【20题详解】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21题详解】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
22、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故本题选择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图示区域内A.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 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 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2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第三产业结
23、构趋同 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 B. C. D. 【答案】22. A 23. C【解析】【22题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23题详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
24、低端产业,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对。故选C。【点睛】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下列关于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穿越地势的三级阶梯,地形复杂B.
25、 沿线地势低平,以旱地农业为主C. 沿线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D. 沿线的特色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25. 铁路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A. 沼泽湿地多B. 人口稀少C. 冻土缺氧D. 地势起伏大【答案】24. B 25. C【解析】【24题详解】穿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地形复杂,但未穿过第一级阶梯,A错误。沿线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以旱地农业为主,B正确。跨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雨热同期,C错误。的特色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主要在我国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冻土缺氧对铁路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恶劣的环境也给施工工人带来了极大的考验,A错误,C对。人口稀少不会对铁路建
26、设造成困难,B错误。青藏高原上的地势较为平坦,D错误。故选C。【点睛】高原的海拔虽高,但其内部地势较为平坦,地势变化大的为其边缘地区。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A. 以温带草原为主,植被茂密B. 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多大风C. 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D. 河流水位的变化与温度有关27. 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是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B.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 光热充足,灌溉便利28.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 甲地区植被退化B. 乙地区土地盐渍化C. 丙地区植被改善D. 乙丙丁地区土地
27、荒漠化【答案】26. D 27. A 28. B【解析】【26题详解】结合图中海拔等信息判断,该图所示区域应为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以温带荒漠为主,植被稀疏,A错误。夏季高温,但降水少,B错误。河流以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错误。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水量的大小受温度影响,故河流水位变化受温度影响,D正确。故选D。【27题详解】由上题判断,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A正确。该区域地形平坦,但水源不足、土壤贫瘠、灌溉不便,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不会导致甲地区植被退化,A错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气候干旱的乙地区土
28、地盐渍化加剧,B正确。丙地区的水量将减少,植被不会得到改善,C错误。乙地区大规模灌溉最可能引起土地盐碱化,乙用水过多导致丙丁水减少,则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以永久性积雪融水为主,温度是影响融雪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9. 图中()A. 甲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B. 乙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C. 丙地区河流航运价值高D. 甲、乙两地湖泊均为外流湖30. 图中()A. 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 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C. 河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 河水能已实现梯级开发【答案】29. B 30. B【解析】试题分析:【
29、29题详解】图中甲地是三江平原,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地区是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丰富,B正确;C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航运价值低;乙地青藏高原多为内流湖。【30题详解】图中河主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B正确;河流域植被以常绿林为主;河流域山高谷深,人口稀少,水能未能实现梯级开发。【考点定位】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A. 由南向北倾斜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 由东向西倾斜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32. 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A. 南岭B. 太行山C. 天
30、山D. 大兴安岭33. 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A. 沙尘暴B. 洪涝C. 雪崩D. 泥石流【答案】31. B 32. A 33. D【解析】【分析】考查垂直地带性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31题详解】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出现相应变化,从常绿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灌木草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图示区域西北部海拔较高,河流自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总体从西北流向东南,故选B。【32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符合,排除BCD,故选A。【33题详解】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
31、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书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选D。【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我国某旅行者在其旅行日记中写道:“凌晨,寒风刺骨,等了两天,夜空中美丽的景色还是被我等到了,漫长无尽的黑夜里,看到你是我最大的欣慰而
32、此时我的家乡应该是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日记中记述地区,可能有A. 驯鹿迁徙B. 遍地牦牛C. 成群企鹅D. 白熊出没35. 此时该旅行者家乡A. 早稻成熟,遍地金黄B. 苹果挂枝,硕果累累C. 明前龙井,采摘正忙D. 麦浪滚滚,丰收在望【答案】34. C 35. A【解析】【34题详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是西湖6月,中国的夏季。但材料中的旅游地却是寒风刺骨、黑夜漫长且凌晨有极光现象,因此参观地应位于南半球的南极圈以内地区,据此选C。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不会有驯鹿。35题详解】该旅行者家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3、据此应为江南的6月,此时早稻成熟,遍地金黄。苹果挂枝,硕果累累是北方的秋季;明前龙井,采摘正忙是早春景色;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是北方景色。据此选A。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6. 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A. 水利设施不足B. 环境污染严重C. 人口密度过大D. 干旱少雨37. 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A. 谷子B. 小麦C. 棉花D. 甘蔗38. 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杜绝水土流失 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加大了地面坡度,
34、减缓了地表风速加厚熟土层 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A. B. C. D. 【答案】36. A 37. D 38. C【解析】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耕作方式的作用、影响的能力。【36题详解】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
35、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37题详解】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D。【38题详解】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错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
36、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对;故选C。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39. 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40. 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9. D 40. C【解析】【39题详解】晒米粉应该选择降水量小、气温高的月份,盐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排除C;冬季气温较低,排除A;10月正值稻米收获时节,大米新鲜,且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同时雨带已退出中国大陆,晴天多。所以正常年份,当地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10月份。故选D。【40题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晒米粉最好的月份是10月份,在晴朗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位于山的西南坡光照充足,所以丙地是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地方。故C正确,AB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