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 把握诗歌基本内容。2 分析诗歌层次结构和主要艺术特色。3分析诗歌表达的多重主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 情景导入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2、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二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其实这首诗并非仅据传闻所写的唱和之作,也不只局限于写张守珪军中之事,而是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在此之前,高适于开元二十年至开元二十二年(732-734)曾亲历东北边塞生活,对军中内幕颇多了解,故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军中矛盾、边塞弊端。三
3、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中釆薇、东山等篇章可以说就是边塞诗的最早萌芽。汉魏南北朝时,也有一些作家写了一些边塞诗,而唐代写边塞诗最为流行,尤其是盛唐时期。盛唐时期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以专写边塞诗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四 整体感知,分析主要内容。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1 学生自读诗歌。2 全班齐读诗歌。3 小组合作讨论:燕歌行中是否包含了以上4种内容
4、,分别是如何描写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边塞风光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塞秋末景色(衰败 萧瑟 凄凉),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边疆战士艰苦生活山地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边地自然环境恶劣,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出镜的险恶。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败,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白天身陷绝境,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
5、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礼赞士兵)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士兵们与敌人们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阿!五 梳理结构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并点明原因。 第二层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败。 第三层八句写士兵的痛苦,对汉将的谴责。 第四层四句总束全文,感慨无穷。思考:结尾处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
6、,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艺术特色,对比手法运用:唐军敌军,战士将军,征人思妇,古将军今将军。六 总结这首诗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它既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又突出了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们思想的痛苦,也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七 作业 课后搜集边塞诗并思考: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