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035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思维拓展】成功实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7年一五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1960年农村经济调整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不能照搬别国经验须发扬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严重失误1958年大跃进1958年人民公社化1966-1976文革动乱知识运用B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

2、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A3.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D4.图1为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图2为2009年国庆节16名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战斗机参加阅兵式。中国空军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应主要归功于()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大跃进”运动C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的建设D5.1957年,国务院副总理

3、陈云曾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更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D6某著作有一段描述,有几个字由于印刷问题看不清楚:“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办)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应该是()A三大改造 B“大跃进”C人民公社 D“一五”计划 C6“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

4、小。”这首江西民歌可能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7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B8.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A二、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四次变革 时间 概况(所有制、经营方式)影响

5、土地改革 1949-1952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 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 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经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以来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农民土地私有制,个体经营 建立合作社,建立土地公有制,集体经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大集体经营 在公有制前提下分田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

6、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960年1962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19621965年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八字方针”的调整。A5.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时间 进程 举措 影响 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城市改革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

7、的高速发展。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性转变建设道路上经济体制上所有制上经济结构上工作重心民主政治上对外关系上思想方面文化上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个人崇拜转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

8、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轻视知识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C4.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C6.图6

9、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A7.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

10、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

11、(物资短缺)。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12、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特点:统购统销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影响。(15分)“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