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914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结合材料和大峡谷某段景观图片,完成12题。1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花岗岩 B玄武岩C石灰岩 D大理岩2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固结成岩板块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可知,构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及含有化石,因此判断为沉积岩。第2

2、题,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在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被抬高,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侵蚀的能力,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答案1.C2.A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断层的发生砂岩沉积页岩沉积岩浆的侵入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BC D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3、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第3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第4题,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答案3C4.C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56题。5以上“天生桥”在成因上最相似的是()。A B C D6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

4、列哪种物质循环无关()。A地壳物质循环 B碳循环C水循环 D氮循环解析第5题,黄土桥是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残留在两陷穴间顶部的土体呈现桥形,故称黄土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溶蚀桥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海水侵蚀的结果;风蚀桥和风力侵蚀有关。第6题,喀斯特溶蚀桥是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碳酸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故其形成与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均有关。答案5.B6.D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B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C处岩石类型不同于是因为发生

5、了变质作用D处形成大陆岛8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处构造好于处解析第7题,处为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处是由于岩层受热而形成的变质岩;大陆岛是陆地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第8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处是向斜;处是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岩层相比:先形成,后形成;处是背斜构造,处是向斜构造,修建隧道最好选择在背斜处,这样地基稳定,便于施工。答案7.C8.D某河段示意图“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

6、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10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解析第9题,因为该河地处北半球,由等高线凸出方向确定,河流流向应自北向南流。右岸冲刷较强烈,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数家新住处”就应位于地势平坦的堆积岸。第10题,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并形成高山和盆地。地势的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答案9.B10.A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按河谷发育阶段由先到

7、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列是()ABC D12阶段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C变质作用 D流水沉积解析第11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作用越来越强,河谷展宽。根据四图可以判断出阶段河谷最窄,河流侵蚀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第12题,河谷发育到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泥沙在河流凸岸沉积,河谷变宽。答案11C12.D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314题。1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1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

8、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第13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第14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答案13.D14.A15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答案B二、综合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的是_作用下形成的_地貌。(2)B图是_地

9、貌,往往形成于_地区;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有_。(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判断理由_;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理由是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解析(1)A为三角洲地形,是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2)B图示的是沙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力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治理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具体来说有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设置草方格沙障等;注意本题要求的是治理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荒漠化采取的措施。(3)从等高线来看,高度在200 米以上,应该为丘陵;地质构造的判断,要从

10、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中间的岩层新,两翼的岩层老,因此是向斜构造,向斜成山,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岭。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17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

11、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_(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_(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_(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_(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内力作用表现:_外力作用表现:_解析(1)由题干和地层剖面图可知,C为砂岩,河湖沉积的产物,C层表示该地区为陆地环境。而E层为石灰岩,F为砂岩,G为页岩,石灰岩为深海沉积,F为河湖沉积,陆地环境,G为浅海沉积,由此可判断该地从E层到G层海平面

12、变化为:从E到F层,海平面下降,F为陆地沉积环境,从F到G层,海平面上升,G层为海洋沉积环境。(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在K地层之前的都发生倾斜变形,而N地层之后都呈水平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以前。(3)M断层左右两侧,如果没有缺失,应该是一一对应的,由C开始比较可知,左侧缺失岩层有H、I、J、K等地层。(4)断层M形成,使O地层发生断层,由此可以判断O地层形成之后,才发生的断层。(5)由图及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壳演化中内力作用有地壳升降运动,褶皱使岩层发生变形,断层使岩层发生错位。外力作用表现有岩层沉积,岩层受侵蚀变薄甚至缺失,即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