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和化石的特征地层结构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顺序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2地质年代表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4 600541 252 66距今时间/百万年3研究依据: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段: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
2、宙。(2)特征时段特征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无生命迹象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3)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藏形成于该时期。2古生代(1)时段: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2)特征: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3)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 (1)时段: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特征: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3)矿产: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4新生代 (1)时段: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特征: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三、地球的内部
3、圈层结构1地震波 (1)分类: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特性类型传播速度传播介质A波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波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3)波速变化: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C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2 900千米D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3)圈层:E为地壳,F为地幔,GH为地核。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四、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4、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考点一地球的历史(2021秦皇岛模拟)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图1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1)(2)题。(1)根据材料推测()A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2)甲时期()A恐龙盛极一时B三叶虫灭绝C气候寒冷干燥D形成喜马拉雅山【思维培
5、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时间:北极远古骆驼化石距今约350万年;南极森林化石距今约2.8亿年;甲时期:气温大幅度降低,远低于现代全球平均气温,降水量大幅度增加,高于现代全球平均降水量,属于古生代后期;气候:从图1中可以看出,骆驼旁边有树,说明气候较湿润调动和运用知识森林的生长环境温暖湿润;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学科素养综合思维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说明当时南极大陆的纬度应该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好;甲时期气候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得比较冷湿,会导致生物的灭绝【我的解答】(1)A(2)B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1依据地层推断古地理环境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
6、所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2依据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由于地质时期经历过几次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因此某些生物只生存于某个特定的地质时期,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还有某些生物是在进化到某个地质时期才出现的,而且生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可以确定含有某种生物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史宙代纪主要生物进化矿产形成动物植物其他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人类出现
7、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新近纪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发展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物种大灭绝主要的成煤期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末期,物种大灭绝重要的成煤期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重要的成矿期,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
8、太古宙冥古宙考向1地球的演化历史科学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骤降,还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发生巨变。下图为古生代晚二叠纪到中生代早三叠纪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曲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晚二叠纪和早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导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有()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逐渐减弱热带地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高峰消失中纬地区生物灭绝率最高导致生物多样性从两极向赤道没有显著区别ABCD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古生代末期物种灭绝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B蕨类植物明显衰退C脊椎动物中古老的两栖类灭绝D裸子植物明显衰退
9、1C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晚二叠纪早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逐渐减弱,差别变小;热带地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高峰消失,跟其他纬度地区没有差别;原来生物多样性是由赤道向两极减少,现在则没有显著区别;低纬度地区生物灭绝率最高。第2题,在距今6 500万年前后,也就是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灭绝和衰退;古生代末期,部分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脊椎动物中古老的两栖类灭绝。考向2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浙江长兴煤山含“牙形石化石”剖面,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下图为牙形石化石,牙形石可能是一类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
10、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4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原因主要是()A陆地的形成B环境变迁C有大气层D无火山地震3B4B解析:第3题,根据地质年代历史,二叠纪为古生代最后一个纪,三叠纪为中生代第一个纪,所以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第4题,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变迁,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成分变化,促进了生物的进化。陆地及大气层的形成早于生命;古生代跨度大,火山地震发生频率较高。考点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2019北京卷)莫霍界面深度不一
11、。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可推断()A地地壳厚度最薄B地金属矿产丰富C地地幔深度最浅D地地下水埋藏深【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莫霍界面等深线范围:38.539千米,3535.5千米,37.538千米,3535.5千米调动和运用知识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越大,说明地壳越厚;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因而地幔深度就是地壳厚度学科素养区域认知根据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可判断出地地壳厚度最厚,地幔深度最深综合思维处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金属矿产丰富;处位于河流沿岸,地下水埋藏浅【我的解答】 B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圈层划分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圈层名称不连续界面深度/km
1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部分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考向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 题。1图中()A为岩石圈B为地壳C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D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2图中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1C2D解析:第1题,图中为地壳,为地幔,为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地幔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第2题,岩石圈()包含地壳()和地幔()中的软流层以上部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