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04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国共的合作与对抗考纲要求1.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一国共由合作到对抗(国民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一、国民革命(合作)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北伐战争3国民革命的失败4历史意义 总结与提升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

2、治的基础。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对抗)1背景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内容4红军长征思维导图“工农武装割据”名师助学“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可归纳为“一、二、三”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二次关键会议:1927年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和1935年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三大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政权建设。史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

3、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现代化史纲解读为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共实现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统一的军队是此次合作的特点。史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解读以党内合作为突出特征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仅是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没有提出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犯右倾错误埋下了隐患。史料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

4、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读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史料四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解读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仍坚持以城市武装暴动为中心,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史料五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解读史料表明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5、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史论1“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关系: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史论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

6、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1 (2013新课标全国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

7、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但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却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六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属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选B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可排除。易错选C项,中共六大的决议强调的是城市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2 (2013广东高考)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

8、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曾经遭受过一些挫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某些中共领导人犯了“左”倾或右倾错误。材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而实际上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应该团结的革命力量之一。B、D两项是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排除;C项是右倾错误的表现,排除。3 (2013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

9、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可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国家,排除A、C两项;当时的中国只能建立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史实支撑型选择题的解法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

10、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4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答案C解析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而言的,俄国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B、D三项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道路。5 下图是一份公涵,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是当时()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中共开

11、展土地革命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答案A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平民教育事务,由此推断图片所述事件发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选A项。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和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统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辖区包括福建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龙岩、永定、归化十个县。考点二国共由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国共由对抗到合作1.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建立3国共合作抗日战场抗战史实特点、结果(意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打破了日

12、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敌后战场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图解要点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二、解放战争国共由合作到对抗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3进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抗日战争史料一为了

13、对付长期的作战,目前最主要的是在占领区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解读史料表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并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谋求长期占领统治中国。史料二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以资收揽民心,且便于我之长期取得。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史料三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

14、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摘自1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解读史料反映出日军在中国占领区内疯狂掠夺资源,以战养战,欺骗民众,实行民族同化和文化愚民政策,强迫学生接受奴化教育,以便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史料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

15、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史料反映了抗战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战略态势,也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史料五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解读史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史论1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

16、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史论2抗战不同阶段的中日双方政治活动或政策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国民党的态度共产党的政策战略防御(1937.71938.10)速战速决,全面侵华(“七七事变”)自卫抗战,联共抗日(正面战场;国共合作)两党合作,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相持(1938.101944.1)“以华制华”,重点进攻(“三光”政策;殖民统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五届五中全会;皖南事变)维护国共合作,艰难

17、抗日(“有理有利有节”方针)战略反攻(1944.11945.8)垂死挣扎,最后宣布无条件投降抢夺抗战果实(国民党“六大”)同蒋争夺,积极反攻(中共七大)二、解放战争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解读史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中共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史料二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

18、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解读史料表明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史料三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打完老蒋早回家山东民谣解读史料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之一。史论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

19、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 (2013福建高考)“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C解析由“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可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的时间大致为1941年,A、B、D三项时间与此不符,故排除。由“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

20、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可知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应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故C项正确。2 (2013四川高考)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 B C D答案C解析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的华北地区;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灭亡。由排除法可知,答案选择C项。3 (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

21、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重大战略行动的影响。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生在1947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之前。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B、C两项。D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排除。4 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

22、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A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B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地域等信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徐州会战中中国方面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B项。5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

23、协商会议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答案A解析把握题干的时间信息“1947年底”,由“解决”“优势问题”可知国共武装力量对比的变化,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在时间上均与题干信息不符。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而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开始局部抗日。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人民、东北义勇军开始进行抗日,后来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战。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

24、战线的初步形成,但不是正式形成,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4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的合作。错误。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5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区别是依靠力量的不同。正确。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两种抗战路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错误。抗日战争是中国

25、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7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不是为了避免内战,维护和平。正确。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主要原因是其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因此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1北伐战争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整编,革命根据地统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2南昌起义之后,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领导了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

26、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3由于中共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4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6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

27、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8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斗争对象是军阀、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国民革命期间的北伐战争。A项斗争对象是清政府;B项斗争

28、对象是国民党;D项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2 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27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故选A。3 下图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图示“井冈山”“瑞金”等信息,可以判断是“

29、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 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期,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从材料“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反映出时间是1938年7月,“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反映出国共合作;“七七献金”反映出人民积极为抗战捐献物资,说明民众抗日热情高涨。A选项以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抗战时期国共合作

30、方式是党外合作,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邮政系统,历史上称之为“红色邮政”,基本上与国民党政府所辖区域的邮政系统不相统属。但是,这两个邮政系统曾一度接通于()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不相统属”“曾一度接通”,国共两党合作,才有可能出现“曾一度接通”,排除B、D两项。C项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但是那时共产党还没有“红色根据地”,排除C项。6 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军,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

31、作的典范。中国远征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关于这段历史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而进行的行动B入缅远征军是国共合作抗日典范C阻滞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企图D历史上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答案A解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不是国共合作的表现,排除B项;是在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排除C项;历史上曾有明朝军队赴朝作战,排除D项,因此答案为A项。7 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

32、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8 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关键内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予以判断。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失去东北;C项失去华北;D项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33、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因此是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A项“深刻地认识”说法有误,应该改为“初步认识”;B项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国际相关内容;从材料“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说明C项不正确。10

34、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订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仍然执行进攻大城市的方针,这是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11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作品敌军的阵容。漫画家旨在显示() (一)机“骨”师团(二)“板”垣师团(三)“土”肥原师团A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 B现代战争惨绝人寰C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 D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答案C解析把握时间信息可排除A、D两项,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

35、义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从图片中引号内的词可知漫画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在于激发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选择C项。12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黄泛区”、“刘伯承”即可判断材料反映的

36、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3(2013江苏高考)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面示意图)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8年)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

37、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

38、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结局:动摇(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

39、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一判断图片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前的政治形势,其次联系北伐战争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第三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注意从两个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和忽视中华民族凝聚力两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总结。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三

40、次合作,大责难谢”得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积极因素从民族感情、历史传统及“九二共识”等方面作答。14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材料二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材料三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

41、,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

42、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2)根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邱逢甲、刘永福;爱国主义精神(或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等)。(3)日本宣布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台湾光复时间:1945年10月25日。地位: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