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及建党活动的历程。2.掌握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重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史实。2.难点: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其评价。教材整理1年轻的反叛者1确立革命思想(1)原因: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对各个革命悲剧的反思和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社会。2早期革命活动(1)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2)1893年秋,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3)1895年,在日
2、内瓦会晤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教材整理2建党活动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理论宣传。2建立政党(1)标志: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2)内容: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3)意义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材整理3领导十月革命1理论指导(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
3、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2)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四月提纲: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3)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导了武装起义。2实践指导(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发动武装起义。(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深度点拨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是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又
4、激化了各种矛盾。其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教材整理4巩固新生政权1面临的局势(1)首要问题是结束战争,恢复国民经济。(2)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3)国内反动势力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2措施(1)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经济上: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3)政治上: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4)军事上:领导全俄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去。3结果: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战争的
5、胜利。深度点拨苏俄国内战争的实质苏俄国内战争是在苏俄力图摆脱帝国主义战争、准备进行国内和平建设的背景下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教材整理5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形势严峻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措施农业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国内贸易国有化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废除实物配给制意义对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恢复了俄国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6、,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2.晚年探索(1)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在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2)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作了论述。3总体评价(1)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2)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3资料回放,思考:粮食税是怎样一种政策,苏俄为什么要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正常社会主义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政策。原因:1921年初
7、,内战基本结束,由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危机,农民暴动,水兵叛乱。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俄国革命的特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间短暂;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2.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列宁对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及提出的许多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想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探究点列宁的贡献及评价史 料解 读史料一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曼
8、费雷德马伊“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表明列宁在为落后的俄国的革命寻找理论依据。史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冲击的办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围攻的方法”指采取新经济政策。【史料应用】(1)史料一说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突破?【提示】说明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诞生的理论。(2)史料二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9、【提示】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史论拓展】列宁的贡献及评价(1)贡献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2)评价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
10、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刚刚觉醒过来参加政治生活的极广大的无产阶级中进行党的工作时,必须善于适应这种特殊条件。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
11、暂时还只占微弱的少数。因此,当这个政府还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时,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耐心地、经常地、坚持不懈地、特别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来说明他们的策略的错误。列宁选集第三卷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增长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者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威胁)和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已经明确地决定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列宁选集第三卷(1)根据材料二,比较它和材料一中
12、关于俄国革命背景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列宁对俄国革命的主要贡献。【规范解答】考查角度俄国革命的背景及列宁的贡献材料解读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适应过渡时期的特点,对群众做工作要考虑他们的需要,并有耐心、恒心;材料二:在俄国进行武装起义已具备了国际国内条件解答思路第(1)问要求比较两则材料关于革命背景的不同,回答时必须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其中的信息,并进行概括,要分条叙述。材料一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轻信”“少数”和材料二中“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增长”“多数”“转而信任我们的党”等都是关键信息。第(2)问要求概括列宁对俄国革命的贡献,回答时要注意:一应抓住材料中的信息,
13、如“根据实际需要”“适应这种特殊条件”“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等,二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如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等【答案】(1)俄国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人民群众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的力量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不同。(2)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断。1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材料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A列
14、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B二月革命中C七月事件中D十月革命中【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腐朽的一堵墙”判断出那堵“墙”指的是沙俄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推翻沙俄专制统治的革命事件是二月革命。【答案】B2下列关于列宁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上诞生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其诞生是布尔什维克集体智慧的结晶ABC D【解析】解题时依托列举项再现“列宁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因列宁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诞生而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
15、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解析】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政策上的调整表现为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前者取消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后者实行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结合题干判断,C项正确。【答案】C4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以下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D经过实践检验的列宁主义是适合世界各国的
1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解析】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需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故答案为D项。【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年底,列宁在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材料二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
17、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又是怎么解决的?其政治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材料看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第(2)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国内战争基本
18、结束,苏维埃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解决: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治影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学业分层测评(十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列宁这一认识主要强调()A群众的自发斗争B纯洁无产阶级革命队伍C国际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解析】材料强调“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对于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的重
19、要性,所以应当选D项。【答案】D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形势特点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项是马克思创立的,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提出来的。【答案】A3(2016佛山高二检测)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
20、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解析】“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指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但最终目的即“等号后面”是“社会主义”,所以,综合起来看,这表明列宁是在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项。【答案】B4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21、“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析】在列宁时代没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故A项错误;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和分配,而最终又以失败告终的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并不是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故C项错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5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22、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C“功劳”是指该政策巩固苏俄政权,促进了经济发展D列宁已经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中“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可知,列宁认为在苏俄长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可行,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终给苏俄经济带来较大危害,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苏俄政权,但并未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断此时列宁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6列宁说:“我们宣
23、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解析】结合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目的,联系“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分析可知,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生产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并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
24、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从即将发生的事情来看,列宁的要求似乎是合乎自然、合乎逻辑的。但实际上,这些要求在苏维埃内部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中,甚至一些布尔什维克中,都引起了许多争议。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然而,时间证明列宁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都在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了人们获得极为向往的和平和土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
25、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原因。(2)根据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的原因。【解析】第(1)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结合十月革命的结果来回答。【答案】(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对外面临着一战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主张似乎是荒谬的,但实质是列宁根据临时政府只要继续参加一战,就会激起人民群众反对而提出的正确主张。(2)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们向往的和平和土地,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践证明了列宁的主张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