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一年级语文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课时)第1课时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学训练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
2、点学习从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 导入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3、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2、学训练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3、积累第一,二两段中的文言知识点,学习从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三 作者及背景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
4、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编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背景战国后期,秦力量最为强大,但赵国实力也很强。这篇课文是两国在政治外交上的激烈交锋的记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
5、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给帝王作传。 世家给诸侯作传。 列传给名人作传。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四 预习检查缪公(m ) 避匿( n ) 缪贤( mio )汤镬(hu)虽驽(n ) 肉袒( tn ) 盆缶(fu ) 案图(n )可予不(fu)渑池( min)诈佯(yng )列观(gun )皆靡(m ) 传舍(zhun) 甚倨( j )不怿(y )衣褐(y h )睨柱(n)五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提示: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关系如何,围绕他们分别讲了哪几个故
6、事)2、文章第一节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a:第一部分(1):介绍蔺相如、廉颇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2-7):完璧归赵 第三部分(8-11):渑池相会 第四部分(12):负荆请罪 b:概括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廉、蔺并提,一贵一贱,为下文写廉、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六、点拨拓展文中的三个故事是相互独立的吗?明确: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三个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
7、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重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文章清晰而有力量。七、 合作释疑完璧归赵,主人公蔺相如的正式登场是在第三段,那么第二段介绍了什么内容呢?有什么作用?史料补充: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明确: 予璧?不予?君臣举棋不定.反映赵弱秦强的现实.为蔺出场埋下伏笔(举国无人、一使难求不同凡响)举荐借缪贤之口,点出蔺相如智勇兼备,使读者初步了解。侧面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能,有先声夺人之妙,为下文做铺垫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请3-4名同学诵读文章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缪贤之口得知,本文第一主人公蔺相如,是智勇兼备之人。那么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课后请同学们研读文章的3-7节,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设计 介绍蔺相如、廉颇的身份、地位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