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同步课时训练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和谐对称B.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江山统一2、“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3、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
2、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5、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
3、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7、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秦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8、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
4、均掌握在皇帝手中9、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10、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11、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5、。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B. 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C. 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D.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1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13、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材料二、“寡人以眇眇
6、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2.结合材料二、三,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柳诒徴中国文化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理论与方法
7、。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材料反映的是皇帝所进行的重大活动都在太和殿举行,且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完成国家统一可以说影响深刻,但中国后来仍发生过分裂,所以不能说是持久的印记;B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符合题意;C修筑万里长城是秦暴政的表现,不符合题意要求的积极进步的意义。D项也是不符合题意的积极意义要求,所以排除D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以达到维护皇帝神圣
8、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深远影响。从材料中的“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以看出“郡县政治”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国家统一,故选C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秦代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管行政被称为“百官之首”,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主旨。点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6答案及
9、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提干中“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谥法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这项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广泛实行。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以子和臣不能随意议论父亲和君王为由废除了谥法,这是因为随意议论君王会降低皇帝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
10、舒提出的,故排除B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秦律只是秦朝维护统治的工具,专制制度下不可能改变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秦朝统一后,在中央确立起皇帝制度
11、和三公九卿制度;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受命于天”“被视为国之重器”,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A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B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C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 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
12、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C项错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秦朝皇位继承依然实行世袭制,政权依然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家天下在管理上不再是分封制,而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周初分封制。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特点:三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创建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派兵北伐匈奴,南征越族,移民戍边,修筑了万里长城,扩大了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唯物史观;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