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338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1: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替爷替哥杀妖魔”表现太平军把西方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看做妖魔,反映

2、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故选A。答案A2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解析从关键语句“共产主义性质”和“以抗满清”来看,两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角度相同,都符合革命史观。答案B3(2013湛江调研)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

3、院和慈善机构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解析资政新篇据史实来看并非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没有适应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排除A项;资政新篇发表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排除B项;C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资政新篇为农民领袖洪仁玕所写,其刊印也得到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同意,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4(改编题)太平军进入天京后,就广为宣扬:“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天王府门上有天王御笔手书五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太平军形容“

4、杀头”的隐语)。”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B太平天国完善了农民政权的政治制度C彻底摆脱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D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解析从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等可以说明洪秀全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答案D5(原创题)右图似见洪水泛滥,比喻太平天国像洪水一样(波及18个省,600多城);图中长茅草,喻指被称为“长毛”的太平军;岸边尸骨碎离,喻指运动死了很多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毫无可取之处B材料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立场C太平军纪律松散D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脱离群众解析由题干

5、材料中的“洪水”“长毛”等,可以看出材料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不赞赏,有诋毁含义,应该是站在统治者立场,故选B项。A项错在“毫无可取之处”;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答案B6(2013广西调研)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土地之饶”“庸奴误国”“拯斯民于水火”等信息,可判

6、断A、B、D三项正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C项符合要求。答案C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解析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本应支持政府。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

7、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答案B8(2013山师附中模拟)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政治史一文中指出:“汉武时代所创始的盐铁政策,即就近代观念言,亦系一种颇为进步的经济政策。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中山先生倡导其实亦在中国传统政制中有渊源。”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应该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结束专制,创立民国 D民族革命,坚决反帝解析盐铁政策是一种国家专营政策,综合四个选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体现了国有、限制资

8、本家等内涵。选B项。答案B9(2013广东韶关模拟)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逊位”这一关键词,可以判断漫画反映了清帝退位。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原创题)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这里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指 ()。A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君主专制、人民民主C近代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9、D闭关锁国、改革开放解析辛亥革命埋葬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主义,由此排除A项;近代工业化开启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闭关锁国被埋葬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模拟)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解析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

10、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三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项。答案C12以图证史和以史释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以大量的历史图例,展现了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下列图例反映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宣统三年银币发行时中国已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民国三年银币发行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窃取C图例一到图例二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历程D民国三年银币发行表明当时中国的政体依然是君主专制解析民国三年是1914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中华民国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所以D项明显

11、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南京静海寺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材料二16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

12、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材料三2011年,桂平市举行纪念金田起义160周年座谈会。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并前往金田起义遗址进行考察和调研。金田起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6分)(2)结合所学知

13、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8分)(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6分)解析第(1)问,从阶级矛盾方面回答。第(2)问,分别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第(3)问,要从全球史观角度分析。答案(1)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和清政府的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因为绝对平均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决定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3)全球史观的角度(或者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角度

14、)。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4(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

15、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

16、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4分)(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17、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8分)解析第(1)问,角度依据材料判断;其功绩结合材料的角度迁移辛亥革命的功绩作答。第(2)问,看法从材料中分别指出,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进行理解;其注意研究的角度从看待历史的正确方法角度说明。第(3)问,根据材料三及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变化,分析变化的因素。答案(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功绩: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盛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注意:全方位占有和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3)变化: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称帝国主义为“友邦”,对其抱有幻想;在北上宣言中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主张推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因素:吸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受挫的教训;目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得到中共和苏联的帮助;自身不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