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769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新情境激趣引航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掌握本课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学习孟子语言善用比喻的特点。文白对译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真是费尽心血了!黄河以北闹饥荒,我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黄河以东闹饥荒也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比

2、不上我费尽心力。可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减少,我的老百姓也没有增多,什么原因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咚咚地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敲响战鼓,兵器已经交接,有的士兵却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有的跑一百步后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后停下来。如果用自己跑了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五十步去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你觉得怎么样?”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孟子说:“大王懂

3、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了。不耽误农作季节,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进池塘,鱼鳖就会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吃不完。斧头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供养活着的家人和为死去的家人办无憾也。养生丧死无理丧事没有遗憾了。老百姓供养活着的家人和为死去的家人办理丧事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大的宅园,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穿上丝织衣服

4、了。鸡、猪、狗的饲养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时机,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岁的人就可吃肉了。百亩大的耕地,不要错过农作季节,几口人的家庭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反复宣讲,须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七十岁的人穿丝织的衣服,吃肉,普通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都不能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称王的,还没这样的事!狗猪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约束,道路上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去赈济饥民;

5、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年成不好的缘故。这跟用兵器刺杀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杀的。有什么不同!大王如果不怪罪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焉。”梁国来了。”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的妻子问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他就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6、,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他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过。吾将良人之所之也。”我要暗中看看丈夫去些什么地方。”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早晨起床后,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看他去哪里,整个都城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里没有一个站着跟他说话的人。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祀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向其他人:这大概就是他吃饱喝足的方法。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于

7、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洋洋自得地从外从外来,骄其妻妾。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么,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哭泣的,是很少见的。”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宋国大夫戴盈之说:“让国君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让国君废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除关卡和市场征收的商贾税,今年不能做到;请让国君减轻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赋税和关市之征,来等待明年再全部废止,怎么样?”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

8、鸡者,或告之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他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诉他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说:这不是君子的正道。他说: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明年停止偷鸡。如果你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赋税不合道义,就应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告诉别人说:“远看他不像个国君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让人敬畏的地方。他突然问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他又

9、问谁能统一天下?我回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一天下。他又问谁能归附他呢?我回答道:天下没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有谁不归附他。大王知道那禾苗吗?七八月间如果天旱,禾苗就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会干枯。如果天上突然兴起一片乌云,哗哗地下一场大雨,那禾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苗就会茂盛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谁能阻挡它的生长呢?现在那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人。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他了。果真像这样,百姓

10、归附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他,就像水流向低的地方,气势盛大,谁能阻挡他们呢?”基础导练一、文言实词1数罟不入洿池洿:_2勿夺其时夺:_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_4卒之东郭墦间墦:_5天油然作云作:_二、文言虚词1或五十步而后止而:_2五亩之宅之:_3王知夫苗乎乎:_池塘失误开仓赈济饥民坟墓兴起连词,就助词,的语气助词,吗三、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同“_”)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_”通“_”)3蚤起(“_”通“_”)4施从良人之所之(“_”通“_”,_)5卒然问曰(“_”同“_”,_)6由水之就下(“_”通“_”)颁 斑反 返蚤 早施 迤斜行卒然 猝然 突然由 犹四、一词多义1

11、或或百步而后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2数数罟不入洿池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隆中对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无定代词,有的人连词,或许形容词,密,读 c动词,计算,读 sh名词,天数、命运副词,屡次,读 shu3就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4顾 又顾而之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接近动词,赴任动词,成功动词,回头看动词,拜访动词,顾虑副词,只是,不过5与孰能与之吾与点也当仁,不让于师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6之填然鼓之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

12、始也又顾而之他而良人未之知也 动词,亲附动词,赞成动词,给予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五、古今异义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2是非君子之道古义:_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3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古义:_今义:引导,带领可以凭借 这样做不符合 伸长脖子六、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_2树之以桑()_3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4去关市之征()_5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_6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_7谨庠序之教()_8骄其妻妾()_9请轻之()_名词作动词 击鼓名词作动词 种植名词作状语 每天动词作名词 征

13、收的商贾税形容词作名词 富贵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感到羞耻形容词作动词 小心办好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轻七、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译文:_2而良人未之知也。()译文: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4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_判断句(我们的)丈夫,是我们一辈子的指望。宾语前置句而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状语后置句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定语后置句现在有一个每天都窃取他邻居一只鸡的人。八、名句积累1斧斤以时入山林,_。2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_,_!4如知其非义,_,_?

14、材木不可胜用也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斯速已矣 何待来年九、成语解读1五十步笑百步:_2弃甲曳兵:_3不违农时:_4富贵利达:_5引领而望:_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别人。丢掉铠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违:违背。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犹言功名利禄。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孟子(约公元前 372前 289 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

15、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

16、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关于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

17、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句段赏析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意】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这一句是孟子向梁惠王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措施之一,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评析】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看到了礼义教化的作用。孟子所说的“庠序之教”“孝悌之义”,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出现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政治局面,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1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意】七十岁的人穿帛吃肉,百姓没有饥饿没有寒冷,这样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称王的,是从来没有的事!这句话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提出了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即以民为本。【评析】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先使百姓生活殷实,得到百姓的拥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政治与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国家才会强大。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句意】孟子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能改变的行为。反问的语气把孟子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表现得形神毕现。【评析】这句话在今天还很有现实意义。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

19、,如果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而不马上改正,还要拖延,还要找借口,实际上都是不想改正错误。所以,在别人提醒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4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句意】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评析】在孟子犀利、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对其轻慢而藐视。3 新课堂合作探究1.从第 1 则选文看,孟子所宣扬的“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示:从第 1 则选文看,孟子“王道”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先要采取措施,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之“养生丧死无憾”;接下来是要采

20、取措施,使百姓发展桑蚕生产,发展家庭养殖,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百姓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再接着就是发展学校教育,促使百姓完善德行。2归纳探究本课选文的主旨。提示: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一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第二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第三则用偷鸡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的道理。第四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

21、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3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理有什么妙处?提示:“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如何使“民加多”的话题,从而阐述了仁政的必要性。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4.以“齐人有一妻一妾”为例,谈谈孟子论辩的详略得当。提示:文章详略得当,繁简处理巧妙。如写“良人出”至“尽富贵也”一节,竟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这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现象。特别是第二次写

22、时加上了一句“而未尝有显者来”,这就点出了可疑的关键,为下文的“”做好了铺垫。同时,这一重复是为了与后文对照,相反而又相成。“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与“尽富贵也”恰好相反,而“餍酒肉而后反”则又与“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相成。前面的重复正是为了使下文反跌时更有力。而当其妻“告其妾”时,却没有把她所“”的全部过程重说一遍,只用了“今若此”三字,好像把话说到半截便咽了回去。这个“此”字竟包括了“蚤起”一段 44 个字描写的内容,真是简到不能再简。这是因为前面的笔墨已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的镜头如再度出现就反而乏味了;何况其妻的内心感情之复杂绝非重述其所见的种种所能尽表,反不如只说半句话更为含蓄有力。在下文

23、只用了一个“讪”字和一个“泣”字也已足够,至于“讪”什么和为什么“泣”,都无须细表了。可见作者对文章的繁与简的确用过一番心思。5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提示: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

24、全书 261章,其中 93 章总共使用比喻 159 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 3 段的 3 种措施和第 4 段的 4 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 3 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正如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言:“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