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931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一、基础知识夯实(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全国上下 的脱贫攻坚战中,从来都不缺文艺的身影。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容易接受。党的十九大召开不久,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小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融入其间,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一台小品讲活了政策文件,牧民们听得懂,记得牢,看得 。近年来,有许多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也有不少老百姓 的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让

2、脱贫实践 。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抒发人的情感,提振人的精神。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向,树理想,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目前,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众志成城兴致勃勃耳熟能详如虎添翼B众擎易举兴高采烈喜闻乐见锦上添花C众擎易举兴致勃勃耳熟能详锦上添花D众志成城兴高采烈喜闻乐见如虎添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3、的一项是( )A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B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C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D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富脑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正

4、在形成以快速客运铁路为主骨架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B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C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这使得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屠呦呦和她的学生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

5、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无愧的“救命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

6、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中药研究所2001年申报中药学博士点成功后,她于2002年又招收了博士生王满元。王满元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他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个笔记本。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

7、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

8、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令王满元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在非典期间,她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典疫情可能的治疗效果。王满元说:“他们这一辈科学家,有着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也有着很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做科研,在找到你关注的方向后,就要坚定地走完科研道路。”

9、2011年度,屠呦呦喜获拉斯克等国际大奖。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表情平静地讲述完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后,她才颇有些激动地说:“要呼吁进一步发掘传统中医药,继承发扬、继承提高、继承创新。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我们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找到了青蒿素,解决了全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摘自屠呦呦传)相关链接: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2

10、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领导不放心地问:“试药有风险,再说你刚得过病毒性肝炎。”屠呦呦当仁不让:“不,我是组长,这是我的宝贝,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当年,她的表态令很多人惊叹: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有着鲜为人知的女汉子的一面。 (摘自北京文学)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死亡疾病,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随着青蒿素的问世和推广,死亡人数大大减少。B青蒿素是非洲人的救命药,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其主要原因是

11、此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贫困的百姓能够用得起。C从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研制者屠呦呦可谓功劳卓著,功德无量,她做了一件有益于全人类健康的大事。D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付出了辛勤艰苦的劳动,为了让青蒿素尽快用于临床试验,她不惜冒着危险去做试药,勇气实为可嘉。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笔记本是屠呦呦赠与王满元的入学礼物,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B屠呦呦当年招收的学生王满元,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影响下,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C每次有人问及屠呦呦究竟属于中医还是西医时,

12、她都不作回答,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D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等国际大奖后,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二、阅读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暑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13、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践乱

14、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慢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B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

15、此/C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D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干支相配来记日。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6、述,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合实情。B魏征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人伍的建议,多次拒绝在皇帝的敕令上签字,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C萧瑀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D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被唐太宗批评后,他才叩头以示谢罪。三、默写巩固 (6分)9、(1)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

17、甫登高中,“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高一语文限时训练18答案【答案】1D【解析】第一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众擎易举”比喻大家同心合力,就容易把事情做成功。根据“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语境,应选“众志成城”。第二处,“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很高,情绪热烈,侧重于兴趣浓,十分高兴;“兴致勃勃

18、”形容兴头十足、精力旺盛。语境强调小品生动,牧民们兴趣浓厚,应选“兴高采烈”。第三处,“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语境强调的是群众喜欢听,喜欢看,而不是“熟悉”,应选“喜闻乐见”。第四处,“如虎添翼”比喻强大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根据文艺的力量对“脱贫实践”的影响的语境,应选“如虎添翼”。2A【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句式杂糅,应改为“为什么致贫”或“致贫的原因”,修改为“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排除BD;二是“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主客体颠倒,应

19、理解为: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排除C。3B【解析】文中“富脑袋”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A.“米”字形,以形象的方式表示强调;B.“一抓准”“一口清”表示特殊含义,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与文中引号的作用一致;C.“外交小镇”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给事物起的别名;D.“笔锋常带情感”表示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答案】4 A【解析】A项,“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段“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可知,应该是“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此处缩小

20、了范围。5B【解析】A项,“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分析错误,从原文第2段“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可知,屠呦呦送王满元笔记本是为了“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没有体现出“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C项,“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分析错误,从原文第3段“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

21、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可知,中医西医之争,并不是屠呦呦关心的问题,她关心的是药物的实效,并不是如选项中所说屠呦呦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D项,“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原文没有提到,“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分析错误,从原文第5段“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以及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的话语可知屠呦呦激动的是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解析】6、C

22、【解析】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不可”是“固执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上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7、C 【解析】“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 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有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8、A 【解析】B.“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错,原文“上悦,乃不点中男”,说明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C.曲解文意,“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

23、不得人心”错误。错误理解了“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人心则异”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D.张冠李戴,“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错误。由原文“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可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由此可知,是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而不是“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参考译文: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

24、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唐太宗励精求治,多次把魏征引进寝室,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加以采纳。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

25、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与侍臣们讨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促的政治问题。萧瑀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周朝和秦朝取得天下虽相同,但人心向背却不同。”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的根本原因。是大凡取天下或许可以通过抗争而取得,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顺应民意的缘故。”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

26、,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答案】9、(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 潦倒新停浊酒杯往往取酒还独倾(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4) 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