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193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2【优化方案】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精品练:第4章第1节课时1知能过关演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人参是东北的“三宝”之一,其实好多地方的森林也有人参。例如,有一位农民竟在泰山的某一处采到了12棵大小不同的人参。试想,这位农民很可能是在下列哪一环境中采集到这些人参的()A泰山阳面的灌木丛中B泰山底部的山溪旁C常年遮阴的中上部森林中 D泰山的顶部解析:选C。因为题目已明确告知人参生活在森林中,它是生活在森林底层的很矮小的、叶子较宽阔的植物,将这两点信息综合在一起,即可得知人参是一种阴生植物,喜欢生活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而在题目所说的四种环境中,只有常年遮阴的中上部森林符合条件,所以很可能是在这里采到人参的。2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

2、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选D。生产者将能量固定进入生态系统中,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了物质的循环。3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A野狼和野牛 B苍鹰和蛇C牛和羊 D马和牧草解析:选C。在题目所述的四对生物中,相比之下,牛和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最相近,而每种生物都在为自己的生存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故可判定牛和羊之间的竞争最激烈。4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选C。据

3、图示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蓝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度捕杀。5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解析:选B。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在此生态系统中,害虫和蛇分别是青蛙的食物和天敌,若大量捕杀青蛙,对这两种动物的影响最大。即青蛙的减少,会导致害虫的增多,害虫的增多可导致作物的减产。6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

4、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级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1对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影响,但其不属于气候因素的是()A风 B雨C光照 D土壤pH答案:D2生活在寒带的北极狐

5、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发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 B光照C食物 D温度解析:选D。寒带、温带和热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温度差异。生物对它长期生活的环境,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另外,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3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物种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生物群体,不包括无机环境

6、,只有C项即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而构成无机环境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正是非生物因素,所以,生态系统包含着非生物因素。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解析:选C。动物主要是消费者,但也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细菌主要是分解者,但也可以是生产者(硝化细菌)和消费者(大肠杆菌)。凡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的同化类型有兼性营养型,如红螺菌,其体内含光合色素,可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按此可

7、归为生产者,但在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它可直接利用有机物,按此可归为分解者。因此,一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解析:选B。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蚯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C大部分动物是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选A。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但生产

8、者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7(2010年高考山东卷)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选C。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应表示为/(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值无法比较。8(2010年高

9、考江苏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C。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来看,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多吃素食,是将人放在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只经过一次能量传递,这样人获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粮食总量最少。9(2010年高考全国卷I)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

10、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选C。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A项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项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10(201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11、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关,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A项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形成水平结构的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B项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的落叶量比北方森林的多,但是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却比北方森林的少,这说明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项错误;植物是碳循环的基石,它通过光合作

12、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项正确。11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2)在此食物网中,_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3)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_。(4)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最根本的联系是_联系。(5)在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共有_个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_,是第_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_,是第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_,是第_营养级。(6)由于捕猎的原

13、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蛇的数量将会_。解析:将食物网分解为食物链后,可写出10条,根据每一条食物链可判断出初级消费者及最高营养级,也可清晰看到同时占有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当猫头鹰数量减少时,蛇因天敌数量减少,则会在短时间内数量增多。答案:(1)10(2)兔、鼠、吃草籽的鸟、食草昆虫猫头鹰、狐(3)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4)竞争捕食和竞争食物(5)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6草一食草昆虫二蜘蛛三(6)增多12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

14、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解析:(1)据题干所述,将鸡、牛、玉米和人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即可得图解如右图:(2)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15、所以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人吃鸡,为捕食关系,人与鸡又共食玉米子粒,两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人吃牛,为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玉米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无机环境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而进入生物群落的。(4)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减少。答案:(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

16、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13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的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质。(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表示的是_关系;表示_。(4)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5)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散失,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效应。(6)若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B种群干物质量为1.

17、3108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千焦。(7)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解析:过程是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在岩石圈中的碳以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图中是光合作用、是捕食关系、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E种群的能量为5.8109千焦,传给B种群和C种群的能量之和最少为1/10,即5.8108千焦,C种群得到的能量最少为4.5108千焦,A种群得到其中的1/10,即4.5107千焦。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由于热能不断地散失,导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线粒体(2)碳酸盐全球性(3)光合作用捕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生物群落(5)温室(6)4.5107(7)能量流动热能单向不循环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