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级高一级部阶段性模块检测语文答案1.D A项,“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无中生有,B项“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错,材料一说的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显然是不够的”。C项,因果关系不当,“读者思维分散”的原因是“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2.C “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错,材料二说的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采取苦读、略读、测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3.D 材料二论述的是如何避免泛化阅读问题,也就是阅读要有目的,人们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纸质阅读。D项说的是与作者互动,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4.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
2、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方法。(每点2分)5.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材料三侧重于论述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6.B;“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C;“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8.体现了父母对
3、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和担当。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瓦”原来用来盖瓦房,现在用来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9、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10.B【解析】或:有的
4、。11.B【解析】A项“之”助词,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而”,表转折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C项“其”,表揣测语气,大概;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从。12.D【解析】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例句为宾语前置句。13.略14.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自牧归荑,洵美且异15.耳熟能详知之甚少筚路蓝缕前赴后继(“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知之
5、甚少”,对某方面知道的太少;“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16.C【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不合逻辑。“40多万字左右”,应把“多”或者“左右”删去。排除A。搭配不当。“讲述”和“精神世界”搭配不当,和“精神世界”搭配的应是“展示”,排除A;且“刻画”和“经历”与“生活”搭配不当,应把“刻画”改为“展示”,排除B。语序不当。“家庭生活”是物质层面的,“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是精神层面的,属于一个类别,表述的顺序先是物质层面,再是精神层面;且D项“奋斗故事和家庭生活”并列不当,“家庭生活”应和“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并列,排除D。】17.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保持血型多样性献血时要考虑体重18.中英联合考古研究;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廷伸至西欧。【解析】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