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夜鹭总是白天休息而夜晚出来觅食,而且在每年九月从北方飞到南方,并将羽毛更换成冬羽以利越冬。影响上述生活习性的非生物因素依次是()A阳光、日照长度、温度 B日照长度、日照长度、温度C阳光、日照长度、日照长度 D阳光、温度、日照长度解析:选C。分别考虑觅食与阳光、迁徙与日照长度、换羽与日照长度的关系,冬天日照短。2捕蝇草是一种原产在北美洲的森林沼泽地带的植物,其叶子不仅能捕食苍蝇等一些昆虫,有时甚至还能捕食青蛙等一些小动物。下列关于捕蝇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捕蝇草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B捕蝇草的同化作用类型既是自养型又是异养型C捕蝇草捕食苍
2、蝇的过程中能量从高营养级流向了低营养级D捕蝇草的这种生活习性是对环境中缺氮的一种适应解析:选C。捕蝇草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在捕蝇草捕食苍蝇时,捕蝇草就是高营养级生物,能量仍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3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解析:选B。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光合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显然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来合
3、成有机物,因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4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解析:选A。一般意义上的草地包括了生物和非生物,故可称为生态系统。而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不是一种,所以应为群落,其中的东亚飞蝗是一种生物,所以应为种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5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不能确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
4、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6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大米鼠蛇人 B阳光青草鼠蛇人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解析:选C。作为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应该为生产者。7自上世纪60年代,随着农药的逐渐使用,我国北方地区的鼠害愈演愈烈。给广大农民和国家均造成了严重损失。尽管人们采取了毒杀、捕杀等种种措施,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是越杀越多。其根本原因是()A鼠在不断发生变异B作物产量高,鼠的食物更丰富C青蛙数量在不断增多D蛇、鹰数量在不断减少解析:选D。在华北地区蛇和鹰是老鼠的天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鼠群的增长,然而,随着农药和鼠药的广泛使用,大量的蛇和
5、鹰被毒害致死,故鼠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迅速增多,直至形成灾害。8如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A此生态系统中有9条食物链B能量沿食物链甲丙己庚流动,庚获得的能量最多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5%,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丁和辛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解析:选AB。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一般来说,与食物链戊己庚相比,食物链甲丙己庚中,庚获得的能量较少;辛种群食物来源途径较多,因此若丙种群数量下降5%,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由食物链甲乙辛和甲乙丁辛,可知丁和辛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9有关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细菌占
6、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 BC D解析:选B。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鸡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不占营养级。细菌与狐没有共同的捕食对象,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10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解析:选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单向的、不循环的、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越长,营养级
7、越多能量流失的也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级越少,能量流失的也越少。11植物鼠猫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鼠与猫的营养关系是不可逆的。这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氢循环是单向的 B氧循环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这决定了食物链是单向的。12.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 gB250 gC500 gD1000 g解析:选C。根据题目给出的食物网可知,猫头鹰捕食兔和鼠,位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在各营养级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至少消耗量”应按20%传递效率计算,据此,可以
8、计算出猫头鹰每增加20 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兔和鼠100 g、植物500 g。1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 B微生物C湿度 D温度解析:选A。从表格可知,热带雨林分解的速率较高,因为分解达95%所需时间最短。而分解过程实际上是微生物的呼吸等过程,B项属于重要因素。影响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微生物代谢和繁殖的多种因素,例如湿度和温度。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要物质,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代谢,微生物的代谢水平
9、直接影响到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C项和D项也是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光是非主要影响因素。14.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选D。根据图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数目增加。15下列各项信息中,属于化学信息的
10、是()A电磁波 B植物的生物碱C蜜蜂跳舞 D鸟类鸣叫解析:选B。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选项中的A、D项均属于物理信息,C选项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选项植物的生物碱是植物的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的刺激B昆虫信息素中性信息素占少部分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会产生一种信息素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其他附近的蚜虫感知后会离开解析:选B。昆虫的信息素是指外激素,而外
11、激素的重要成分是性外激素,故B是错误的。17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剩下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C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解析:选A。砍伐一定量的树木,是外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定干扰,由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住了外界干扰,故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18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有两种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则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得到保存,另一种生物在竞争中遭淘汰B两种生物和平共处,都得到保存C两种生物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D
12、两种生物各自的种群相等并且相对稳定解析:选C。竞争虽然是两种生物相互争夺共同资源和空间的现象,但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多方面的调节作用,结果必然是C。19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解析:选D。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使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20.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污染最可能
13、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C。该河流主要为猪粪、遗体等有机物的污染,消除有机物污染主要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彻底分解有机物。地点3的氧气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处有机物污染最严重,好氧菌大量繁殖,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凌晨2点不存在光合作用的问题;抵抗力稳定性的定义是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2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食物链交错而成的食物网,请回答:(1)在生态系统中,由于多种生物_,因而可以交错联结成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条。如
14、果将食虫鸟和食虫昆虫迁出,则在一定时间内将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_。(2)在该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_,蛇处于第四营养级的渠道有_条。(3)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列出的成分外,还有两种未列出的成分是_。(4)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_开始。若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2124.7 kJ,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271.7 kJ,则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解析:食物网是由于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而交错联结形成的,由于食虫鸟和食虫昆虫的迁出,使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受到破坏。在该生态系统中只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还有非
15、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没有列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可。答案:(1)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7植食性昆虫会大量繁殖,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受到破坏(2)捕食、竞争2(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13%22(13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状态的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运动的。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箭头,根据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缺箭头是_。(2)这是_元素的循环。(3)A、B、C、D各是什么生物?A_、B._、C._、D._。(4)完成此元素的循环主要靠_和_两类生物(填字母)。(5)由此可见:生
16、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_,_。(6)下列各项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_。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面看,应属于_,从异化作用方面看应属于_。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G需氧型H厌氧型(7)写出所示过程的名称:_,_,_,_,_,_。解析:从图中显示,此元素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大气中CO2库间碳循环是双向运动的,缺少ACO2库的箭头。其他均为单向,故A为生产者(绿色植物),B为分解者(腐生菌),C为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D为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完成碳循环主要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答案:(
17、1)由AX(CO2库)(2)碳(3)主要为绿色植物腐生细菌、真菌等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4)AB(5)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6)B、CFG、H(7)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捕食分解作用燃烧23(12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
18、出结论:_;_。解析: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瓶缺分解者,两者都不能长久地维持稳定,甲瓶无小鱼较丁瓶有小鱼稳定,原因可能是生态瓶较小,小鱼的存在和长大会引起生物间的竞争加剧,打破原有的平衡。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减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
19、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24(13分)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2)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3)实验步骤取5套实验装置
20、并编号,设立_和_。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_。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编号12345SO2量C1C2C3C4C0死亡率(%)甲01040800乙0020400在下面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5)讨论:从结果可知,_。(6)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模拟产生酸雨的
21、方法植物受影响的指标解析:(1)实验步骤的补充:按照实验的基本要求,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可设置多组,以证明不同浓度SO2对植物的影响。(2)实验结果:植物在不同SO2浓度下生长,其死亡率是不同的;归纳绘直方图的方法: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两端加上箭头。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情况,确定单位长度的多少,再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对于拓展实验的设计,题干中已有所涉及,提到多种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可以此为突破点,加以拓展。答案(3)实验步骤实验组对照组向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适宜的温度光照(4)实验结果(5)讨论: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6)实验拓展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盐酸或者硝酸溶液作为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出现其他不正常生长现象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