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高 考 六 大 高 频 考 点 例 析考点五考点六高考六大高频考点例析 “文化与社会”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属于高频考点。其中在2011年的全国高考中对该考点共考查5次。如2011年天津文综第4题、江苏单科第20题,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的相对多些,考查形式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等,考生在复习时应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
2、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内: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
3、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为了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国际: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图所示: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2)重要内容:科技与教育。有关科技发展的指标,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二
4、者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3)形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4)如何应对:发展中国家更应关注文化竞争力,把其作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2011天津高考)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 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 其取名为“你柿
5、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 B项表述错误,应是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C项表述也错误,错在“总能推动”,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D项强调的是经济的基础作用,与题意无关;A正确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关系。故选A。答案 A 2(2011江苏高考)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 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 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 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
6、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B C D 解析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启迪我们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故选。材料不是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角度看问题的,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本考点在2011年高考中共考查4次,如2011年浙江卷第31题、山东文综第29题第6问等。对本考点的考查有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近几年非选择题考查得相对多些,考查形式主要以现实生活
7、中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生在复习时应弄清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特点,明确优秀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
8、选择。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
9、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011浙江高考)“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 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 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 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 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
10、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评判文化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竖大拇指”、“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故本题选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A说法错误;一定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其决定因素,故B说法不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故C说法不妥。答案 D 2(2011山东高考)材料: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 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 将
11、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 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 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掌握应用情况。首先需明确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包括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抓住题眼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它与教材知识点联系,进行有机结合、加工整理即可。除答案要点之外,还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来答,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答案 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
12、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2011年高考对该考点共考查 5次,如山东文综第19题、江苏单科第21题等,题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选择题所占比例较大,考查形式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背景,主要运用图表、漫画、数据等形式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生在复习时,应弄清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明确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懂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要求;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明确文化交流的意义。1透视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
13、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予以保护。3世
14、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文化
15、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5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6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
16、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7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通过中外文化交流,一方面吸收了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更加主动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2011山东高考)“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 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中 “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以及传统文化的形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好客山东贺年会”之
17、所以以三大节点为支撑,是因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当选;贺年活动之所以能够作为“好客山东贺年会”的主题,是因为贺年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当选,答案为B;先 进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均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夸大了传统习俗的地位。答案 B 2(2011山东高考)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 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 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
18、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借鉴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材料旨在强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案为B。答案 B 本考点在2011年高考中共考查2次,如2011年北京文综第25题。选择题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学生应弄清楚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
19、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
20、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2011北京高考)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 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 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 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 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 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
21、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应选。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答案 D 2(2010江苏高考)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22、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百家讲坛将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进行现代诠释,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二重性,笼统地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错误的,B错误;C、D与题意不符。答案 A 近几年高考通过创设不同情境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的理解,其中在2011年高考中对本考点共考查了4次。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本考点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一般以名人名言、民族文化状况等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对本考点的复习,学生应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弄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3、特征的含义、见证及原因,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特征的含义及表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是很有说服力的。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
24、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5、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2011广东高考)“
2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 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 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 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材料突出的是文化的作用,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答案为A项。答案 A 2(2011福建高考)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 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27、的 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 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 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 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 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 是否控制了海洋。”20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 本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相对来讲比较容易,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
28、存异和歉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歉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 一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在2011年全国高考中共考查4次,如2011山东文综第21题等,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本专题涉及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整治网络文化环境、打击色情场所等,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措施,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分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途
29、径和意义。通过对该考点的复习,学生应明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及措施;懂得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主要内容、目标及要求;弄清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懂得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2)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
30、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
31、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3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32、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2)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
33、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6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含义:科学文化修养,就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2)关系:首先,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
34、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1(2011山东高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 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5、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精神以及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等知识。本题问的是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排除;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答案为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错误;应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D错误。答案 A 2(2011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区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
36、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 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 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 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 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 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解析 本题由于没有限定所用知识范围,因此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