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幕遮教学设计 甘生梅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2、朗读并背诵全诗。3、通过诵读,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4、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盛夏,雨后的清晨,闷热潮湿的房间,依稀可以嗅到昨夜消溽暑用的沉香残味。鸟儿的叫声带来些许清新的气息。诗人信步出门,屋外荷花雨后正盛,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茶在风中摇摆诗人就在这样一个早上陷入回忆,梦回故乡多媒体显示荷花图、课题及作者。二、作者简介学生参看P50注释,多媒体显示: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2、)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三、初读感知1、多媒体播放诵读及吟唱,学生听读正音加以体会。2、苏幕遮“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3、,来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3、把握内容。学生对照注释,用散文化语言写出上篇画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微润的晨空里,雕栏的屋檐下,鸟雀们欢快的叫着晴空。宿雨已收,平静的池塘里,圆润润的荷叶,有的轻浮水面,莹莹如玉盘初拭;有的亭亭玉立,婉媚如美女出浴。初升的太阳照临荷塘,晓风吹过,荷叶摇曳微颤。那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中亮闪闪地滚动着,滚动着4、诵读提示: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学生自由读。四、词意赏析1、上片写盛夏晨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问题二:这些意象
4、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从容淡雅的画面。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叽叽喳喳,清脆悦耳(听觉)。旭日初升,映照在荷塘上面,荷叶上昨夜的雨珠渐渐被晒干。平静的水面上,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荷花在微风中中轻轻摇曳(视觉) 。2、作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是什么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愁?词中情和景关系是什么? 是“风荷”。情和景关系 “ 触景生情 ”3、上片第二层写雨后风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历来为人称道,美在何处?妙在何处?明确: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
5、,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举”这一细节,刻画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风吹拂下微微颤动的袅娜姿态,更显生动。4、多媒体显示:“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王国维人间词语)5、下片写思乡之情,分几层来写归思?第一层写思归,“故乡遥,何日去?”由实转虚,由荷花引出乡思。“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故乡吴门之遥,长安羁旅之久,诗人从空间和时间上表露出淡淡乡愁。“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第二层写归梦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初夏五月,联系自己昔日荡舟荷塘的美妙生活,所以初夏最易勾起久旅长安的诗人的乡愁。“梦入芙蓉浦”补足了上片对荷花的描写,且梦境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诗人的乡思得到片刻的满足。6、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明确: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对写法(反客为主 )五、拓展练习要求:从“荷”的意象分析入手,运用“触景生情”的方法赏析以下两首词.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