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分为第卷(选择题)、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哪一项最为恰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
2、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答案】C 考点:分封制。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成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2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 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防止诸侯割据
3、 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考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主要是对诸侯王活动的规定 ,是要加强地方管理,故选D。 3.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答案】A考点:科举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的信息可以看出科举制选拔了一大批真正的人才
4、,这说明科举制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4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答案】D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
5、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说明了设置行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地理因素来强化中央集权,所以D项表述符合题意,A B C三项说法与题意相违。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考点
6、:梭伦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课本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确立是以财产的多少取代了血缘关系为载体的贵族政治。体现了一种奴隶等级民主化的趋势,财产等级的划分实质上是以一种新的不平等代替旧的不平等,故选C。 6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 保留了债务奴隶制C. 主要致力于调解经济纠纷 D. 赋予债权人以司法权【答案】A考点:从材料中有关“债权人”“债务人”的说明可知十二铜表法这一规定致力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而B、C、D三项
7、所述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A项正确。7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答案】B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依据所学,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确立了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国王统而不
8、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材料中乔治三世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故选B。8.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 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 维护各州的权力 B. 争取民族独立 C.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建立民主制度【答案】C考点:本题重在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从“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可知是对美国独立后建国之初实施的邦联制。而“如果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可知是主张改变邦联制下中央无权的状态,加强中央政府权力。A、B、D不符合题意。9恩格斯说, “1871年德意志帝国
9、宪法是按照俾斯麦的手段剪裁的” 。这实际上说明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B.具有民主主义色彩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掌握着立法权【答案】A考点:俾斯麦以铁血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体现了高度的 集权性和专制性,所以“俾斯麦的身段”实际上指的是德意志 宪法的专制主义。答案是A项10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战争名称不平等条约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战
10、争的影响。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A项错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而不是其影响,故D项错误。圆明园大劫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选B。1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易题。材料中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
11、民侵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直接目标是清政府,C项错误。故答案选A项。12.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连那些封建以的王公贵族都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反抗本国政府的社会运动【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资产阶级、商人、工人、国人,甚至封建王公贵族都参与到
12、斗争中来”,这放映了五四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CD三项排除。13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答案】D考点:巴黎公社。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巴黎公社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爆发的,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4. 普列汉诺夫说
13、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字眼“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结合所给四个选项,B 项最符合普列汉诺夫的意思.15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
14、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答案】C考点:中共一大。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的时间为1921年7月,由此A项1921年10月不正确,1919年签发的护照也与题干时间无关,C项1921年七月初比较吻合所以选C16.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答案】D考点:作为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一生有很多事迹。在中 国共产党看来他也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15、主要原因不在于其他事迹,如 A、B、C 三项,而在于他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抗战,捍卫了民族独立,故答案为D 项。17.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
16、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18“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
17、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等信息可知,该制度与少数民族有关,观察选项可知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19“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C考点: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从材料“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是考查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表现。法律保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选C。ABD三
18、项都不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献。20.“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A B C D【答案】A考点:对历史上里程碑意义事件的理解。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这些都是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故选A21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
19、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现代中国实行“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故 A 项符合题意。BC项都是经济的范畴,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D项也未从社会制度性质上对我国的制度造成影响。22.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 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
20、求得一致的意见 B. 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 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答案】D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本题是对“求同存异”方针含义的考查,亚非会议前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就中国与稍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挑拨我国与亚非国家问的关系。“存异”是正视和保留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2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
21、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B考点: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强调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答案选B,A D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C项表述不够准确。24.“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 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B. 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C
22、.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D. 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影响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马歇尔计划施行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支付同盟成立,反映其对欧洲国家合作的推动作用。故选D。25某学习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
23、学知识,分析选项:综合题干中的三项内容“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可知,它们共同的主题是第三世界的崛起,B符合题意。A项,亚非拉国家并没有结成联盟,故,排除A;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此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多极化格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极化趋势再不断加强,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排除C;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即1991年之后,故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选B。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习近平主席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24、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说明中指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摘自云梦秦简(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4分)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
25、任何人;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6分)材料三 “七五宪法”修改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具体修正,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对国家机
26、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也是1982年宪法颁布的日子。 摘自百度百科(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的修订有何意义?(6分)【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法律;罗马法;新中国的法制建设。(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理,秦律规定,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便利了经济的流通与发展。秦律在今天可以借鉴的内容可以依据教材,进行回答。(2)联系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在后来资产阶级立法的体现,归纳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影响。(3)1982
27、年宪法是对1975年左倾错误宪法的一次纠正,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符合了中国的国情,适应了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我国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7.(16分)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决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大局,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我们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两岸交流合作良好势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国共两党曾经的亲密合作也彪炳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
28、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
29、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6分)(3)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带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6分)【答案】(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4分)(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
30、合作;党外合作;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答出3点给6分)(3)后果: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分)认识: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分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共同面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1)材料一的中心句是,“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
31、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2)本题主要考察产生的比较思维能力。结合材料一,“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
32、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共两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28.(18分)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七十周年。七十年,大国关系影响着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又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也是近代以国际关系变化的总体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
33、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材料二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34、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4分)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8分)【答案】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依据材料一看内容针对日本可以得出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国内背景即可得出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再依据新中国外交政策即可得出中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2)纵观材料一、二内容都涉及到了和平和交流,后一问需要注意比较的角度合作方式的不同,本题需要理解“结盟”含义:即两个国家结成同盟针对第三国,中苏联合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入侵,属于结盟性质,而中美止于经济文化的交流,而非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