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472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局部的完善1阅读“话题探究”中的北京火车站,说说如何修改?明确(1)使用定点写景法(在固定地点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遵循空间顺序。(2)找到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3)采用先总后分结构和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描写顺序。2局部性失误常见有哪些情况?明确3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新颖性要求我们选择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的材料。现实感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4局部性紊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纠正这些问题?明确局部性紊

2、乱的主要特征纠正方法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调整句序、适当分解、条理化有些内容前后重叠同类归纳技法1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隐含在文中,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不清,文章主题就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动笔必然会出现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或段落。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思路混乱,如一盘散沙,有时甚至偏题或跑题。由此可见,中心模糊危害极大。造成中心模糊或偏离的主要原因:(1)写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目的不明自然主题难以集中。(2)对材料十分喜爱,难以割舍。正如白

3、居易所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材料堆积过多,必然会导致文章主题不集中。如下面的山东考生作文片段:心态决定命运同一扇窗,同样的窗外景象,不同的人看出了不同的模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的那雅与俗,那闹与静,便是心态的折射。显然,俗与闹我们是要不得的,能否获得雅与静,全在心态。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命运。有个太太经常对人抱怨,说对面的邻居十分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不明白,她怎么会洗成那个样子”有一天,有个朋友来串门,这位太太又向她抱怨起来。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位太太家窗户上的污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4、原来,是这位太太家里的窗户脏了。摆正心态,学会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己,让美好品质一路相随。评析:以上片段存在中心模糊或偏离的重大失误:考生在第一二自然段结合材料分析引出观点,固然不错,但简单地由俗与雅、静与闹得出“心态决定命运”的观点,未免突兀。用“窗户上的污渍”一例来论证“心态决定命运”,本身就已经牵强附会。此处对材料的分析,又进一步游离写作中心,由心态与命运的关系,转化成了心态与美好品质。技法2衡量材料质量好坏的标准有三点:一、典型性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而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如下面一篇学生习作片段:列宁曾经说过,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误。近墨者再黑一点就是名副其实

5、的黑了。可是,我们因为这而说近墨者必黑。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经过了一万次的失败与挫折,终于成功了。我们因为他失败了一万次而说他没有成功吧!可见,近墨者未必黑,有时往往是“变白”的基础。任何伟大发现,任何惊人的创举,往往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黑”才变成成功的“白”的。(选自近墨者黑)评析:本段材料不能证明观点,爱迪生的例证,只能阐明“有志者事竟成”或“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无法证明“近墨者未必黑”,因此不够典型。至于把“失败”喻为“黑”,把“成功”喻为“白”,那是很不贴切的。两个“因为”句表述不清,甚至把意思搞反了,可分别改为“我们能因为这而说近墨者必黑吗”,“我们不能因为他失败了一万次而说他没有成

6、功吧”。二、新颖性材料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它既指新近发生、不为读者所熟知的事实及观点,又指过去就已存在,但没人用过,或虽有人用过,而自己又从新的角度去解释的材料。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颖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学生的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

7、订阅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还可以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走出课堂,走进工业园区,走进商场,走进养殖户,走进下岗工人家中。如当学生走访下岗职工后,要求以“下岗职工”为话题作文,学生能把下岗的痛苦、失落,再就业的艰难、辛苦,成功的喜悦、自豪等写得具体生动。如北京考生的优秀作文片段:良好的家风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同时期的其他大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傅聪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傅聪的成功离

8、不开他的父亲傅雷的家风教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用书信的方式对傅聪进行教育,傅雷所倡导的那种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风在傅聪身上得以传承,而且使傅聪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父子俩的书信沟通中,傅雷家的老规矩就这样被积累和传承了下来。好的家风创造出世界家庭教育史上的经典。评析:该片段最大的特色是素材新颖,论证充分。作者虽然只用了一个素材,却是非常经典而又极少被考生使用的傅聪的素材,让看累了感动中国人物,看累了苏轼、苏洵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三、现实感现实感指的是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同学们要在平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就能源源不断地拿出来。当然,不是说写文章不

9、能用历史材料,即使是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历史故事,关键是历史材料中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才能有新意。当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撷取素材,给读者的现实感更强一些。对中学生来说,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1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出动人篇章。如六个瓶塞一文,写“我”去水房提开水时,不小心弄丢了暖瓶塞,就先用食品袋套住暖瓶口,急忙去上课了。等上午下课“我”买回瓶塞往暖瓶上盖时,让“我”感动的是,瓶上已经盖上了一个新瓶塞,暖瓶的一边还并排放着四个瓶塞,“我”轻轻地把第六个瓶塞和那四个瓶塞放在一起,心头热热的,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水

10、。(原来,这间宿舍中,其他五位同学发现瓶塞丢了,都买了一个瓶塞。一件平凡的小事,折射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他们如溪水般透明,如美玉般晶莹,如冬雪般洁白,如春阳般温暖的真诚纯洁的友情。)2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一位同学在母亲残损的手中写道:“我急惶惶地来到母亲的病床边。母亲微微侧卧着,脸色晦暗,嘴角深深地凹陷下去。头部摔伤导致她严重中风,她说不出一句话,微睁着两眼,用混浊而呆滞的目光看着我。两只手放在被子外面,这是一双伤痕累累的残损的手,手背上青筋条条突起像纠缠的老藤,指关节如竹节般粗大突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指

11、甲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已快脱落,手茧层层相叠,又厚又硬,手掌和手指头又深又密的裂口处露出淡褐色,那是长期劳动的积染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也是第一次这样仔细地看母亲的手。母亲就是用这双伤残的手,把我和哥哥抚养成人的。”评析:精细的观察、深沉的感悟中蕴含着作者沉重的愧疚之意和真挚的报恩情怀,没有亲身经历,是难以写得如此情真意切的。3家乡生活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蘸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一位同学在梦里榆钱香一文中写道:“蒸榆钱,是豫东农村的一种风味。有经验的妇女,往往把淘净的绿花花湿漉漉的榆钱拌上玉米面,垫着馏布子,盛在竹箅上放进锅内文火烧。蒸熟后捏着馏布子角和盘出锅

12、,倒在小红盆里。滴几滴香油,浇两勺蒜汁,撮上点葱花或芫荽,热腾腾黄澄澄的蒸榆钱做成了。开饭时,你盛一盘,他挖一碗,就着绿豆稀饭吃。一口稀,一口稠,稀的像水,稠的像油。三天不改样,保证吃不够。”评析:小作者以小见大,借榆钱抒发了对家乡无限的爱恋之情,描写生动真切,语言通俗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生活赋予了每个人一个生存和展示的舞台,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应果敢地走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胆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擦亮尘封的眼睛,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高山流水,去感知风花雪月,去体验世态炎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技法3写作也是一个不断梳

13、理自己思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但即使整体框架已经梳理清楚,由于构思时来不及推敲细节,局部思路仍然可能出现紊乱。如果想更好地进行“局部的完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一、增加点题的句段针对中心模糊或偏题的失误,增设明确表述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语段是补救的方法。增加点题内容可在以下几个地方:文章的开头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 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有表达中心的内容,这样,下面的行文才能紧扣主旨。文章的结尾有些同学写文章,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

14、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和铺垫,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结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写文章,卒章显志是对付中心模糊的有效方法。段落的首尾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主旨,每一段也应该有其表述的中心,把每一段的中心点展示出来,整篇的思路清晰明了,才不至于偏题、跑题。 在每个段落的首尾加上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或总结句,既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点明了题旨,一举两得。如:忧 与 爱江苏考生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本文开篇点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

15、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作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中间行文,分别选择了杜甫、柳宗元、舒婷、北岛、顾城、海子等事例来论证,并且每一事例中都有明确的点题句。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

16、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结尾回应前文,再一次扣题,升华中心。二、依据中心作必要的增删、改动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组成内容,内容表现主题。作文要紧扣中心主旨来选择运用,对于不能或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主旨的材料要大胆修改。删除那些与中心无关的、陈旧的材料,增补典型的、新颖的材料。如:自知实干成功一只雄心勃勃的蜗牛,

17、最初好高骛远,立下“鸿鹄之志”,既而又自惭形秽,不思进取,最终老死荒野,一事无成。从寓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做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立下适当的志愿,然后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人贵有自知之明。试想,倘若一个人不能自知,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又岂会虚心进取?就更不用奢谈成功了。古代子路闻过则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邹忌注重调查研究,认为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他们都是能自知的贤者。倘若当初子路闻过则怒,又岂能名列“七十二贤人”之中?倘若邹忌偏信妻、妾、客之言,又怎能由此推及朝政,进而“战胜于朝廷”? 评析:加横线的句子论述的是古代不乏能够“自知”的人,他们

18、取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自知”的重要。但所举子路和邹忌的例子只能证明古代不乏能够虚心听取意见和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他们取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虚心听取意见和注重调查研究的重要。可改为:古代邹忌注重自省自知,认识到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所以能不偏听妻、妾和客人之言;韩信熟读兵书,满腹韬略,但他同样自知,最终选择辅佐刘邦而不是自己去打江山。他们都是能自知的智者。自知固然重要,实干更不能忽视。即使能自知,却又自卑自惭,若蜗牛一般再也不思进取,又怎么谈得上成功?范晔说:“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其实,古今中外天赋并不优于常人,但立志适当、通过全面努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屡见不鲜。童第周少时学习成绩

19、较差,但他毫不气馁,经常在路灯下苦读,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刚考入巴黎大学时发现自己的基础很差,为了节省时间,她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有时一昼夜只睡四五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居里夫人最终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两获诺贝尔奖,为人类作出了较大贡献。 评析:此段的中心论点是“自知固然重要,实干更不能忽视”,这种“实干”是在自知的基础上的实干。童第周、居里夫人皆是志向远大的人,此两例未能准确地证明材料的主旨,故删掉。可改为:其实,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立志适当、通过努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既然做不成参天大树,便甘心做一棵碧绿的小草,不怕脏、不怕累,脚踏实地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赢得了世

20、人的尊敬;普通战士雷锋,不能做一台发动机,便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三)调整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结构纷杂交错。针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关系,我们采用的办法除了调整顺序以外,还可适当地分解,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条理化;针对内容的重叠,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同类归纳,把重复出现的相关内容加以合并。因此调整后可以是一段分成几段,也可以是几段合成一段。如:(原稿)江南如脸杏花春雨一般诗意绵长的江南古镇,似乎一开始就与“脸”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乌篷摇梦,橹声欸乃,湖心一处楼台,京鼓铜锣,

21、开唱的正是一出好戏,突然,一个大花脸快步向前,一转身一个亮相,全场一片喝彩,哇!一个小孩子被吓哭了,外婆赶紧给他摇起拨浪鼓:“春天的天儿呀!孩子的脸”中国戏曲,最精致处恐怕要数这脸谱了,那欣赏这一张张非凡之脸的最佳之处,还是在江南。不似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更不像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江南的婉约,正是那如脸的精致。(修改稿)江南如脸乌篷摇梦,橹声欸乃,湖心一处楼台,京鼓铜锣,开唱的正是一出好戏,突然,一个大花脸快步向前,一转身一个亮相,全场一片喝彩,哇!一个小孩子被吓哭了,外婆赶紧给他摇起拨浪鼓:“春天的天儿呀!孩子的脸”原文第段移到此,以情景开篇。让它做引子,就避免了原文

22、的隔离之嫌。是啊,春天的江南正如孩子的脸,稚嫩而多变。那杏花春雨、诗意绵长的江南古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似乎一诞生就与“脸”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原文第段移到此,且增加了诗句。不仅前后顺畅,而且更彰显江南之“脸”的状貌,突出了中心。它不似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也不像蒙古包,马头琴,风吹草低见牛羊。如脸的江南,正孕育着的却是唐诗的清新与宋词的婉约。原文第段句式的调整,有效地纠正了原文内容上的割裂感,后一句的调整,避开了晦涩而增添了江南的诗情画意美,彰显了中心。其他各处的修改无不在中心的统帅下显得更为顺畅。例文一(原稿)包容人的成功可能有多种渠道,比如刻苦勤奋,比

23、如谦虚谨慎,比如独立思考,比如合作精神,等等。我觉得,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那就是包容。什么是包容?包容是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境界,是对待事物兼收并蓄的胸怀。俗话说得好,“有容乃大”。古往今来,懂得包容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包容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春秋时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是他们的师傅。有一次,公子小白被管仲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险些要了小白的命。后来公子小白当上了国君,要把管仲处决,鲍叔牙劝说道:“管仲是个有才的人,如果把他留为己用,必能创下一番大业。”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是个能包容的人。

24、他听取了鲍叔牙的话,任命曾经用箭射击自己的管仲为相,使得齐国繁荣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举例论证,材料典型,有力支撑了论点。引用论证,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包容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因为包容能凝聚人心,因为包容能化敌为友,因为包容不含偏见和私心。一个能重用曾经要杀害自己的人的胸怀,那是一个多么宽广的海洋,多么宽广的天空啊!在这样的人手下工作就会不遗余力,甚至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即使在现代社会,学会包容也会使我们得到许多好处,赢得人们的尊重。曾经有一个大公司的职员小王,在与另一家公司的谈判中,为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与对方的一个主管发生了争执。后来,小王失业了,恰逢那家公司招聘,便去应征。他顺利

25、地通过了笔试,但当面试时却发起了愁。为什么呢?原来面试的主考官就是上回那个主管,他会不会借机报复呢?没办法,拼了。小王想,于是硬着头皮上场了。在面试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小王还是被主考官认出来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主考官不仅没有刁难小王,反而力保小王做他的助手,因为他觉得小王工作态度很认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陈述角度与中心发生偏差造成中心模糊不清。写“包容”应从主管的角度进行陈述,而非小王作为陈述角度。瞧,多么大度的上司,他以他的包容心为公司留住了一个优秀人才,也为小王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多么值得敬佩呀!成功者是这样,不懂得包容而失败的也不少。谁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谁就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埋下了失败的

26、种子,历史上有,今天也有。明代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最后吊死在景山;现在也有不少部门的领导,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屡遭挫折,最后被迫“出局”,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反面说明包容的重要性。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前几天在报上读到的一则消息:某中学高三毕业生周小华,曾担任班长,因为品学兼优被评为“省级优秀中学生”,获得了保送国家重点大学的资格。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三年来,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全班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我的心中闪烁。”这段话讲得多么好啊,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深思。周小华三年的高中生活中,难道没有同学顶撞他?他的同学难道没有缺点错误?他

27、都忘记了。多么宽广的心胸啊!“有容乃大”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无欲则刚”。“无欲”才能摆脱私心。私心遮蔽人的眼睛,私心使人心胸狭窄;去掉私心,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包容他人,才能使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吸取别人的长处以完善自己,而完善自己正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让我们拥有包容吧,拥有了包容,我们将离成功更近。篇末紧扣论点,点出包容能使人走近成功,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修改稿)画直线部分可修改成以下的样子:古代社会是这样,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可以这样说,谁能包容,谁就给自己的人生道路铺就了成功的台阶。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必须具有包容的品质。有这样一个

28、企业的部门主管,他在一次业务洽谈会上,与另一家企业的职员发生了争执。后来,那位职员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成了失业者,到处求职。恰巧那位主管所在的公司招聘职员,并且主管担任主考官。面对曾经顶撞过自己的对手,这位主管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而且认为求职者当时与自己发生争执,是在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是忠于职守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位主管的包容,能够慧眼识人,他的部门才蒸蒸日上,他自己也因为业绩显著而晋升职务。 “古代社会是这样,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过渡自然,顺理成章引出下面的故事。故事以“主管”为陈述对象,展示包容的作用,与全文中心一致,论证充分。这篇习作涵盖面广,从古代写到现代,从周边现象写到身边生活,体现

29、出作者的视野是很开阔的;由对待他人的态度到自身内心世界的解剖,也有一定深度。然而,这篇习作有一处漏洞,就是四、五两段(画线部分)陈述的角度发生了偏差。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小王身上,甚至写了不少小王的心理活动,而“包容者”(论述的正确角度)却恰恰是另一方招聘企业的主管。此外,“懂得包容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而“学会包容也会使我们得到许多好处,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中心论点也有些错位。而修改稿则很好地修正了这些不足。 例文二(原稿)问世间友谊为何物题目与下文的内容不符。谈到友谊,我便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一天两个好朋友走在森林中,突然出现一头熊,其中一个人在情急之下迅速爬到树上,而另一个

30、不会爬树,他却置之不理,还好树下那个人机智地装死,熊过去,闻了闻,对着他的耳朵似乎说了些什么,等熊走后,树上那个下来后问树下的人,熊对他说了什么。树下那人对他说:“患难见真情。”叙述角度很乱,“一个人”“另一个”“他”“那个人”,让读者很困惑。可见友谊是如此脆弱,一到危险时刻,就会知道这友谊的含金量了,那不会爬树的小孩若再不会装死,那他可就小命不保了。但真正的友谊却是令人受益终身的。如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传为千古佳话;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旧时情义,放了曹操一条生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40年伟大的友谊,恩格斯无偿资助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完成起到了巨大作用。故而,谁都愿拥有真正的友谊,而不是只

31、可同甘不能共患难的酒肉之友。如何才能做到呢?引文很丰富,但没有很好地为表述观点服务。前两个例子没有说服力,不妥,应换掉。第一,必须有共同的爱好。当然,首先这爱好必定不能是坏的。若是坏的,早晚会逐步发展成为共同的利益,朋友也逐步发展成为利益熏心的两个被互相利用的人,一旦利益不复存在,友谊也便随之破裂,更不用提共患难了。中心句与内容不呼应,语言表达不严密。其次,要时不时地在小事上向他求助,以便试探他是否会在小事上帮你,若他在小事上都不愿帮你,那就更不用提生死攸关的大事了,他必定会躲你躲到九霄云外,置若罔闻。但他或许是由于事太小,没必要来帮你,认为你自己完全能够解决。故而,你还需要在他必要时刻帮他,

32、以显露你的仗义,表明你与他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而非“伪友谊、半友谊”。当然,建立友谊的资金不必太多,但一点没有又是不太现实的,只是不能用金钱来维持友谊,应当用爱,用真心来维护友谊,要知道金钱筑起的友谊像豆腐渣一样经不起冲击,买到的朋友,也不过是一个见钱眼开,唯钱是图的无底投币箱,有去无回。一旦你金钱耗尽,他便弃你而去,继续找寻投币者去了。你所耗费的资金也就全白搭了。语言啰嗦,不够简练。缺少必要恰当的修辞手段,使语言粗俗。但仅做到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遇到不同性格的人,还要具体对待之。为人之道难,为友亦不易,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友谊,无论多难也是值得的。(修改稿)谈 友 谊标题为论题句,更切合写作

33、内容。谈到友谊,我便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他和朋友走在森林里。朋友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你有了困难,我会帮助你的。”他很感动,庆幸自己交了一个好朋友。他们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一头熊。大黑熊露出狰狞的面目,直奔过来。朋友迅速爬到树上躲起来,把诺言忘到了九霄云外。他不会爬树,只好躺在地上装死,他知道熊是不吃死人的。熊走到他跟前,嗅了嗅,好像对着他的耳朵说什么。熊走了,朋友从树上下来,问他:“熊对你说了什么?”他说:“熊对我说,在关键时候离开你的朋友,不要相信他的话。”可见友谊是需要考验的。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虚假的友谊则非常脆弱。那么,什么是经得起考验的友谊呢?论述角度合理清晰,上下文思路顺畅

34、自然。“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传为千古佳话,打动过无数心灵相通的朋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是包容的典范,后人为之叹服;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越了古今一切关于友谊的传说”两位革命导师基于共同理想结成的深厚友谊,是友谊的楷模!材料丰富恰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心灵相通是友谊的纽带。朋友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朋友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对方都能心领神会。朋友间想表达一个意思,不必费尽口舌,只消一两句话就足以传达心曲。对方做一件事,别人往往不理解,朋友却了然心会。心灵相通就像一条红色的纽带,将两颗心连在一起。所以

3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人的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知音该是多么幸福!包容是友谊的保证。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谁都会发现对方身上有一些缺点。对此,双方要互相包容。因为有了包容,所以分钱的时候管仲多拿一点,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因为他要奉养老母;打仗时管仲躲在后面,鲍叔不认为他胆小,因为老母需要他。同学之间交朋友也是这样,不要求全责备,要让包容来维系珍贵的友谊。很多友谊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包容。共同的理想是友谊的基石。有共同的理想,就是具有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双方可以同甘苦,共患难,并肩努力,风雨同

36、舟。这样建立起来的友谊牢不可破。它超越了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友谊,超越了建立在互相利用之上的友谊,超越了建立在维护个人利益之上的友谊。这样的友谊,海洋不足比,天空不足拟。两颗火热的心碰撞在一起,发出的光和热足以影响未来。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才如此伟大,与日月同辉!结构严谨,段落内也采用“论点”加“材料”的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说理透彻。以上友谊经得起考验。爱因斯坦说过:“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亲密朋友。”友谊是人生的重要话题,也是中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知心朋友,陪伴自己度过春夏秋冬,熬过严寒酷暑。究竟如何理解友谊的真谛,确立交友和维护友谊的原则,并非一件容

37、易的事情,需要同学们用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去浇灌友谊的花朵,让它开得丰硕鲜艳,光彩夺目。最后一段,有总括作用,作为议论文是必要的。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目无疑就是眼睛,是窗口。一篇文章成功与否,题目起着关键的作用。“问世间友谊为何物”化用“问世间情为何物”,好像有文采,但不如“谈友谊”更贴切。修改稿注意到了材料的引用问题。引用材料时,要注意叙述角度,原文引用时不能漏掉关键内容,举例子要有目的性,要为观点服务。 例文三(原稿)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刘备的左膀右臂关张二将很不服气。张飞粗鲁,出言顶撞军师;关羽熟读春秋左氏传,识大体,但心高气傲,虽然服从命令,不服之心也形之于色。诸葛亮有足

38、够的胸襟和修养,不以为忤,淡然一笑。博望坡一战他彻底征服了张飞,在以后的各个战役中也使关羽心服口服。两员大将从此任凭军师调遣,屡立战功。举诸葛亮作为例子,关羽、张飞材料占篇幅太长,喧宾夺主。该句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因为诸葛亮征服他们主要靠军事才能,而非个人修养。我国古代就一直重视人的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居首位。有好的修养相当于建立了人生的一座丰碑。联想到金秋时节的北大校园里,季羡林先生为新生看行李的故事,没有埋怨,只有等待;不见沽名,只见淡泊。他的极高的修养不正是中国几千年高洁品德的典范吗?这位精神矍铄、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正是在未名湖畔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建立了一座丰碑吗?该例子更

39、能表现季羡林对青年的关心与爱护,不能很好地表现其修养。材料不典型。(修改稿)翻开中国历史的典籍,看到古人的修养,我常常起高山仰止之感。治学不苟的王安石是我十分钦佩的。一次他的朋友刘分攵去拜访他,偶然看到他新写的论兵的文章。刘分攵向王安石开了个玩笑,说他自己写了一篇论兵的文章,还将王安石文中的句子背了出来,不知情的王安石深信不疑,当晚即将文稿焚毁。这就是王荆公的修养:严谨治学,强调创见,忌雷同。朋友的一句戏言就使他焚毁了珍贵的文稿,十足体现了他的为人,堪为学术界的楷模。当今的学术界却盛行抄袭之风,不以为耻,反以为常。更有甚者,某名牌大学教授竟在论文中抄袭外国教授论著十万字,一个研究人文科学的人竟

40、只有这样低的修养,真是令人汗颜。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能统领全文,有利于读者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材料典型新颖,紧扣论点。基本的修养在研究文明的学术界都不具备,其他方方面面的也就不足为怪了。一次上海市某区选拔市三好学生,从2800名学生中选出的17名候选人都有突出的才能,但在一项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修养测试中却几乎全军覆没。在考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横在地上,“佼佼者”们都心安理得地跨过,无人理会这有碍环境整洁的“分外事”。美术考场内,17人削铅笔,只有3人把笔屑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都随意地削在桌上或地上。“出类拔萃者”们拙劣的演出使修养的欠缺袒露无遗。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

41、的基本美德和修养却被抛在一旁。用人单位迫不得已将修养作为择才标准,可悲的是这时却没有了竞争,有良好修养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举学校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问题,针对性强。本文原稿属于选材失当。原稿第二段第二句话“有好的修养相当于建立了人生的一座丰碑”是观点句,全文都应围绕这一句来写,选材举例论证时,应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原稿没能做到这一点。修改稿在修改时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基础达标1下列四则材料适合作论点“通向理想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的论据的是() A钱学森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 B彭老总冒着危险为民请命。 C司马迁忍受宫刑,艰苦创作。 D曹雪芹家道衰落,举家食粥,坚持写作红楼梦。 解析:选CD上

42、述四则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较大差别的。“艰辛”即“艰苦”之意,A项钱学森的事例主旨侧重于“奉献”,虽然在一生的奉献中免不了“艰辛”,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B项彭老总是“冒着危险”,并不等同于“艰辛”,与论点基本没有联系;司马迁、曹雪芹的遭遇、经历才真正体现他们为实现理想所遭受的“艰苦”。C、D两项材料与论点高度统一。2下面是以“山外有山”为中心写的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但在点题、事例概括、分析论证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请予以修改。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

43、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只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答:_答案: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点题)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这使苏轼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的道理。(点题)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

44、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举例)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运用假设、对比分析法分析)3下列是学生习作爸爸出差后的三部曲片段,给人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没有实在的内容,请加以修改。第三曲意外的收获明天,爸爸就要回来了,在他外出的几天中,我学到了许多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许多。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同时也得到了一次次的锻炼。我有能力完成一切,我的能力在爸爸不在家时得到充分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三部曲即将谱写完成,它以欢快跳跃的音符向大人们诉说着我成长的变化和喜悦。“美

45、好的东西要善于珍惜,努力磨炼自己将会换来成功的喜悦”,这就是这三部曲的主旋律。答:_答案: 第三曲意外的收获爸爸明天就要归来,我企盼着他的到来。在爸爸外出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洗衣服,尽管还不如妈妈洗得那样干净;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尽管还有些摇摇晃晃这一切,都是我急切想告诉爸爸的,都是值得我深感骄傲和自豪的。爸爸呀,您出差前对我的不放心,看来是多余的。瞧,您的儿子一下子长大了,这意外的收获定能换来您意外的惊喜!4阅读下面的习作时间小议,试分析画线部分的思路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应如何调整。飞驰的列车去而复返,发射到太空的航天飞机又能回归地球,唯有时间,却一去永不复返,永不回归。时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

46、式之一。生命和时间紧紧相依相连,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没有了生命,时间便失去了意义。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惋惜也无法追回;明天尚未到来,与其坐等,不如奋起;而今天就在眼前,抓住了今天,既可以弥补昨天的不足,又可以提前迎接明天的晨光。对待时间的态度,不仅是个生活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一个缺乏理想、视生活为累赘或儿戏的人,就不懂得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也就不会珍惜。热爱生命就要珍惜时间。要使生命有价值,就必须珍惜点点滴滴的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分析:_调整:_答案:(分析)材料中第2段讲的是“时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接下

47、来应讲“热爱生命就要珍惜时间”,这样才连接紧密。“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是讲如何珍惜时间的,而“人生”问题,是一个总结,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问题的,所以应该放在最后。(调整)先组织段,然后再组织段,最后组织段。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看存在哪些问题,并指出修改思路。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历一个很好的途径问。在生活中,如果想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向别人寻求解决方案,要对遇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向别人请教。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更灵活的学习,要鼓起勇气去问别人,不要认为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耻辱。我们要善于问问题,

48、善于请教别人,敢于向别人请教的勇气是我们学好知识的前提。答:_答案: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要善于问”,表述还是十分明晰的,但内容上有重复。如第1段、第2段都是说明“问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途径”这层意思的。而第一段“在学习和生活中”与第二段“在生活中”,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此不能构成并列关系。引文中的“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处欠妥。另外文段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原因是缺少鲜活生动的材料。可修改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历一个很好的途径问。我们要灵活地学习,更要鼓起勇气去问别人,不要认为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耻

49、辱。清代刘开在问说中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这一精辟的论述,总结了历来的治学经验。许多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是善于提问的人。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长诗天问,里面一共提了一百多个问题,从宇宙有没有开头,一直问到当时那种“君权神授”的主张是从哪里来的。这一不朽的名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看到电能使铁变成磁铁,就提出一个问题:电能生磁,磁为什么不可以生电?在这种善问精神的导引下,经过刻苦钻研,法拉第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开辟了伟大的电力时代。可见,敢于问问题,是学好知识、成就人生的一个前

50、提。能力提升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请以“我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一、理解题意文题中提供的材料是张晓风一篇散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重点突出的是“我”存在的价值,所以,考生无论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见解,还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发表议论,都要体现材料的基本内涵。话题“我在”,可以指我活着,我存在;可以指我在

51、现场,我是目睹者和见证人;可以指我正在做什么,如我在跑步,我在唱歌,我在微笑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见,“我在”的前提是“我思考”。毕淑敏说过“我很重要”“我在,便是一切”。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也是我存在的明证。歌中唱道:“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我在”,不仅仅是想象,更是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所以说这个话题可以写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但是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我”字的限制,不要超出这个范围。二、用好材料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在运用材料时,考生要注意自身的经历与平时积累的时事素材的处理。比如选用自身的经历作为材料时,要注

52、意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同时,要对材料作适当的延伸、拓展,营造美的意境,揭示美的感悟,体现美的构思。三、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本文题适合写作的文体比较多,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是比较容易行文的。在写议论文时,考生要注意论证部分的说理性,不要写成了散文。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点题,使首尾圆合,避免文章偏离题意。参考例文我在张晓风曾经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因为我在,我珍惜;因为我在,我乐观。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行员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连续爬行了18个昼夜,

53、最后回到了自己的阵地。后来,他的双腿因救治无效,被截肢。人们对此非常难过,可是他却十分乐观,认为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奇迹了。他感谢神明给了他再一次生活的机会,他说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经过刻苦的锻炼,又回到了战场,重新驾驶歼击机,翱翔于蓝天。不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对生活丧失信心,整日整夜满脸愁容地哀叹自己生活的不容易,反而以超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就是“我在”。只要“我在”,不论道路多么坎坷、曲折,我们都能从容地去面对。我在,是一种大度与豁达。因为我在,我感恩;因为我在,我欣慰。佛陀曾经乘船渡江,不想风高浪大,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树叶

54、般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地爬上岸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他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父:“谢谢师父。”有人不解地说:“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在经历困难后,也许我们会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但是我们并没有失去自己。只要“我在”,失去的一切总有一天会回来,甚至我们也许还能得到更多。没有什么比“我在”更美好的了,因为我在,花开的声音更加亲切;因为我在,夏日的夜空更加深邃;因为我在,母亲的笑容更加慈祥;因为我在,树上的鸟啼更加清脆。我在,不

55、只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财富,一种期待,一种承诺,一种坚守,一种幸福。点评这篇文章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审题准确,围绕中心。文章从所提供材料的主旨切入,写出“我在”的意义、作用与价值,生动而形象地阐述了“我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题鲜明,准确,深刻,富有启发性。二是选材典型,构思巧妙。文章重点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画面是苏联飞行员受伤失去双腿的场景,一幅画面是佛陀乘船渡江时落水的场景,两个场景的描绘都抓住了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得不枝不蔓,内容具体而实在,对“我在”论述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三是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本文语言非常通顺流畅,不管是对事例本身的叙述,还是事例之后有针对性的议论,流畅通顺,叙议结合,富有表现力。文章一气呵成,首尾圆合,整体结构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