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分散的自然经济D.王室日益腐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故选B项;在分封制下所有的土地归周王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小农经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与分封制实行的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制度问题,不是腐败问题,故排除D项。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评论涉及西周的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世官制度(即世卿世禄制)。题文要求选择“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
3、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3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赋税征收。根据题干信息“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可知,秦朝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地方赋税全部交给中央政府,因路途遥远其征收成本大幅提高,故本题选B。题干重点阐述的是秦朝租税征收成本高的原因
4、,故不选A;C、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集权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设问“实质”
5、这一限定不符。5“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地理环境A.容易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B.孕育了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C.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D.国土面积小导致全体国民直接参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文描述的地方是古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地理环境孕育了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
6、“面积较大”“农业经济发达”和D项表述“全体国民”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6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7、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被打破,故D项正确。7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D.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归纳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和所学知识
8、可知,帝国的扩张导致了罗马法的发展。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8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
9、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言论叙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9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意在强调A.美国需要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
10、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番话意在强调“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
11、共和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点规定分别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的原则。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
12、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中“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桂平金田,为此得出失业问题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直接引发”;C、D两项均与失业问题无关。1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解题时应注意时间“19世纪
13、中叶”,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手忙脚乱,从而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要求“修约”,扩大市场。英法在遭到拒绝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D。【备注】两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要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1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
14、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中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北洋舰队。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4“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答案
1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理解、归纳能力。根据材料文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可知,慈禧不反对变法,但从“若师日人断不可行”可知,慈禧反对以日本为师。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5清嘉庆道光年间,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 这样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B.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C.说明封建国家大大
16、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答案】B【解析】“绅商”的特点是既有商人的经济实力,又有士绅的社会地位,这说明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出现了一定的松动,但并未解体,A项错误,排除;这一特殊阶层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此时国家并未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道光年间,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为B。16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民国、当代的阶段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选举”“新军”“警察”可判断出是民国时期;从“三省”“
17、禁军”“科举”“坊市”等信息可知是宋代;从“路”“蒙古学”等关键信息可知是元朝。故选B。17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颁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B.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了法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C项说法片面,材料只是巴黎公社时期的相关规定,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于1875年宪法,与材料时间
18、信息不符。本题答案为A。18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社会变革。图一指的是武昌起义,图二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无群众基础,故不选B、C;十月革命时沙皇专制已被推翻,故不选A。两次革命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本题选D。19“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
19、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911年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答案】C【解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费城议会制定,评价为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排除B、D;临时约法为1912年参议院制定,排除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建立。20中国共
20、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B【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来,从1947年到1997年,我国在管理地方上进行了多次创新,适合了不同时期的情况,故选B;A、C、D项都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21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
21、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文字“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22、知,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应该是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法制精神的复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2“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根据题干信息“在至关民
23、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可知,这次会谈指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全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故本题选B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不选A项;建国初期,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不选C项;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故不选D项。23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
24、重要外交活动,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图片中“朝核问题”“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体现。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4“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于西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
25、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中“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是冷战结束之后才形成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欧盟成立于1993年,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讲的是美国和苏联受到了来自两部分的挑战,不是说的苏联盟国,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252012年4月,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蠢蠢欲动,妄图蚕食中国南海权益,美国更是积极强势以军事介入,重返亚太地区,南海问题呈现白热化状态。这说明A.多极化使各国经济矛盾日益加深B.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C.当今仍然是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D.当今世界“冷战”
26、与热战交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南海问题呈现白热化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经济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世界局势”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美国更是积极强势以军事介入,重返亚太地区,南海问题呈现白热化状态”可知,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二、主观题(60分)26.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执天子以令诸
27、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于材料二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材料三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西方的冲击: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
28、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中国的反应: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预备立宪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答案】(1)原因: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影响
29、: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2)同意。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思想文化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
30、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文字“吕不韦”“掌握国家大权”“曹操”“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并结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丞相制度、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化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观点是正确的,肯定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经
31、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作答即可。第(3)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历程、成效等角度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概括作答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引自1787年美
32、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1936年苏联宪法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33、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3)比
34、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答案】(1)相同点:权力机构: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分别由总统、国会、法院掌握)。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通过三权分立,实现权力制约与平衡,从而防止专制独裁统治的出现。(2)性质:前者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后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权。作用:后者作用更大。理由:前者反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后者反映各阶层人民的民主,具有更广泛的民主性;前者由于当时不具备实现民主的条件,在实际上没有真正推行;后者在人民掌权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35、(3)共同点:宪法推动了两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教训: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有效信息比较、归纳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从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两个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机构设置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性质”,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并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1954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更大。第三小问“理由”,从民主的广泛性、推行与否等角度概括说明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三、四对国家性质和经济基础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教训”,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
37、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
38、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观点:行省制较好地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论述:行省制
39、有地方分权的色彩。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一、二、三提炼观点;其次,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有一定的经济、军事权力和中央对行省的人事、军队的掌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