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 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获得符合两种制度的结论。
2、A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B项只涉及分封制;C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2.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 山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
3、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 3. 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宗法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制度”是指宗法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和政治
4、关系;宗法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政治;宗法制度主要为了解决在权力、财产等方面的继承问题,不是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稳定了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 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
5、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提干中“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绝对的专制制度5.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显著削弱 B中央集权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 D选官制度的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
6、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央机构由服务皇室到服务国家,直接反映了服务对象的变化,实质反映了中央机构功能和职责的转变,即中央政治制度的趋于成熟和完善。A皇权是逐渐加强的,不是削弱;B是专制主义的强化,不是中央集权强化;D选官制度材料未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中央机构 6.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
7、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权力改归到县、再到州、监司,最后到朝廷,这反映出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结果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A项正确。宋代设转运使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项错误;宋代人浮于事的原因在于分化事权,实行一职多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 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
8、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所学知识,1384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根据材料中政务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C。A项是秦朝时期创立的三公九卿制;B是汉代设立中朝,以应对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D是清朝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殿阁大学士 8.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
9、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强调了所有牺牲的战士都不写明家世,实际是强调了公民的平等,故答案为A。材料侧重于强调不写家世,B项与主题无关。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宗教和血缘方面的信息,故排除C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公民的平等9.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
10、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10.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赋人权指的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的。但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
11、”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如此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掉A。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C选项排除掉。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排除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天赋人权原则11.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詹姆斯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妻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12、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描述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詹姆斯二世的两个“宽容宣言”导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面临这样矛盾,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相互妥协,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史称“光荣革命”。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12.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
13、,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95年,德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结合1871年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德国议院的权力较小,A项强调议院的权力较大,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A项错误;B项强调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美国政体的特点,故C项错误;D项强调虽有议会,但君主的权力仍然很大,这与德国民主立宪
14、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特点相符,故选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君权仍重13.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反映了南京条约的消极影响的相关内容,所以A、B两项不正确。中国
15、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不是四十年代,所以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英南京条约 14.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
16、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廷开展了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15.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材料信息“举国争言洋务”,“或言银
17、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这些就是早期维新思想。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这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举国争言洋务”,更是能够看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综上,所以“合议既成”指的肯定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而非两次鸦片战争相关。重点是从“举国争言洋务”,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角度思考。故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16.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
18、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甲午战争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A、B虽然本身说法正确,但是和题干中的问题完全无关;C项错误,先进知识分子早就研究国家民族前途问题是古已有之的,并不是从此时开始的;“认清不能只讲门面话,要直接了当的救亡”即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取得发展。考点:近代
19、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17.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
20、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使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不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化就无法实现,所以他们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答案选D,A B两项早于义和团运动,C项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18. 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先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答案】B【解析】试
21、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有相当数量的红军”进行判断,可知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中共相关的革命军队北伐时称“国民革命军”,抗战时称“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称“人民解放军”,故排除A、C、D三项。因此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19.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 , 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
22、级革命任务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通读材料可知,“1917年革命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正确选项为D。A项是二月革命的结果,B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故全不选。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革命事件20.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
23、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 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苏联顾问”,(苏联成立于1922年),发生的事件肯定在1922年以后,AB两项的时间是在1922年以前,故排除A B两项;“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排出D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表述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
24、7年)的北伐战争,故,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21. 1937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1937和1938年正值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两党同祭黄帝陵表明了国共两党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众志成城共御外侮 22. 1925年3月2
25、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5年”,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故
26、,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23.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所学,战国末期的秦国加强君主权力,而非民主强国,故排除D;英日美等国在
27、近代史上进行过殖民掠夺,但是中国坚持和平崛起之路,故排除BC;联系商鞅在秦国变法,英国、美国确立代议制,日本开展明治维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都有“制度的创新”。故应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978年以来的中国的制度创新等24.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28、路( )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家的行为,是对国内人民的一种影响,不会让其他国家人民认识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排除,答案为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5. 2015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8周年,苏联解体24周年。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这种观点是()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29、 C唯物史观 D唯心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俄国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强调了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所以这种观点只能是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史观 二. 材料解析(共50分) 26. (20分)“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
30、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据材料二
3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
32、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4分)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6分)【答案】(20分)(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6分) 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4分) (2)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
33、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 ;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一信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即可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
34、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再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即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2)根据材料三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 ,再结合所学知识,在文革结束,党中央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注意紧扣题意“”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即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
35、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中国梦”的认识等 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一一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材料二
36、在追求“一”的政治心态支配下,政治主 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 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 归于“一”的冲动。得“一”则安,出现“多”、“杂”、“乱”则惶惶然。自战国秦汉以后,作为政治制度上的“一”即定型为一种僵固的模式,一直到古代社会的终结,这个模式都没有突破。它一次次遇到危机,但它仍能在危机中屹立不动;它的表层结构一次次被破坏,但从深层结构中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出来。这种千年不变的历史塑成了中国人一种静态和循环的历史感。一一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1)你认为“一”与“多”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
37、一”与“多”两种个性特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分)(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是怎样一次次被破坏、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的? (6分)以雅典的权力机构为例说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多元主义特征.【答案】(1)基本表现“一”是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多”是指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原因:自然条件:中国处于大河流域,以 平原 为主;希腊处于半岛,依托海洋,多山地,良港众多。社会条件:中国农业发达,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实行的是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6分)(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 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设置藩
38、镇,导致了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 年剥夺节度使兵权,将其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改 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必须从总体上看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差异性,“一”指的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调统一性, “多”是指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39、民众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多元性的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来分析。(2)“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是怎样一次次被破坏、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的“其实就是考查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历程。此问考察雅典民主制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出“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等答案要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雅典的权力机构为例说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多元主义特征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是怎样一次次被破坏、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的等28. (15分)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
40、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 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 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的薪水补 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改革吏治。(8分)(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分)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作用K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