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372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36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二单元第36讲一、选择题1(2021云南昆明模拟)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客卿”一职出现,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征。“客卿”的出现()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客卿一职出现,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可知,“客卿”推动了各国选拔贤才担任军政要职,打破了血缘政治,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选官制度的变革,不能证明异地任职成为惯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发展,排

2、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百家争鸣,“尚贤”思想不是主流,排除C项。2(2021安徽江南十校模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每年八月“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地方豪强势力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有效监察地方官员D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故C项正确;刺史负责监察的对象是所在州部的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并非针对地方豪强势力,排除A项;该举措主要是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为了加强

3、君主专制,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以及设置左官律和附益法,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西汉中央的王国问题,排除D项。3(2021河南商洛模拟)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这些举措()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

4、任”,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官的管理,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官员的任免,并未涉及升迁,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促进了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4(2021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据统计,在宋太宗统治的22年中,平均每年录取进士近70人,比太祖时增加了5倍,此外,每年还要录取大批特进(宋代官名,正二品),且进士立即授官,并优等注拟(拟定官职),从而打破了此前进士不经吏部考核不得授官的惯例。这一做法()A打破了特权阶层的垄断B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C加速了冗官局面的形成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国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制录取的官

5、员数量大量增加,这加速了冗官局面的形成,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施就打破了特权阶层的垄断,排除A项;材料强调录取人数的增多,但并没有表明被录取的进士出身如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重文轻武,排除D项。5下表为明朝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初考再考通考最终等第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A对官员考核结果是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C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D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

6、”,满九年称“通考”。表格内容表明明朝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以求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考核结果是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对官员的考核制度是“完善成熟”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根据考核结果对官员如何奖惩,排除C项。6(2021河北唐山模拟)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该书在16世纪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德文、拉丁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16世纪末仅西班牙文版本就有11种,意大利文版本有19种。这表明()A科举制影响了西方的文官制B中西方文化实现了相互交流C印刷技术助推西方文化发展D西方正在探索国家治理之路【答案】D【解析】16世纪的西方正

7、在探索国家治理之路,因此对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措施非常感兴趣,故D项正确。7(2021辽宁盘锦模拟)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文官的录用、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但当时的文官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所以人们亟须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进

8、行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8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能力施展空间【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西方多党选举制度造成政治人才的闲置,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个人才能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9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下、最下5等,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

9、、举人、贡生、生员5级的奖励出身,再被分配去担任相应的官职。这()A促成了教育的近代化B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C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D表明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学堂选官制度”“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5级,再被分配去担任相应的官职”可知,清政府虽建立近代学制,但采用传统科举制下的官职名称与等级,说明清末新政的选官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D项正确。10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这一举措()A使民主与

10、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动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展C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D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并颁布相关法律草案,这一举措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没有突出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重大进展”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的三个草案是对文官制度的规划,不能得出近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的结论,排除C项。11(2021辽宁抚顺模拟)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

11、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可知,中山装逐渐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具有政治认同意义,说明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观念风靡一时,而是强调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排除A项;社会进步推动服饰变革,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把中山装作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不等于人身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项。12我国公务员制

12、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选官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

13、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人11人举荐、行伍、门荫等唐玄宗34人7人唐肃宗16人4人五代46人24人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人63人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外戚推荐等南宋63人48人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

14、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答案】(1)变化趋势: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宰相入仕从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14文

15、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答案】(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