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160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

2、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4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

3、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5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B重实际

4、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D否定宗教和神学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7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 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

5、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8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

6、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10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11“我认

7、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12“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

8、证明是成功的,那么()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B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13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14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

9、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15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16

10、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对百姓的错误不教育就直接惩罚,那么刑罚虽多,犯罪仍然不能制止。如果只是教育而不惩罚,那坏人就得不到警戒。如果只是惩罚而不奖励,那勤勉的人就得不到鼓励。惩罚和赏赐没有法规依据,那么百姓就会生疑,习俗就会变坏,百姓也不能齐心。这个人最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7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18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

11、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这实质上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19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 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

12、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題20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21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

13、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2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通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清静无为B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C明朝王良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同D“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主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AABBCCDD2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

14、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4“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

15、固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25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26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B家

16、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27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

17、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29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30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

18、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重建儒学的信仰B完善心学体系C否定孔子的权威D批判专制思想31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32温家宝总理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的著作,在

19、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34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

20、,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35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

21、砭时弊,韵味绵长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0分)36阅读材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列传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22、,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

23、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37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清顾炎武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4、,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

25、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可知,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

26、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需要掌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结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

27、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因此可以说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内阁虽然不是正式行政机构,但是辅助皇帝,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28、中的官僚政治特点要求学生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的官僚政治基本概念,了解官僚政治的演变过程及科举制实行对官僚政治发展的影响【解答】依据所学,“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选官的手段,并不是指官员的职责和任职地域的变动,故AB项错误;“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就是指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故C项正确;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是指“君主专制的刚性”,故D项错误故选C4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

29、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解答的关键是对“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的分析理解【解答】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故A符合题意;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CD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

30、故选A5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D否定宗教和神学【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十人立法委员会”、“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和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相比较而言,材料反映的罗马法的制定

31、不是根据神的旨意而是根据罗马社会当时的需要制定的,故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考点】4A: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材料所述的是在雅典民主之下,领袖人物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人民的

32、喜好而成为领导,所以他们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必须要取悦于人民,这是民主制度弊端的体现故选C7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 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考点】46:克利斯提尼改革【分析

33、】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及影响抓住材料中“废除传统的4 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说明对旧的贵族特权势力的削弱【解答】根据材料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三一区”的传统,把按胞族划分,改成按地区户籍组成,以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作为选区,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保证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参与的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确立因此选择B;其改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能体现减轻平民疾苦,故A项不准确;C不够全面,贵族的特权受到削弱,D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CD排除故选B81689年3月,英国下院

34、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考点】62:资产阶级代议制【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的分析理解【解答】题干材料明显体现出是对王室财政进行干预而不是确保王室财政独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

35、军事性开支”、“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说明议会通过法律来监管王室的财政,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王室的财政监管,没有提及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国王的军事权在权利法案中已被议会剥夺,故D项错误故选B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

36、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解答】第一点中也就是民族意识,第二点也就是民主意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D正确;B项只说了民族方面,排除;AC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排除故选D10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

37、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考点】9I: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解答】“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前期,而五四运动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得新文化运动后期出现新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观点中“岔路”主要是指思想的转变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11“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

38、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二月革命后的政治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二月革命后的政治状况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

39、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故选D12“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B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需要掌握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表现解题的关

40、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 “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体现了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说明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故D项错误故选C13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

41、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考点】EJ:欧洲一体化【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解答】依据材料“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可知戴高乐认为国家是建设欧洲的最基本因素,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

42、D错误故选C14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考点】31: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解答】从材料“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的部

43、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

44、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解答】甲主张顺应自然的变化,符合道家思想;乙主张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符合儒家思想;丙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符合墨家思想;丁主张遵循学校规定,遵守法纪法规,与法家主张一致,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16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对百姓的错误不教育就直接惩罚,那么刑罚虽多,犯罪仍然不能制止。如果只是教育而不惩罚,那坏人就得不到警戒。如果只是惩罚而不奖励,那勤勉的人就得不到鼓励。惩罚和

45、赏赐没有法规依据,那么百姓就会生疑,习俗就会变坏,百姓也不能齐心。这个人最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解答】“对百姓的错误不教育就直接惩罚,那么刑罚虽多,犯罪仍然不能制止如果只是教育而不惩罚,那坏人就得不到警戒如果只是惩罚而不奖励,那勤勉的人就得不到鼓励惩罚和赏赐没有法规依据,那么百姓就会生疑”表明该人主张礼法并施,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7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

46、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旨在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和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解答】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诏书风格的变化,由“不讲究对仗”、“几近口述”到“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说明汉代诏书的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项;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取得是在之后的汉武帝统治时

47、期,故C错误,排除故选D18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这实质上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A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B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

48、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D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故选B19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 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

49、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題【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解答】“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故D正确;AB

50、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20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的分析理解【解答】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51、”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故选D21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

52、力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解答】“被推崇为官方教义”这几个文字的表达,看出官府推崇儒家学说、实行“独尊儒术”实质上是对法家思想专制的继承,儒家强调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也是对法家思想的继承,因此,“儒家学说长期被推祟为官方教义”,“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故选A2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通法

53、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清静无为B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C明朝王良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同D“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主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AABBCCDD【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中史实与结论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论从史出”要求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知识可知,“道法

54、自然,无为而治”反映了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清静无为的思想,故A项正确“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错误明朝王良生活在李贽之前,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2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

55、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知识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解答】A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A项错误;B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C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D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故选C24“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

56、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解答】材料中“天地君亲师”的思想由萌发到正式出现再到确定次序,体现了社会价值体系的确立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57、而不是表现儒家思想地位的逐渐巩固,故A项错误;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25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考点】B9: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基本事实和

58、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四库全书承认了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超过了古代,说明当时中国士大夫承认西方学术的先进性B材料没有反映出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地位,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取舍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四库全书编纂时西方并没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而是正常的东西方文化交流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对西方科技有的采用,有的不采用,并没有反映出西方学说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故选A26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

59、趋势是()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宗法制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题干材料文字说明唐代以后,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家庭诸子之间的财产继承权趋向公平和均等,但这一现象的基础依旧是父系家族时代,即父亲掌握家庭的全权,在家庭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是程朱理学倡导“三纲五常即是天理”,“父为子纲”在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之后也变成了社会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

60、实,应排除故选B27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具体考查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解答】根据材料“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改革奋进,是法家思想A B D项均不符材料,排除故选C2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

61、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3A: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对程朱学派和陆王新学的发展和明清时期思想家思想的理解能力【解答】A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其地位并未丧失,A项错误B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

62、定,B错误C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故选C29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D强调

63、知识忽视道德教育【考点】V9:孔子的教育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 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解答】材料中“教以右手”、“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等信息反映出早期家庭教育中特别突出伦理道德的规范,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故选A30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

64、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重建儒学的信仰B完善心学体系C否定孔子的权威D批判专制思想【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解答】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

65、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31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解

66、答】本题材料提到,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故选B32温家宝总理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的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

67、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解答】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故A正确;B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C是李贽的思想,排除;D是新文化运动,排除故选A3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68、”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解答】材料仅仅是说元曲不为明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及后世儒士所鄙弃,并不是元代所有文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故B项错误;材料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

69、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C34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最基本的方法: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即考据2、历史比较法3、统计方法4、计量方法5、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解答】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

70、歌是特定的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的史料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B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C不准确故选D35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

71、术的起源和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以及矿物颜料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解答】文人画是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而风俗画应生活气息强,表现的是市民生活画面,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0分)36阅读材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72、。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列传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

73、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

74、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考查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对儒学命运的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汉武帝解决中央集权与明太祖解决君主专制的相应措施;顾炎武思想产生政治、经济原因;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的表现需要掌握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两对矛盾以及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顾炎武思想出现的原因、内容等知识【解答】(1)第一小问的特点

75、,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特点是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第一小问的矛盾,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矛盾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第二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可以得出措施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依据材料三“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得出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3)本小问的原因,注意限定信息“政治、经济角度”,依据材料四可知,反映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76、众治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本小问的说明,依据材料一、四可知,顾炎武与董仲舒都承认君主的权力,这二者的继承;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这是对董仲舒思想的发展故答案为:(1)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影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2)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措施: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3)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继承:承认君主的权力发展: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37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

77、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清顾炎武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考点】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6

78、:宋明理学;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考查汉武帝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措施;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和历史地位需要掌握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以及朱熹的思想主张和地位【解答】(1)第一小问的实践,结合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可知,实践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第二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结合顾炎武的主张可知,主张是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

79、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结合朱熹的思想可知,观点是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第二小问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故答案为:(1)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观点: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2017年7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