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对应练(十六)发现隐藏的逻辑谬误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的逻辑错误。(1)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分析_答案违背了同一律,因为“作品幼稚”与“儿童文学”不是同一概念。(2)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分析_答案这个小伙子在说话时故意把“硬座”理解成“硬坐”,这在逻辑上就叫偷换概念,违背了同一律。(3)2月27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
2、缸里死了一条,我很伤心。分析_答案这则小学生日记明显违反了不矛盾律,天气“晴”还“一天都没有出太阳”。(4)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刻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又暂时抛开了这一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分析_答案既是“时刻缠绕着我”,就不会出现“顾不上去想它”的情况,说话人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5)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分析_答案采纳他的意见与否都不赞成,二者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6)甲说:“所有的鸟都是会飞的。”乙说:“有的鸟就不会飞。”丙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分析_答案丙的说法同时否定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思想,违反了“排中律”,
3、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7)我爸爸读书时成绩也不好,基因条件太差,所以我成绩差,不能怪我。分析_答案违反充足理由律,“我爸爸读书时成绩也不好”不能作为“我成绩差”的充足理由。(8)春秋时期,曾九合诸侯的齐桓公某次打猎,追逐猎物来到一个山谷之中,遇到一位老者,齐桓公问老者:“请问老丈,这个山谷叫什么名呢?”老者回答说:“叫愚公之谷。”齐桓公很是好奇:“为什么叫愚公之谷呢?”老者说:“因为我叫愚公,这个山谷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齐桓公仔细打量打量老者说:“寡人看你的样子,并不像是一个愚人,为何大家会叫你愚公呢?”老者说:“大王有所不知,我曾经喂了一头母牛,母牛产下一头小牛,小牛长大后我将它卖
4、掉,换回一匹小马。村里有个年轻人对我说:牛能生出马吗?我说牛不能生出马。年轻人说:牛不能生出马,这匹马不是你的。说完他就牵走了小马。我的邻人听说这事后,都说我很愚蠢,从此这个山谷也就叫作愚公之谷了。”分析_答案愚公村子里的年轻人牵走小马的理由是“牛不能生出马,这匹马不是你的”,他的理由不充足,不符合逻辑,违反充足理由律。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每空不超过6个字。记者要采写出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就要注意选择新闻角度。但现实中,有些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顾事件本身的性质,把心思放在揣摩编辑的心理上,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件无个性、无特点,千篇一律
5、,是“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角度;有些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做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还有些记者则完全不顾及事件自身的内在联系,不顾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件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以上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_、_、_、_的错误做法,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他们都歪曲了事实,把事实弄得面目全非。_答案投编辑所好千篇一律强加观点不顾及联系(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大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
6、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 “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这位内阁大学士的儿子是如何与他父亲辩论的?_答案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故意将这一辩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辩题回避了,这就是偷换论题式诡辩。(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谬误类型。这支乐队要么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要么不是。分析_答案这是典型的“假二择一”。因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这支乐队的人,以及讨厌音乐的人”,这种说法是不讲理的。(
7、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法官甲和法官乙在议论某一案件:法官甲:“公诉机关的材料还不是充分、确凿的,所以不能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法官乙:“那么说,只能判决被告人不构成犯罪了。”法官甲:“也不能说被告人不构成犯罪,他有很大嫌疑。”下面哪项与上述议论的情形是类似的?()A那个岛上鸟很多,但种类却不多。B关于我们厂能否在今年扭亏为盈的问题,我听到了很多意见,有的人认为很有希望,今年扭亏是肯定的,有的人认为本厂产品缺乏竞争力,今年扭亏不可能。我认为两种意见都不对。C虽然不敢说她长得美,但也不能说她长得丑。D“你对被害人是否早就怀恨在心?”审判长问。“我从来没有恨过他”被告人回答。E关于在校生是否可
8、以参加商业选美活动,我的态度是既不提倡,也不禁止。B题干法官甲自己的说法“构成犯罪”和“不构成犯罪”是一对矛盾关系,甲的说法其实就是同时否定了这两个矛盾关系。即题干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A项中鸟数量多和种类不多这两个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存在问题,所以排除A。B项“今年扭亏是肯定的”意思是“必然扭亏”;“今年扭亏不可能”意思是“必然不扭亏”,这两个是一对反对关系,其中把模态词“必然”去掉,它就是一个矛盾关系了,选项中同时否定了这两个矛盾关系,这样就犯了模棱两可谬误。C项美和丑不是相互否定关系,除了丑还有样貌一般的情况,所以排除C。D项其实是一个复杂问语,属于诘问的谬误,所以排除D。E项除了“不提倡”
9、“不禁止”,还有其他情况,可以“放任自流”所以,不存在相互矛盾,排除E。所以,正确答案是B。(5)分析下面句子的谬误类型。美国国家篮球协会总裁大卫斯特恩曾向电台主持人吉姆罗姆(Jim Rome)问道:“你不再打你老婆了吗?” 请回答“是”或“否”。分析_答案这属于“不当预设”。貌似简单的一个提问,实则包含了两个问题:“你打老婆吗?”;“如果你打老婆,你还继续这种行为吗?”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一定是一致的。然而,提问者却要求“你”只回答一个“是”或“否”。同时,上面这个问题还是别有意图的“既定观点问题”。如果回答是,则承认还在打老婆;如果回答否,则说明之前打过老婆。(6)分析下面句子的谬误
10、类型。我问了十个人,有九个说反对民主党。结论:原来九成人反对民主党。分析_答案轻率归纳。单凭十个人论断所有人,未免太轻率。若说访问了数万人,得出来的结果便较有说服力。(7)分析下面句子的谬误类型。人的眼睛有5.76 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分析_答案不当类比。这里联系这句话的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看”,也就是这句话认为看东西的看与看懂人心的看属性是一样的,都是看。其实不是,因为眼睛看东西的看是一种图像处理,而看懂人心的看,却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图像处理学与心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没有可比性,不能如此的使用类比推理。(8)分析下面句子的谬误类型。因为今天是周末,语文老师们还
11、是来到了单位工作。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分析_答案强加因果。两件事情本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硬是加上了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文老师们来工作”和“产品质量下降了”的原因不能推出“今天是周末”和“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可以说“虽然今天是周末,语文老师们还是来到了单位工作”;“我厂今年一味重视产品数量,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9)分析下面材料的谬误类型。一个瘦子问胖子:“你为什么长得胖?”胖子回答:“因为我吃得多。”瘦子又问胖子:“你为什么吃得多?”胖子回答:“因为我长得胖。”分析_答案循环论证。胖子回答瘦子的第一个问题时,是以“吃得多”为理由的;而他回答瘦子的第二个问题时,又以“长得胖”为理由。胖子的回答能够解决瘦子的问题吗?当然不能。胖子的这种论证,就叫作“循环论证”,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