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对应练(十)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A“讌”同“宴”。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 适:适应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B枉用相存 存:生存桃李罗堂前 罗:罗列C守拙归园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绕树三匝 匝:周、圈D契阔谈讌 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山不厌高 厌:满足B存:问候、探望。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鼓瑟吹笙A榆
2、柳荫后檐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 D守拙归园田A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顺;D项,拙: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B复得返自然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A项,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B项,古义: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当然。D项,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
3、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诗句是“_,_”。(4)短歌行中写诗人感叹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的诗句是“_,_”。(5)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思长久难遣的诗句是“_,_”。(6)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写诗人的住处虽简朴,却树木葱茏,风光美好。(7)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朦胧、平静、安详的特点。(8)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套用汉乐府鸡鸣中的诗句,写了极为平常又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鸡鸣狗吠,一下子让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9)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
4、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10)归园田居(其一)中直接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答案(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5)慨当以慷忧思难忘(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9)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句。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
5、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对所选篇目内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内容、结构、修辞、句式一致。答案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闲情,是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不见一个人,
6、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 B C DC用具体自然情景解释“闲情”;衔接下句“去水边品茗”;承接上句“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总结出“意境”。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却东西门行东汉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注】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相当:相遇,相逢。反:同“返”。8下列对
7、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B“田中有转蓬”四句中,诗人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C“奈何此征夫”六句中,诗人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概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D本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激昂的特色,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DD项,“慷慨激昂”理解有误,应为“慷慨悲凉”。9“奈何此征夫”至“何时反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_解析具体概括时,要抓住描写征夫生活的关键词句,如“不解鞍”“不离傍”“老将至”“反故乡”等进行概括。答案(1)出征之遥,远赴万
8、里,镇守四方;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出征之久,年岁飞逝,老之将至;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2)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共同反映了征夫思乡却不得归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蒿里行注东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蒿里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后灵魂归于蒿里。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
9、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平定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C这首诗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在平实的叙事描写中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BB项,全诗体现了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并未体现“平定战乱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11这首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诗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然而,曹操此诗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
10、难,直言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受战乱之害而大批死亡,荒野中白骨累累,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于此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答案这首诗歌在抒发情感上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由对关东讨伐董卓的诸将领的赞美,到对将领们为
11、争夺利益而自相残杀的批评,再到对活在战乱年代的百姓的同情,充分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杂诗十二首(其五)东晋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注】骞翮:展翅。骞,高举。翮,翅膀。翥:飞翔。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指生命。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
12、展翅,志在高飞远举。C第五至八句写随着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D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一至四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五至十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十一到十六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13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_解析纵观全诗,诗情波澜、飞扬而沉抑,体现了陶渊明的诗诗风简朴而意蕴深远的基本特色,呈现出一种苍凉深沉的风格。 陶渊明的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的特质是:虽然形体生命逐渐衰老,但生命的价值却尚未实现,由此情不自禁地产生再奋发努力的自我觉悟。诗中包含了少壮时的欣悦、中晚年的忧虑和珍惜寸阴的警惧。答案由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到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由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未酬的忧虑;由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