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765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2. 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A. 与TRAPPIST-1距离适中B. 天体表面平坦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

2、大气D. 有肥沃的土壤【答案】1. B 2. A【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所以该系统为以恒星为中心天体的恒星系,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故选B。【2题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能够形成足够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读图可知,与TRAPPIST-1距离适中,使得“宜居带”内的行星具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B、D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材料未反映出大气状况,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不利于生命的存在

3、,C选项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层次,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题中的“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可从这些方面分析。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北极游,到北极看极光的人越来越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北极极光的成因是( )A. 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B.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磁场C. 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北极上空大气D. 北极地区大气对流,摩擦产生4. 最适宜观看北极极光的时间和地点是( )A. 夏季的英国B. 冬季的冰岛C. 冬季的新加坡D. 夏季的澳大利亚【答案】3. C 4. B【解析】【分

4、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C正确;与太阳辐射(太阳光照)无关,AB错;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大气对流弱,且极光与大气对流关系不大,D错。故选C。【4题详解】北极极光应在靠近北极的地区观看,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CD错;冰岛和英国相比而言,冰岛纬度更高,且冬季夜长更长,更易观测极光现象,A错,B正确,故选B。【点睛】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5、。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下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 8点前后B. 12点前后C. 16点前后D. 20点前后6.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

6、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7. 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A. 峡谷幽深,山势险峻B. 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C. 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D. 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答案】5. B 6. A 7. C【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应用。由材料可知,该峡谷狭窄,当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故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时为最佳观赏时间。只有太阳高度较大,阳光才能从峡谷顶部进入。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当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12时前后可以观赏到最美的景象,故B正确,A、C、D错。故选B。【6题详

7、解】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由材料羚羊峡谷位于沙漠中可判断,该峡谷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羚羊峡谷降水多在夏季,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旅游活动的因素。结合图文材料,羚羊峡谷较为幽深,且处于地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游客下到谷底的过程中危险性大,而当地导游对该地的地形熟悉,可以很好地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C正确。故选C。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时正值九寨沟的旅游旺季,景区内的

8、游客较多,但由于是在夜间发生的,九寨沟处于关闭状态,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外酒店区域,故地震对游客造成的影响不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 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 纵波只能穿过气态物质D. 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变9.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

9、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8. B 9. A【解析】【分析】【8题详解】地震波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地面以下2900km处横波消失。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材料显示“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因此当地震发生后,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

10、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故选A。【点睛】地震波传播示意图:2013年12月2日(农历十月三十)1时30分00秒34毫秒,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回答下列各题。10.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开展考察活动时,不需要克服的环境难题是:A. 起伏不平的地形B. 极端气温的考验C. 过高的大气压强D. 强烈的太阳辐射11. 有学生在发射成功后的第三天准备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他在天空中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A. 2B. 8C. 4D. 712. 在清晨和黄昏是人们看到不同亮面的月相的原因是A.

11、 地球的自转B. 月球的自转C. 日月地三者位置的变化D. 月亮自身发光面的不同【答案】10. C 11. D 12. C【解析】【分析】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10题详解】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松散层,由岩石碎块,角砾状岩块、砂和尘土组成,称为月壤它是月球外层的岩石受陨石撞击破碎以及因昼夜温差变化悬殊发生胀缩差异崩碎而成所以说月球表明起伏不平,是月球车要克服的环境难题,故A错误;月球表面基本上没有大气,表面气压仅为10-14 大气压量级由于没有大气的热传导,月表平均温度白天为107,夜晚降至-153,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为120-150,夜晚和太阳不能照射到的阴影区的温度仅

12、为-160-180,由于最低与最高温度为-180130,所以温差可以达到300以上所以月球车要克服极端气温的考验,故B错误;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因此“玉兔号”月球车不需要克服的环境难题是过高的大气压强,故C正确;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所以月球车需要克服强烈的太阳辐射,故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发射是为农历十月三十,三天后为农历初三,此时为上弦月,娥眉月,上半夜可见,月面朝西,是图中的7,故选D。【12题详解】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

13、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故在清晨和黄昏是人们看到不同亮面的月相的原因是日月地三者位置的变化,与月球公转有关。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月球环境的了解,用排除法做题比较简单。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冬

14、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14.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D.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冬至【答案】13. B 14. A【解析】【13题详解】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但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B

15、正确,A错误。冬季部分积雪融化,有可能缓解春旱,但不会缓解一年中主要的旱情,C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覆盖的冬雪融化无关,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材料显示,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为1月初至2月初。A、1月初至2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影子朝西北,A正确;B、1月初至2月初为南半球夏季,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昼现象,且长城站未进入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B错误;C、我国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在大约(351N,11216E)处,春分日或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C错误;D、冬至日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D错误。故选:A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15.

16、x、y两地降水量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大于yB. x小于yC. x等于yD. 无法确定16. 甲、乙、丙、丁四地中,自然带和N地相同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7. 下列关于M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 M岛沿岸洋流为寒流C. M岛冬季降水量东部小于西部D. M岛夏季降水量东部小于西部【答案】15. B 16. A 17.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xy位于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但y纬度更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降水量大于x。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N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它相同

17、的为甲(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M岛屿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M岛屿沿岸为暖流,B错误。M岛冬季,西部为迎风,降水相对东部多,C正确。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部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对于气候的分布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熟悉是解题的关键。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左图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

18、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右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 B. C. D. 19. 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B. 冷锋C. 气旋D. 反气旋【答案】18. D 19. A【解析】【18题详解】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量取决于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越大。时期都是气温低、水温高。时期水温、气温都在0 以上,不易降雪;比较起来,的水温多在0 ,湖面封冻,水蒸气不易蒸发,的水温在0 以上,蒸发更加旺盛,更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9题详解】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

19、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被抬升,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所以这种过程与冷暖气团的相遇相似。暖锋是暖气团遇到强势冷空气,暖气团向上爬升形成的降水,两者原理类似。故A项正确。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 海陆变迁B. 频繁的火山爆发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21. 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 海生藻B. 裸子植物C. 被子植物D. 蕨类植物【答案】20. D 21. D【解析】【分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

20、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点睛】1、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2、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3、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下图中四条曲线为大陆、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曲线表示( )A. 大陆气温年较差B. 大陆气温日较差C. 海洋气温年较差D. 海洋气温日较差23

21、.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A. 北半球高纬度陆地B. 南半球高纬度陆地C. 北半球高纬度海洋D. 南半球高纬度海洋【答案】22. B 23. A【解析】该题考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通过温差变化曲线,考查全球海陆的温差变化,其实就在考查学生明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全球的海陆分布。【22题详解】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大于海洋,年变化大于日变化,为年较差线,为日较差线。读图可知,图中曲线的变化幅度大于曲线,故曲线为大陆气温日较差曲线。所以选B。【23题详解】由上题可知,曲线为年较差曲线,则曲线为陆地年较差,曲线为海洋年较差曲线。读图可知,半球陆地面积广阔,再加上纬度较高,温差变化大,所以在北

22、半球高纬度的陆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曲线温差变化大选A。图A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24. 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B. 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C. 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D. 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25. 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B. 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C. 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D. 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答案】24. C 25. B【解析】【2

23、4题详解】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故A项错误;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变化,主导因素是纬度(热量),故B项错误;从两幅图上看,城市的分布与降水、地形、油井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该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故D项错误。【25题详解】从图上观察,甲处地形以山地为主,甲处降水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明显,故B项正确;乙处濒临地中海,降水多少受副高和西风影响。所以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 左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晨线。右图为某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此时正值北半球的_(节气),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2)该日A

24、地的夜长为_小时, B地昼长为_小时;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_。(3)图中C、D、E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该日后一周内C地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分别是_、_。(4)如果在30N一楼顶上安装如右图的太阳能热水器,则该日集热板与楼顶的夹角应是_;若黄赤交角变成20,则夹角全年的调整幅度会变_。【答案】 (1). 冬至 (2). 60E (3). 24 (4). 8 (5). 5/6 (6). ECD (7). 昼长夜短 (8). 昼渐短,夜渐长 (9). 53.5(或5326) (10). 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

25、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晨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昼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为正午,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D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60E,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60E。(2)A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该日A地的夜长为24小时, B地所在纬线昼弧点12格中的4格,昼长为8小时;60E为12月22日12日12时,120W为0时,从120W往东到180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约占全球的5/6。(3)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

26、越大,E位于赤道,纬度最低,D位于北极圈上,纬度最高,故图中C、D、E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ECD;该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位于南半球的C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4)该地正午太阳H=90-(30+23.5)。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则该日集热板与楼顶的夹角应是30+23.553.5;若黄赤交角变成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变小,则夹角全年的调整幅度会变小。27.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位于高空的点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

27、会由_流向_,从而形成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3)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_(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_(上升/下沉)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B两地近地面_。(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市的是_。(5)若此图所示的空气环流表示低纬环流,B对应的气压带名称是_。【答案】 (1). (2). (3). (4). (5). 水平气压梯度力 (6). 冷却 (7). 下沉 (8). 冷热不均 (9). B (10). 赤道低气压带【解析】【分析】【详解】(1)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

28、,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图中位于高空的点至点,气压最高的是点,气压最低的是点。(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会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流向,从而形成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3)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冷却,引起气流的下沉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B两地近地面冷热不均。(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区气温高,气压低,是上升气流。则A、B中代表城市的是B。(5)若此图所示的空气环流表示低纬环流,则近地面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上升气流,气压低,气温高,B对应的气压带名称是赤道低气压带。28. 阅读

29、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

30、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详解】(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

31、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