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735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 三年真题 阅卷案例 知识归纳 易混易错警示 一年预测)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文档版35页含详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考点五、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考点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七、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考点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考点九、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考

2、点十、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88196页) 哲学的物质概念本考点是高考的低频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从考查内容看,直接考查自然或社会的物质性的试题均未出现。2013年高考复习中,要结合自然灾害、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热点,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性。1.(2012年浙江文综,27,4分)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C.D.

3、解析:A本题考查对自然界的客观性及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具有物质性,科学防灾有利于保护地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符合题意。地质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但有规律可循,把握规律可以科学防灾减灾,符合题意。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法错误。说法错误。2.(2010年海南单科,18,4分)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A本题考查物质概念。本题较为简单,哲学上“物质”

4、和“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应选,即A项符合题意。哲学的运动概念本考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从考查内容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比“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出现频率要高。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来说,要重点关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两个考点;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注意从新能源、我国综合国力等具体事物的变化过程国家政策的调整中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同时要留意古诗词、谚语、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相关哲理。1.(2011年江苏单科,26,2分)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

5、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解析: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银幕上的静止是相同画面的运动,体现A项;B、C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项错误。2.(2011年浙江文综,27,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6、A.B.C.D.解析:B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海水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状态,但每天新的盐分的注入和跑掉,又体现运动的绝对性,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3.(2010年江苏单科,27,2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A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B项否认了运动与发展的区别,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4.(2010年天津文综,1

7、0,4分)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解析: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材料中的毛竹表面上静止,实际上在地下生根,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A项正确;B项本身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物质运动的规律 本考点历来是高频考点,考题中选择题、主观题都有涉及,且主观题涉及较多,特别是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考查频率很高。2013年高考复

8、习中,要深刻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内涵、表现、常见的错误以及方法论要求;时政热点方面,要关注自然灾害、科技进步成果、社会政策改革、国家宏观调控(如财政货币政策)等重大事件,注意从正反两方面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1.(2012年安徽文综, 10,4分)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A项

9、中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B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项草木的荣枯有其自身的规律,符合题意,入选。2.(2011年重庆文综,29,4分)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

10、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解析:A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人们掌握了地震波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发出预警,A项符合题意。成功的地震预警源于对地震活动的正确认识,不是对因果联系的推测,不选B项。地震预警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C项错误。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不选。3.(2011年江苏单科,24,2分)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

11、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客观性。题干中荀子的话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题干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项不符合;C项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说法错误。4.(2011年江苏单科,27,2分)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解析: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花好月圆人又散,说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往往是不一致的,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1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此相符合的是D项中的“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1),12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

13、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审设问:要求运用哲学知识对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评析。审材料:材料一通过美、日、韩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得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知识链接:规律的相关知识。思维过程: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对命题进行分析、判断。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

14、,是不严谨的。物质决定意识 时政热点方面,注意科技成果对人脑生理的研究进展、文化创意中产生的新思维、新形象,分析其中涉及的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1.(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2,4分)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B.C.D.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本质。从题中“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及“钻牛角尖”“与该区域

15、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可知正确;只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错误,B、C两项排除;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错误。2.(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31,4分)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B.C.D.解析:B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联

16、系的普遍性。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但它们不能称为意识,正确,材料不体现;植物反应方式与人的反应方式有差异,叙述错误;反应方式虽有差异,但具有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共性,体现了二者的联系性,正确。3.(2011年重庆文综,28,4分)如图给我们的启示是()A.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B.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C.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D.客观条件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广阔余地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图中成功者充分依据客观条件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失败者却因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失

17、败,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一道理。A、B、C三项本身说法有误,不选。解答本题读懂漫画主旨是关键。另外,要注意从失败者和成功者的对比中去认识客观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4.(2011年江苏单科,25,2分)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A.唯意志主义的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人脑主观自生的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本质。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项正确;离开客观存在,意识不能产生,A、C、D三项说法错

18、误。5.(2011年天津文综,6,4分)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题干中的“大脑效应”说明这一点,D项正确。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B两项错误。C项题干中没体现。6.(2010年浙江文综,31,4分)历史学家可

19、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B.C.D.解析:C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坚持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体现了事物存在于联系之中,规律和联系均是客观的、物质的,故应选。本身错误,应排除。7.(2010年北京文综,26,4分)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

20、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C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由于徐悲鸿对马的偏爱和感悟,从而画出形象逼真的马,说明艺术品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C项正确;B、D两项否定了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8.(2012年重庆文综,38(3),10分,节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

21、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3)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审设问:本问属于归纳哲学依据。审材料:“龙文化”在世界影响力提高,出现不同的反映。知识链接:物质和意识关系,实践与认识等。思维过程

22、:归纳哲学依据,首先指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物质和意识,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角度分析说明为什么。答案:(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解答主观题“四化”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

23、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9.(2010年上海单科,35(2),7分,节选)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表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份1953197919952009比例(%)13.2618.9629.0446.6表2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制定)1979(修改)1995(修改)2010(修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81814111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

24、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它类推。(2)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审设问:知识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答题核心是“分析说明上述材料”。审材料:选举法对城市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进行修改。知识链接: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思维过程: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链接到所学知识,然后依据设问顺序回答,注意题干要求“分析说明上述材料”,回答时联系材料。答案:(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选举法的多次修改,符合我国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说明从实际出

25、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是个过程。意识的能动作用 本考点属高频考点,既以选择题,也以主观题形式呈现。2013年高考复习中,要准确理解区分意识能动作用各个特点的内涵及其表现,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时政热点方面,关注国家在中共十八大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如国企改革、民企支持政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上弘扬主旋律的措施等,注意分析这些政策措施体现的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表现。1.(2012年安徽文综,9,4分)“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如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

26、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解析:C本题考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把落叶看成音符,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C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2.(2011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文科,5,3分)一直以来,科学界认为生命以磷、碳、氧、氮、氢、硫6种元素为基础而生存,生命体不能将砷元素作为生命结构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GFAJ-1”,在其DNA中磷的位置却可以由砷代替。从哲学的角度讲,这一重大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不断地被人类所认识B.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C.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

27、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D.科学实验是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规律解析: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所谓的“新细菌”本来就在自然界中存在,只是人们刚刚发现。因此,材料中的内容说明人可以不断地认识事物的现象、本质与规律。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发现”与B中的“改造”不一致,B项不选;C、D两项中的观点错误。3.(2010年山东文综,24,4分)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解析:

28、C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同一幅图,因人们认识角度不同,形成的认识就不同,说明意识具有主动选择性,C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A、D两项不符合题意。4.(2010年江苏单科,28,2分)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解答时注意结合漫画与漫画文字内容综合分析。本题漫画“可以控制你的心境”,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项“自发”表述错误;B项“脱离客观存在”和C项“决定”等表述均

29、错误。5.(2010年广东文综A,33,4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精神财富成为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的指导作用。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意。6.(2012年山东文综,31(1),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3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审设问:要求从哲学角度提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措施。知识范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设问类型:措施类。审材料:根据设问中的要求,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志愿者精神。知识链接: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思维过程

31、: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围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中心组织答案。首先阐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本考点属于高频考点,题型上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涉及此考点的主观题尤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都是高频考点,因此经常以“材料内唯物论依据”“体现的唯物论道理”“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如何体现道理”“是如何做到的”等这些设问方式考查,复习时注意每种设问角度的细微差别;时政热点方

32、面,关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工作中得与失的启示等。1.(2012年广东文综,32,4分)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B.C.D.解析:A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实践、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也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题

33、干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排除;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干指向,排除。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19,4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B.C.D.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说法太绝对;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思想动机不能决定人类社会

34、历史发展。 本题是典型的启示类试题。此类选择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对材料中的行为作法要求我们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3.(2011年江苏单科,23,2分)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方式的问题在于()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35、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A.B.C.D.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题干中“光彩的手指”与艺术家境界相去甚远,说明人才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为习惯,也不是人才训练方法问题,不符合题意。4.(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30,4分)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

36、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B.C.D.解析:D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沙柳产业的发展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否认了两点论,说法错误;“完整地保护”与事实及材料不符,不选;正确地阐述了二者关系,符合题意,应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不仅能从规律问题设题而且可以从矛盾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角度设题,敬请注意。5.(2011年山东文综,25,4分)

37、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 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类认识的提高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体现认识的反作用,但不能说认识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性,排除A项;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B项说法错误;自在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正确,“蛟龙”潜水器的功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体现

38、,同时也体现出世界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6.(2010年安徽文综,10,4分)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D本题为漫画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知识点。漫画题,读懂漫画寓意是解题关键,由招聘这一标题和漫画中文字与行为说明,做事情应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7.(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39(6),10分,节选)材料四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

39、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6)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审设问: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设问要求的知识范围是哲学知识,答题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答题的基本方向是说

40、明历史和现实意义。审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伟大成就。知识链接: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思维过程: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伟大成就。链接到哲学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历史角度分析,找到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从现实角度分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6)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精神,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

41、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8.(2010年江苏单科,35(1),6分,节选)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审设问:知识是唯物论知识,核心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答题方向是归纳依据。审材料:面对复杂形势,中共重视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知识链接: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等。思维过程: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知

42、识,答题的方向是归纳依据,即寻找理论依据。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科学的根本原因。“实践的概念”与“实践的特点”两个考点在高考中属于低频考点,其中后者比前者考查频率要高。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重视实践的特点

43、;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从国家建设、个人实践中体验实践的特点。1.(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29,4分)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B.C.D.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知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

44、史性特点;肆意开发的实践,遭到报复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体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正确;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错误;不同时期人们认识的差异,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述错误。2.(2009年海南单科,22,2分)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 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

45、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B.C.D.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的说法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说法违背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正确。3.(2009年上海单科,不定项,22,3分)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A.客观的物质活动B.纯粹主观的活动C.自觉能动的活动

46、D.社会历史的活动解析:ACD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C、D三项当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非纯粹主观的活动,B项错误。 理解实践概念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要划清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界限,人的认识活动是主观领域的活动,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将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二是要划清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界限,动物没有意识,没有思维,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考点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是选择题、主观题皆可。考查角度通常有两个:一是单独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内容中的某一个,如“材料说

47、明(四个内容中的哪一个)”;二是综合运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观点”“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一问题。2013年复习时,从基础知识角度看,一要理解、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四个表现;二要将实践的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应考时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以确保要点齐全。1.(2012年安徽文综,11,4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表明()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B.C.D.解析:C本题

48、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相对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检验和发展,因此,正确;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错误,应排除。2.(2012年重庆文综,32,4分)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B.C.D.解析

49、: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的发展也要随时改变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其本身不会发展,错误;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题干中观察实验获取数据说明了。3.(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1,4分)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B.C.D.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漫画中人的错误在于不了解实践的重要性,不了解敢想敢闯的重要性。正确;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4.(2

50、011年全国大纲文综,28,4分)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B.C.D.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

51、识的关系中认识的作用。“化害为利”说法错误;“创造理想世界”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出了认识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指导实践;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符合实践与认识关系,正确。5.(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1,4分)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

52、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B.C.D.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推动了人们对木星认识的深化,当选;人们对木星充满无限遐想,推动人们不断实践,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当选;表述错误;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6.(2010年江苏单科,29,2分)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引文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项阐述的“读书”是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C项“问”也体现了间接经验

53、;D项指的是人们认识的过程,强调的“遥”与“久”是说明认识的反复性;只有B项“近山”“近水”阐述了亲身实践,与题干反映的哲理一致。7.(2010年广东文综A,34,4分)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作为个人,要把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指导实践。观点一只强调实践,观点二只强调认识

54、。8.(2012年广东文综,36(3),13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审设问:知识范围限定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切入角度是“意义”。审材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达成了改革开放的共识,达成的共识对指

55、导改革开放的意义。知识链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思维过程:首先根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明确本题要结合材料从两个角度阐述:一是实践决定认识,二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然后根据这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达成了改革开放的共识,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这种共识对改革开放有指导意义,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然后运用改革的实质等知识阐述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答案:(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了这一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

56、性。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9.(2012年北京文综,40(2),12分,节选)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审设问:此设问要求从认识论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审材料:本题主要以世界地图绘

57、制历史为背景。针对设问,从材料中可提取出关键信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绘制的地图也不断得以精准,越来越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知识链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思维过程: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绘制的地图也日益精准,从此不难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并且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更好地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的组织要与材料有机结合。答案:(2)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

58、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10.(2011年山东文综,28(2),6分,节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审设问:此设问属分析说明类题型,要求结

59、合材料一,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去分析。审材料:省委组织实地调研是从实践中获得认识,调研发现问题是深化认识,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知识链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思维过程:实地调研(获得认识)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认识的目的)答案:(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11.(2011年四川文综,39(7),10分,节选)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0、。材料六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7)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审设问:知识范围限定于认识论角度,主体是人类,客体是核电安全问题,属于措施类题目。审材料:重视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检查、完善标准体系;多次核事故的教训引发关注。知识链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思维过程:本题是

61、措施类题目,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回答。因此,组织答案时应侧重回答方法论:一是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强调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核电的认识,从而推动核电安全发展。答案:(7)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发展核电过程中,人类应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从安全标准、安全建设、安全措施、技术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核电安全。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12.(2010年安徽文综,38(3),8分,

62、节选)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

63、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审设问:要求用实践的观点谈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审材料:以上海世博会这一大热点作为背景,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作为切入点,以“文化世博”“低碳世博”为主要内容的材料作为该题的背景材料。知识链接:实践的特征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知识点。思维过程:考

64、查实践的观点。由材料中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体现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组织讨论,发表看法,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理论和材料相结合。答案:(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13.(2010年天津文综,14(2),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

65、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审设问:用认识的观点说明预言的作用,即认识的特点及其与实践的关系。审材料:世博会为文化的展示、

66、传播提供了平台,启迪了人们的思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知识链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等。思维过程: 从认识的产生、认识的作用方面考虑。答案:(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真理本考点属于高考低频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从考试内容看,“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属于低频考点,常隐性考查,常与认识论的其他知识合并考查,而“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谬误”则在近三年高考中没有涉及。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适当重

67、视“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两个考点,并将它们纳入到认识论的知识体系中去;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适当关注科研成果的进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1.(2012年福建文综,35,4分)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解析:A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

68、是正确的,说明真理具有条件性,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项正确;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非在任何历史条件范围内都适用,D项错误。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2,4分)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69、才能成为真理A.B.C.D.解析:C本题考查真理和认识的特性。依据材料可知,科学家的新发现从一个侧面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正确;说法存在问题,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不能说是循环的过程;明显说法错误。3.(2011年江苏单科,28,2分)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B.C.D.解析:C本题考查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超越,正确;但追求真

70、理的无止境性,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并不代表真理不断被推翻,错误;追求真理的过程离不开实践,“超越历史条件”错误。4.(2010年全国大纲文综,27,4分)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预测被证

71、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A.B.C.D.解析:A本题考查真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对小行星的准确预测说明世界的可知性和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后来的观测证明了预测的准确性,体现;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客观性,错误。5.(2011年广东文综,37(2),6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

72、,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中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题型为评析类。审材料:科学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知识链接: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思维过程:运用真理条件性和具体性作为原理依据,找寻材料信息与原理的结合点,一分为二地分析“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答案:(2)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73、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过程本考点属于高考高频考点,既以选择题,也以主观题形式呈现。从考查内容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两个考点均是高频考点,难分伯仲。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以上两个考点均应高度重视,注意从形成原因、内涵、启示三个方面把握二者区别;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关注科研领域的进步,社会问题的探究及处理措施等。1.(2012年山东文综,24,4分)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

74、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解析:A本题考查认识过程。材料中科学家通过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但是同时强调,由于实验过程存在误差,还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此表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项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正确解答本题,还需要明确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是

75、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但是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这些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使人容易误以为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界限。2.(2012年浙江文综,28,4分)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B.C.D.解析:A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过程,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变化,使人们对人与

76、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对立统一的。说法错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2012年四川文综,28,4分)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解析:C本题考查制约认识的主客观条件。A项说法错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77、去指导实践;B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项正确说明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影响了“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D项说法错误,可知性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事物的不确定性,是指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但这种变动并不能否认世界的可知性。4.(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0,4分)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B.C.D.解析:

78、D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不能轻率地下结论”,正确,错误;意在真理的发展,而材料是对真理问题的探索。5.(2011年福建文综,34,4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79、.B.C.D.解析:A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小孩和远离故土的人面对同一客观事物月亮所得出的不同认识,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正确错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正确。认识对象是客观的,错误。6.(2010年全国大纲文综,28,4分)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

80、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B.C.D.解析:A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认识的过程。材料中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正确;说法错误,认识的进步是对已有理论的辩证否定;说法错误。7.(2010年海南单科,23,10分)辨析题:“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认识过程的知识。解答时首先确立本题的辨点和观点

81、。本题中有两个辨点:已知的东西是否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其次是根据确立的辨点和观点,有条理地把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表述出来。答案:(1)学习受主体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制约。若不研究新情况,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就难以获取新知。在这个意义上,该观点有合理性。(2)已知包含着真理性认识,可以成为探索未知的基础、阶梯。在这个意义上,该观点有片面性。(3)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探索未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既立足已知,又开拓创新,认识才能不断发展。8.(2010年福建文综,39(1),12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82、问题: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83、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审设问:让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特点、过程等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审材料:从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结合专家对此的点评,进而看出这一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知识链接:认识的特点、动力和过程等。思维过程:运用哲学知识谈人类认识过程是如何体现的,注意要结合材料。答案:(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

84、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案例】(2011年重庆文综,39(7),10分,节选)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

85、”)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订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2010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7)结合材料四,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命题意图:本题通过韩国人针对白菜市场状况,摒弃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做到从实际出发,从而缓解危机的事实,启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题思路:本题设定的知识范围是哲学知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启示类题型。

86、从韩国“身土不二”的传统理念,到政府调整政策,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缓解“白菜危机”,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参考答案:(7)韩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韩国调整曾经使韩国产业发展受益的关税政策和“身土不二”的观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评分说明:本题采用综合性评分法,观察考生所揭示启示的全面性。情况如下:等级等级描述水平3结合韩国民众搁置“身土不二”观念,考虑

87、到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针对韩国白菜市场的变化使得韩国人想法和做法的改变,想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水平2结合材料,分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忽视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一启示水平1笼统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结合材料;仅仅回答韩国做法的哲学依据,没有从“我们”的角度入手规律总结:一要全面检索教材相关知识内容;二要全面提取材料信息;三要抓住答题需要切入的角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97200页)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

88、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

89、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区别联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

90、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2)“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3)“必然”是指: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坚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主要表

91、现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含义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人脑内容客观存在的反映(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

92、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因为主客观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

93、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

94、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不能认为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根据不同实事求是依据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侧重点不同实事求是侧重的是认识、利用规律;而一切从实际出发侧重的是要以实际情况而非主观想象为据采取相应措施反对面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实事求是反对违背规律理论根据不同实事求是依据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一切

95、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实事求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表现,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本身即为物质具体形态之一,遵循客观存在的规律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注意四点: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而非人们、公民、人类等;二是实践的实质是“改造”,而非“认识”;三是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主观世界;四是实践是活动,而非能力。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注意:社会性强调横向的协作关系,历史性强调纵向的发展。二者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

96、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促进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2)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3)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

97、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二者不要混淆。(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也存在盲目的实践。(3)认识的根本任务不同于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4)实践是检验认识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真理无法充当检验标准去证明一种认识是否正确。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

98、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2.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区别性质从静态上看,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从动态上看,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要求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完善真理联系不顾条件或过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3.真理和谬误(1)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2)如果我

99、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3)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受主观条件的限制(如: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2)表现: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

100、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3)我们不能因为具体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

101、吗?该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有好坏之分吗?该观点错在以人的价值评价分析规律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坏之分。3.意识总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吗?该观点犯了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102、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4.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是指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具体形态的变化。对吗?该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是指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经之路。5.认识的来源与个人获取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该观点混淆了认识的来源与个人获取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

103、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由于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因此,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既要重视通过书本或其他途径获得间接经验或知识,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对应学生用书第201204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哲学的物质概念1哲学的运动概念2物质运动的规律3、4、5物质决定意识6、意识的能动作用7、8、9、10、11、12、1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4、15、16、17、18实践19、20、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104、2、23、24真理25认识过程26、27、28、29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2011年福州三中月考)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的唯一特性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物质的固有属性 A.B.C.D.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其基本概念也是对相应客观事物共性的概括和总结,选,排除;与意识相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符合题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很多,客观实在性是其一,正确。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2.(2012年汕头模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哲学上看,词

105、中的边塞风景描述了()A.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解析:A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词中的边塞始终处于变化中,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侧重规律的知识,与材料无关。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3.(2012年茂名模拟)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为我国突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14日,在北京航天中心的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相关设备的功能与性能。上述过程依据的哲学理论有()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事物发生量变必

106、然引起质变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A.B.C.D.解析:B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交会对接的成功,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遵循和利用规律,符合题意;忽视了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变;在一定时期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观点错误。4.(2012年惠州模拟)“庖丁解牛”和“揠苗助长”两个成语故事共同说明的道理是()A.办事情要积极思考,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B.要善于积累经验,熟能生巧,掌握规律C.办事情要深刻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解析:C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庖丁

107、解牛”和“揠苗助长”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项实质是支持了“揠苗助长”这一错误做法;B项符合“庖丁解牛”,但与“揠苗助长”无关;D项观点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5.(2012年广州测试)过去,A市利用全球资金、技术、原材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源型经济”。但这一模式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动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影响而举步维艰。为此,该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本地生产要素,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并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信用担保协会。针对该市发展“内源型经济”,专家指出,A市不缺内生性市场资源,关键是政

108、府要善待市场资源,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让市场通过优胜劣汰以及经济周期自动完成产业升级过程。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市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的。解析:本题考查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应看到该市根据市场变化采取了相应的发展方式,说明该市尊重了经济发展规律,其次应看到该市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采取相关扶持措施,说明该市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最后综合说明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答案:(1)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该市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依据当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2)做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市面对经济

109、发展的困境,果断转变发展方式,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多项扶持政策,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该市既充分尊重市场调节,又注意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考点四物质决定意识6.(2012年深圳模拟)2011年5月,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30年观念创新成果的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深圳十大观念”如实反映和记录了30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也是对深圳30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这说明“深圳十大观念”()A.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是深圳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需要弘扬,不能扬弃C.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

110、步检验,把意识变为物质D.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A本题考查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深圳十大观念”总结了30年历程,体现了A项;B项错在“不能扬弃”;C项错在“把意识变成物质”;意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D项错误。考点五意识的能动作用7.(2012年湛江模拟)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体现了()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B.物质世界的变化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结果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人能够正确认识

111、世界和改造世界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A项观点错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B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能动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8.(2012年肇庆模拟)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体现了()A.“物”与“境”并非现实自然中的东西,都是诗人“自有之境界”的客观化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物”与“我”合二为一C.诗歌意境是

112、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D.诗歌意境蕴涵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反映客观事物。A、C两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B项不符合“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表达了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描述,D项符合题意。9.(2012年福州质检)如图漫画都有安全意识的哲学寓意是()A.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同的处事方法源于不同的世界观C.解决相同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D.价值选择会因地点的不同而变化解析: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漫画中一个普通人、一个僧人,都想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僧人用灭火器保证安全,而普通人却用佛像保佑安全,显

113、然是讽刺了普通人的做法荒谬,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漫画主旨不符。10.(2012年广州模拟)2011年12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新发现的两个元素(暂被命名为livermorium和flerovium)填入元素周期表右下角的第114号和第116号空格,但这两个元素都太不稳定,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而且在自然界里找不到。这反映了()A.世界的物质性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验证B.思维的发达程度决定了认识对象的广度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D.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解析:C本题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特点。A项观点错误,否认了实践

114、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B、D两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人们发现和合成新的元素,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特点,C项符合题意。11.(2011年烟台模拟)根据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要防止经济过热。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1年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调整的唯物论依据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解析:B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根据经济形势,实施合适的经济政策,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B项;A项是辩证法角度;C项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D项是认识论

115、角度。12.(2011年武汉模拟)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作出预言后,由于你相信事情会如同你所预料的情况发展,因而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这更促成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常常会如同你所预言的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说明()预言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能有力推动人自身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期许是自我实现的决定因素预言对人们达成愿望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A.B.C.D.解析: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说明了预言对事情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犯了唯心主义错误;错在“必将”“促进”,忽视了意识反作用的两重性。13.(2011年三明三校联考)小王在家电市场购

116、买了一款1 780元的空调,而小李花3 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型号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是否“节能”。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选择性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解析:B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是否“节能”,这强调了事物的不同,A项与题意不符;二人作出不同选择,体现了B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4.(2012年惠州模拟)漫画中的现象启示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反对主观主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A. B.C.D

117、.解析:B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漫画主要讽刺了浮夸等不良风气,符合题意;犯了唯心主义错误。15.(2011年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是因为()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B.C.D.解析:C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及一切从实际出发。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每10年一次普查,原因在于人口状况的变化,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普查的目的是为决策找到客观依据,体现了。16.(2012年汕头模拟)中国

118、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不单单表现在大力发展经济上,也表现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唯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增长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其发展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

119、国际影响力。结合材料,从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简评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智慧。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文化属于意识范畴,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对生理活动的积极作用。答案:(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进入更高的层次,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培育人民高昂的精神,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7.(2012年浙江五校模拟)材料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和

120、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如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营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材料中的国家救企政策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涵是什么。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内涵方面的内容逐条分析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再进行语言重组就可答好此题。答案:(1)国家针对目前小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营困难等问题出台相应的金融、财税政策,坚持

121、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既看到了小微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又看到了小微型企业的困境,体现了辩证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实际。(2)国家在救企的过程中,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调整自身的发展,是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的体现。(3)国家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以解决,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国家结合实际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表现。18.(2012年惠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期间,代表们就建设文化强省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就像大自然没有阳光、空气和

122、水一样,是无法存续的,文化艺术如果被污染了,社会也会生病”“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等,这都是体现文明程度和文化强省建设的效果”“文化素养越低,享受文化的能力也就越低。文化就是人化,文化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材料二广东省领导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广东文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突出的地域优势。”同时也表示,随着广东物质的富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有所弱化。材料三联系广东实际,有专家学者建言,作为将来完成时的文化强省应该达到以下状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相协调;文化人才战略与文化发展需要相协调;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阶段相协调;文化发展水

123、平与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相协调。(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三个观点的理解。(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评析:建设文化强省应贯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3)材料三中专家学者的建言包含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材料一中三个观点主要说明了不同文化的作用、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问题。第(2)问考查唯物论,属于辨析类试题,应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贯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积极意义;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贯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三个协调,总体体现了联系观点,其中与需要、与发展阶段相协调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与人民群众

124、需求相协调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案:(1)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落后腐朽文化会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三个观点分别从上面三个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文化强省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人们在贯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同时,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文化强省要从广东省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贯彻“解放思想、

125、改革开放”精神还应反对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论,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化强省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要求相协调。(若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强省建设要结合现阶段文化发展特点”“按规律办事”也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涉及物质、精神、人才、体制等方方面面,不能孤立地强调文化发展中的某一方面。(若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方法也可)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强省建设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考点七实践19.(2012年福建漳州模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

126、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主观能动性D.相对独立性解析:C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两个飞行器在科学家的精心设计下实现精确对接,这体现了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这都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A、B两项应排除;实践没有相对独立性这一特征,可排除D项。20.(2012年安徽宿州模拟)从“神一”到“神八”再到“天宫一号”成功发射,都离不开长期以来全国无数的科研单位和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和顽强拼搏,是他们书写了

127、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这表明()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A.B.C.D.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多次航天发射成功,是无数科研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和顽强拼搏的结果,这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无数科研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协作完成,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这一活动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说法错误。21.(2011年皖南一模)下列与漫画所表达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A.对着月亮发誓,不如顶着太阳干事B.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128、海无涯苦作舟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解析:C本题考查实践的作用。漫画旨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C项主要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题意不符。考点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2.(2012年惠州模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居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要说明的道理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需要不断探索C.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D.要善于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解析:C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强调“用”,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没有揭示出材料的主旨;D项强调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与材料的

129、强调点不符。23.(2012年惠州模拟)屠呦呦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D本题考查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排除A、B两项;C项没有直接点明“获奖理由”部分;获奖理由是挽救了生命,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符合题意。24.(2012年湛江模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说明()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13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解析:C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主要强调了实践检验真理,C项符合题意;A项混淆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B、D两项没有很好地突出材料中“试”“辨”等信息。考点九真理25.(2011年杭州模拟)我国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发病率过高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又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出现质疑,在哲学上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131、统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A. B.C.D.解析:C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说明了人们对加碘盐认识的变化,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补碘要适度。考点十认识过程26.(2012年安徽蚌埠模拟)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需要,2011年9月16日,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表明()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

132、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B.C.D.解析:D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反映了中央社会管理工作有了新思路,更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发展,符合题意;这种新思路反映了中央对社会管理问题认识的新发展,符合题意;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有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说法错误;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27.(2012年茂名模拟)下列语句与该漫画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心怀笑脸人生自阳光,心里阴霾生活多失意B.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C.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D.智者手中失败成璞玉,庸人身上成功

133、变木枷解析:A本题考查对同一对象有不同认识。漫画展示了对同一事物不同人的认识,A项符合题意;B项强调了意识的作用;C项强调了对待自己和他人功过的处世之道;D项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8.(2012年深圳模拟)观察漫画,并为其选配漫画标题,你认为最贴切的是()A.定位:主观与客观B.突破:抛弃与创新C.境界:奉献与索取D.奋斗:理想与现实解析:A漫画主要说明由于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导致对同一事物认识有所不同,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创新”、C项中的“奉献与索取”、D项中的“理想”与材料无关。29.(2012年广州测试)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

134、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科学不断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认识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科学的本质在于反映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解析:B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等。材料主要强调了人类认识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04205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难度哲学的运动概念1易物质运动的规律5易意识的能动作用2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3、4、6、7易、易、中、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预测指数:)2012年中

135、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说明()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C.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D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说明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即相对静止;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说明要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政策,这体现了绝对运动,因此材料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道理,D项

136、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项本身错误。2.(预测指数:)福建有两个小学女生跳塘自杀,还留下遗书称盼能穿越到清朝,这消息让很多人痛心。反思教育问题的同时,很多家长将“枪口”对准了时下的青春偶像剧。网站调查显示,80.5%受访者担心偶像剧泛滥误导青少年。偶像剧误导青少年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B.C.D.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偶像剧误导青少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体现了错误意识对青少年成长的阻碍作用,符合题意;偶像剧误导青少年,说明了偶像剧的制作者和消费者没有从青少年的实

137、际出发,没有结合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去处理问题,故与设问角度正好相反,应排除。3.(预测指数:)2012年,有关三亚旅游业的负面新闻井喷般爆发。宰客事件现在不仅是三亚,包括香格里拉、丽江、厦门在内的多个旅游城市也卷入了“宰客门”。作为一种普遍多发的现象,宰客行为折射着中国旅游的深层次问题。针对旅游市场的乱象,我国各地旅游部门开展了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依据旅游市场形势,各地开展专项行动,说明()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C.真理具有条件性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D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旅游市场形势,各地开展专项行动,

138、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4.(预测指数:)2012年,我国政府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定为7.5%,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看,我国政府这样做符合()A.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D.意识能够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解析:C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

139、证统一关系。我国政府制定计划时主动将增长目标调低为7.5%,这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因此材料符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5.(预测指数:)读漫画从娃娃抓起:3岁宝宝在小区里上幼儿园;近日,老师交给家长3张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试卷;妈妈看了一遍题目,发现自家宝宝大部分不会,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是家长失职。漫画中老师的做法()A.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B

140、.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解析:D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漫画中的老师不顾三岁孩子的实际,人为拔高,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预测指数:)读漫画高调暗访,漫画启示我们()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要重视意识的能动性D.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解析:B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漫画,为了督察食品安全组织暗访团进行暗访,本是好事,但组织者却高调大肆宣扬,显然是为了走形式,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

141、择题(20分)7.(预测指数:)2012年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将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2、(20分)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回答时,应明确题目限定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的知识,设问角度是如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几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我们要根据这一实际,坚持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其中正确的意

143、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政府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境生态与生产、生活发展的良性互动。(5分)(3)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国策,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实现环境生态与生产、生活发展的良性互动。(5分)(4)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发现经济、生态发展的规律,并利用这些正确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5分)措施类试题解题方法总述一、题型特点给定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回答相应措施

144、,这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高考题型。材料信息一般是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问解决的措施、建议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措施,问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等。根据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这一特点,措施类试题可分为收敛型和发散型两类。二、解题技巧收敛型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块(如政党的有关知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等)。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到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收敛型试题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点或知识块为依据,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

145、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发散型试题设问知识要求宽泛、跨度大,主要解题思路为根据材料信息检索相关知识。解答发散型措施类试题有三个思路可以借鉴。思路一:主体角度;思路二: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措施角度;思路三:材料为源,教材为据,筛选原理。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而思路一和三在经济、政治生活中基本是一个思路,因为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教材编写带有一定的主体性。三、典型题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省省长在该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A省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财力有限,文化企业不多。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要把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切实抓实抓好。要

146、想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建立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必须突出特色、凸显优势,选准发展重点,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必须抓住基地、企业、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必须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必须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加工制造等领域的融合,拓展产业门类、提升综合效益;必须搭建平台、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结合材料,请谈谈A省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好又快地发展本省文化产业。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

147、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将上述三个方面分别与材料中相关内容结合,分析具体做法即可。答案:(1)A省要又好又快地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尊重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突出本省文化特色、凸显本省文化优势,把握好本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进程等,做到从本省的实际出发。(2)A省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建立机制,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3)A省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选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抓住基地、企业、人才

148、三个关键环节;把握规律,抓住文化与科技、旅游、加工制造等领域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并加强它们之间的融合,防止主观随意性,拓展产业门类、提升综合效益。(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附录: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情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专题中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根本观点、创新意识、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从题型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灵活,各种题型均有显现。在复习时,要注意: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唯物论的

149、根本方法论要求。把握一个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理论依据。突出两个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主干知识巩固:略学科内综合哲学生活内部的综合1.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运动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1)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是客观的。(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所以规律、联系、矛盾都

150、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都根源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与经济生活综合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的

151、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分配制度,我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我国居民的消费观,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等都是意识,都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这一物质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这些制度、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2.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增强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自身权益;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应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对外开放中要增强改革开放意识,以适应经济全

152、球化的国际形势,这些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3.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企业发展、三大产业发展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国家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消费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也必须注重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与政治生活综合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都符合我国的国情。2.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一国两制”的意义,我国国家机构活动遵循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坚持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的重要意义。3.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由强调“国富”向强调“民富”的转变,“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制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什么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强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