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古典的月光与友人在乡下小住几日,最令人留恋的是夜晚的月光。夜色幕四合,没有华灯如昼,没有车灯如流,夜晚就是夜晚,万物都被夜色笼罩,宁静而朦胧。我们在乡间小路上漫步,海阔天空地闲聊,却不知不觉地沐浴于如银的月光中了,原来是月亮悄悄升起。“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一弯新月,斜挂中天,银辉如泻仿佛要洗去我们心头久蒙的红尘,也为我们的海阔天空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久违了的清风明月,拂面沐心,令人惬意万分。自然地,心中的情思随着这轮月光荡漾开了。思绪之手悄悄翻开那古典诗词,古典的月亮便隐隐地照过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月悬于天,离人间何其遥远,而人与它的感情又是何等亲近!它不仅是爱情的使者,也是乡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亮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的情。诗缘情,以月达情,以月入诗,不胜枚举。古代几乎没有不写月的诗人,因此,从诗中看月,触目即是:“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3、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弯月弓月钩月残月圆月,月牙月船月轮等等,意象万千,应有尽有。至于诗仙李白,几乎就是与月同醉共舞,情寄于月,魂系于月,简直可以说诗兴与月同起落,一生不知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咏月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合镜,飞在青云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月明如素愁不眠”,“长州孤月向谁明”“我寄愁心与明月”“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那一轮素月,人们
4、赋予了它多少情感和诗意呵!它悬于高天或衔于远山,挂于树梢或游于屋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与人间总是那么亲近与绵缠,一圆一缺皆有信,一望一朔永如期,来来往往,去去还还,岂不是来伴人间?千百年来,人们向它诉说心曲,可以说,它是个体情感释放的知音,是个体精神自由的帆船,是人间的彼岸世界,怎能不令人浮想联翩、诗意盎然?然而,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在人间,还是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怎样悲欢离合,还是希望那个大团圆。“天上一轮才棒出,人间万户仰头看”,望的是团圆,寄的是情感。重情重义重伦理的中国人,与月难舍难分,“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华民族偏偏使用的是阴历
5、,阴历就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而创建的历法,可见中国人对月的观察和体验。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皎洁清丽的月光如流如泻,才有了夜的风情和韵致,才有了夜的悠远和宁静,才有了静夜思。月色,是夜之魂。荷塘月色今何在,复有骚人对月吟?久居都市的人,已经很少注意到天上那个月亮,也很少留意地上的月光。地上还有月光吗?如今的大都市都是“不夜城”,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即使还有月光如故,那素淡的月色也早被红红绿绿、耀眼夺目的灯光遮盖。大街
6、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心事重重,哪里还有闲心注意什么与已无关的月光?只见万千灯火,不见一轮素月。一年到头,只有中秋节被商人精心打造商翁之意不在月,在乎月饼之间也!一块月饼也能赚上十元百元,也算是月亮为现代经济作出的一点贡献吧!也许只有商人还记着天上那个月亮。现代社会的规律就是这样,什么不能和赚钱连在一起,什么就会被遗忘。月光就是被人们遗忘的事物之一。不知是人们遗忘了月亮,生活才失去了诗意,还是因为生活失去了诗意,人们才遗忘了月亮?反正今人不见古时月,也不见古人笔下那月光与诗意。惟有闲心能见月,惟有诗心能赏月,惟有痴心能醉月。1、“牵牛织女遥相望”与“一望一朔永如期”两句中的“望”意思相同吗?为什
7、么?(2分)_2、这篇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古人吟月的诗句,除了直接引用外,还有间接引用。请你说说“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是引哪位作家哪篇作品中的诗句?(2分)_-_3、作者说:“月悬于天,离人间何其遥远,而人与它的感情又是何等亲近!”为什么?请列举具体的古诗说明。(3分)_4、为什么“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华民族偏偏使用的是阴历”?(4分)_5、作者最后说,在现代社会,“也许只有商人还记着天上那个月亮”,有什么涵义?(4分)_参考答案:1、不同“牵牛织女遥相望”中的“望”是“看”“一望一朔脉如期”的望是“月圆”,与“朔”(月缺相对)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因为月亮不仅是爱情的使者,也是乡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如:“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5、讽刺语。痛心地指出月光已被人们遗忘。人们一门心思想着怎样赚钱,个个整天脚步匆匆,心事重重,没有闲心注意与己无关的月光,生活失去诗意,精神失去了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