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29至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解析:经济大萧条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
2、;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答案:C2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材料反映了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也没有表现出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
3、张引发二战,排除D项。答案:B3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解析: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对美苏经济交往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当时已经在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从美国财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故C项正确;D项是现象而不是实质,故排除。答案:C4有学者认为此法主旨在于:国
4、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该法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险法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劳资关系,以此来恢复“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的生产,故B项正确。答案:B5下图为美国新政期间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宣传海报。公共事业振兴署是“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政府机构,耗资超过40亿美金,资助建造桥梁、公路和道路设备。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D提供直接救济,维护社会秩序解析:公共事业振兴署,资助建造桥
5、梁、公路和道路设备,是以工代赈的举措,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故A项正确;B项的体现主要是指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故B项错误;建立社保机制,是指给予低收入民众最低生活保障,故C项错误;提供直接救济不是提供工作机会,故D项错误。答案:A6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 ()A农业危机 工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B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C民生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D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工业危机解析:根据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不难得知,工业生
6、产陷入生产相对过剩和恶性竞争的现状,农业生产出现产量相对过剩和价格严重偏低的状况,金融企业的信用与保障严重破产,民生方面失业严重、基本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故选B项;农业并不存在秩序失衡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我们很容易得知,民生领域不存在过剩问题,排除C项;民生问题同样不存在信用问题,排除D项。答案:B7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3.5%,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
7、济的调节作用解析:刺激需求、扩大消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故B项正确。答案:B8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内容1982年1983年1984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解析:根据题目中的表格数据可知,美国在1982、1983、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
8、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答案:C9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进行减税改革,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降到33%。此举可能会 ()A缩小美国的贫富差距B扩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C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D增加外来资金的流入量解析:削减个人所得税不能根本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故A项错误;里根减税改革体现了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减税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减税改革有利
9、于引进外来资本,故D项正确。答案:D10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解析:“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政府的责任,排除C项;缩减福利规模不会扩大政府职能,排除D项。答案:A11在1950年的美国就
10、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这一变化根源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B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C产业结构的变化D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白领是指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蓝领对应。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白领工人百分比上升,蓝领工人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故A项正确。答案:A12下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状况增长表。这一状况表明 ()A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高新技术产
11、业已占主导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产业1994到1998年的就业增长率是其他所有产业的两倍要多,说明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可以说明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材料二复兴金融公司在19
12、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力。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零零年以来的美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对垄断组织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观点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
13、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金融措施出台的背景。解析:(1)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一“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等信息进行归纳;对于第二小问影响,要结合第一小问来考虑。(2)第一小问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材料二中“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背景,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回答。答案:(1)看法:承认垄断组织在推进现代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监督、控制和管理垄断组织;清除垄断组织中危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成分。影响:允许垄断组织
14、正当发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管控垄断组织,维护了美国经济健康发展;为以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奠定了基础。(2)特点:运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全面监管金融业。背景:不受监管的金融股市投机成为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大危机使得美国社会危机加剧;失去信用的金融业濒于崩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了先辈学者理
15、论基础上,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人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摘编自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二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西方国家政府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学”。摘编自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
16、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想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解析:(1)从材料一“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启了人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以及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20世纪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等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共同之处,结合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和新自由主义的内容回答即可。答案:(1)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美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推动了西方政治上的自由改革运动。(2)背景: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弊端日益呈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的需要。共同:都注重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