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称赞汉代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赞扬寡妇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解析】李贽赞扬的人或事,都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相悖。【答案】B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
2、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解析】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答案】B3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顾炎武C王夫之 D李贽【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黄宗羲思想主张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这是黄宗羲的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
3、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D项是错误的;顾炎武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他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所以选D。【答案】D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被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
4、,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答案】C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君子之为学以救世也”说明其主张为社会实际服务,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清之际,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这一特点。A项
5、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B项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C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答案】D8王夫之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进行科学实验的仪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故这里的“器”是指客观事物,故选A项。【答案】A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此,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
6、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学思想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孟子不反对君主专制;C项表述错误;D项中董仲舒的思想并未反映社会转型。【答案】B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表达了反对
7、君主专制的思想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答案】C11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为谁“出而仕”的问题,进而联系选项回答。通过对“为万民”和“为一姓”的比较,得出反专制的结论。【答案】C12.有位名叫郭巨的孝子,在家境贫困的时候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他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定埋掉儿子。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这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中埋儿
8、奉母的故事。以下对该故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理学压抑、扼杀人性,传统的“孝道”有不合理之处B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糟粕C“孝道”是封建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应彻底抛弃D这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解析】该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体现了传统“孝道”有不合理之处,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过,“孝”是一种传统美德,不能因这一个极端的例子,而彻底否定“孝道”。【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
9、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2)材料三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
10、这是一种什么思想?(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2)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民主思想。(3)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影响: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冲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
11、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解析】第(1)问董仲舒提倡“君权神授”“大一统”,原因是巩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第(2)问由材料可以归纳得出作者宣扬的是封建伦理纲常,目的是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第(3)问背景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4)问由材料可以看出儒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答案】(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