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政治试题考生注意: 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这是基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劳动者作用的认识,劳动者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深远,考查
2、学生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起主导作用,正确。: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观因素,而非物,错误。:劳动者素质提升,可以改进生产工具,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正确。: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会影响生产力水平,决定作用错误。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
3、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2.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 )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一切大事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 氏族长采取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问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氏族制度。: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正确。: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错误。: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正确。: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
4、自己的威望,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3. 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原始社会结束,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人们集体劳动所得到的果实,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其根本原因A. 物质产品不够丰富B. 当时的社会
5、生产力低下C.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 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产品不够丰富不是原始社会里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排除A。B: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B符合题意。C: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里一直奉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因素,C不合题意。D: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这是“平均分配”的影响因素,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4. 在奴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为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表明奴隶制的确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A
6、.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奴隶制的进步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为古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正确。: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奴隶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5. 在封建社会里,
7、地主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终年劳动,却陷入饥寒交迫的贫困境地,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的等级制度B.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C. 封建的国家政权D. 封建思想和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B:在封建社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B正确。A:封建的等级制度,这对材料进行了概括和升华,不是材料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CD:材料阐释的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未涉及封建的国家政权和封建思想和文化,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
8、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封建社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6. 封建制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 )A. 农民开始有大量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B. 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都比较主动地劳动C. 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能自主安排生产D. 农民能占有少量的劳动成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作用、影响。A: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大量土地,A错误。B:“都比较主动地劳动”过于绝对化,B排除。
9、C: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正确。D:封建社会,农民能占有少量的劳动成果,有了生产积极性,不是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错误。故本题选C。7.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工人一天工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而且养活了工人B.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公平交易,互相利用C. 资本家与工人团结协作,共同生产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认识,需要考生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一个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内在形式
10、,以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A:否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不符合客观事实,因此A错误。B:资本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却能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B错误。C: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工人才是生产者,二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是团结协作的关系,C错误。D: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劳动中所创造的一小部分价值,其余大部分,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这就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创造的价值。另一种就是绝对剩余价值,这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
11、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来实现。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剥削永远不会停止,有剩余价值产生,就必然存在剥削。科技进步了,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可以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强度的减轻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的榨取。另一方面,劳动强度的减轻和工资的提高,可以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8.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不同的社会形态的性质的理解,需要考生们认识什么是剥削制度,哪种制度是民主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的更迭和替代有基本的了解即可作答。【详解】:
12、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不存在剥削制度代替剥削制度,不符合题意。:奴隶社会是由原始社会发展而来,原始社会没有剥削与被剥削,所以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由奴隶社会发展而来,二者均是剥削制度,正确。: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封建社会发展而来,二者均是剥削制度,正确。: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没有剥削,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
13、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2、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3、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4、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
14、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5、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9.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这次技术革命(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以建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展和使用为标志,科技
15、革命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材料本身就是在阐释工业革命的开始,同义反复,排除。:17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错误。故本题选B。10.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是在其基本矛盾不断激发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为根治资本主义痼疾提供了动力和源泉使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劳动群众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作为考查点,需要学生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特点,在此基
16、础上做出解答,属于基础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详解】: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因此二者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正确。:资本主义的痼疾不可能根治,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业革命,获益的最终是资本家,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设计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内容: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表现:(1)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2)消费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
17、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生产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是指( )A. 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C. 进行改革开放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不符合题意。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是指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18、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改变B.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C.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 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A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改变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都三大改造后,AB不符合题意。C: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C符合题意。D:1960年冬党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
19、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3.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但是它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很大提高。由史实可见,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当看( )A. 是否存在着阶级B. 是否存在着剥削C. 是否存在着私有制D. 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D: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一制度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ABC:是否存在着阶级、是否存在着剥削、是否存在着私有制,都不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ABC排除。故本题选D。1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
20、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需要学生们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根据已知的基础知识,对剩余价值的内容和背后的寓意有基本的理解。【详解】: 资本家是剥削阶级,是以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为目标,正确。: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说法错误。: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
21、经济领域的对立,因此正确。: 剩余价值虽然是由无产阶级生产的,但是无法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方式,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劳动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
22、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15.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 )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历史性飞跃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深刻阐述了马克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正确。: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错误。:唯物史
23、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错误。: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因而深刻阐述了马克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
24、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16. 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这一时期“
25、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说法正确。:当时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说法错误。:在过渡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
26、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错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
27、然,错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项正确。故本题选B。18.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一带一路”58国1000多个企业参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开展说明A. 中国已然主导国际经济秩序B. 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C. 中国积极践行结盟外交政策D.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B:此次进博会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改善供给结构,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故选B。A: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会主导国际经济秩序,
28、排除A。C: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排除C。D:进博会的开展与世贸组织之间没有关联,排除D。故本题选B。【点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引导国内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19. 热播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70年代末,从部队复员的雷东宝安排人在围墙上写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农村正在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推行人民公社体制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开展打土豪分
29、田地【答案】C【解析】【详解】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此时农村正在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C项符合题意。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A不符合题意。B:推行人民公社体制是在1958年以后,B不符合材料时间和信息。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
30、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黄界前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B. 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C.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积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答案】A【解析】【详解】A: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
31、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错误,符合题意。B: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B正确,不合题意。C: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C正确,不合题意。D: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积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D正确,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
32、,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四者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根本保障、行动指南、精神力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错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分别是必由之路、正确理论、根本制度保障、强大精神力量,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33、路是必由之路,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4、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不是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理论自信,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错误。故本题选D。23.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
35、总揽全局,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 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C. 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D.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案】B【解析】【详解】A: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说法错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
36、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说法正确。C: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说法错误。D:我国将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4. 党的十九大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和创新,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都有着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
37、的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而非共同理想,也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错误。故选A。25. 下列初级阶段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 基本国情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矛盾C. 社
38、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D. 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本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教材知识,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传导正确。B:根据主要矛盾,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错误。C: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确定了根本任务,C错误。D:确定根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D错误。故本题选A。第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本卷共4小题
39、,共计50分。2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极少数人因此产生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悲观情绪。请运用所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等事件的发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我们既要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挫折。【解析】【分析】本题
40、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1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知识的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层面的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考生据此谈自己的看法,可先总体阐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表现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等事件的发生。然后阐释对这种曲折的理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
41、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再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最后阐释然后正确对待这种曲折:既要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挫折。【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审题,在于对试题设问的转化,考生结合材料将试题设问转化为然后正确看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即可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再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阐释即可。27.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
42、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萧条。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的?(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
43、,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衡,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个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析】【分析】本题以经济危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史上重大的经济危机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2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
44、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推理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的?”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依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即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
45、识角度,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分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考生依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即可: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衡,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个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点睛】本题看似属于分析说明题,实则为简答题的变式,但要对试题关联的教材知
46、识进行整合,考生结合试题关联的知识要点直接书写作答即可。试题难度不大,作答时,力求准确,简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28.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
47、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析】【分析】本题以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话题,考查有关改革开放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题比较简单,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作答。【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2)说明
48、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解题方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
49、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
50、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这个在中国只实践了几十年的新事物,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
51、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
52、安康的正确道路。新时代,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首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次,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需要新时代劳动者的持续奋斗。【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53、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教材和党的十九大文件对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完整的阐述,学生只要记忆并默写即可。(2)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认识类的问题需要从三个角度考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本题中,“是什么”已经不用分析,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意义、怎样做即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归纳材料得到,“做法”可以从教材中分析。最后整合为完整答案。-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