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目二祭十二郎文 说作者(一)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
2、的散文家之一。(二)作品:昌黎先生集。(三)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寻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名韩老成,在族中同辈里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有条件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这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 链常识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
3、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在本文中,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了自己与十二郎的骨肉至情,倾诉了对十二郎之死的深切悲痛与哀悼,并表达了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赏技巧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而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
4、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语段细解赏析诵读第1至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2)乃能衔哀致诚衔:含,这里是怀着的意思 致:表达(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具:备办、准备羞:通假字,通
5、“馐”,美味食物(4)吾少孤少:小 孤:古代以幼年丧父为孤(5)不省所怙省:知道怙:依靠(6)中年兄殁南方中年:名词作状语,在中年 殁:死亡(7)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不久,后来(8)皆不幸早世 世:通假字,通“逝”,死(9)承先人后者 先人:指韩愈已死去的父亲(10)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悲:悲凉(11)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12)遇汝从嫂丧来葬 从:护送 丧:灵柩(13)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止:留居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14)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薨: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去世都称薨(15)东亦客也 客:名词作动词,客居(16)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今异义词,
6、古义是安家,今义是男子结婚(17)吾与汝俱少年少年:古今异义词,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18)诚知其如此 诚:如果,果真(19)虽万乘之公相 虽:即使(20)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停止,这里指离开 就:就职上任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译文:_(2)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译文:_(3)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译文:_答案:(1)等到长大成人,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依靠哥嫂抚养。(宾语前置句,“惟是”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即“惟依兄嫂”,“是”不译)(2)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
7、回河阳安葬。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3)我想你在东边的汴州、徐州跟随(我),住在这里也是客居异乡,不可能久住。(状语后置句,应为“吾念汝于东从”)文理赏析3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氏两世,惟此而已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ABC D解析:选B是叙述家境情况,提供“孤苦相依”的背景;是韩愈嫂嫂的话,是侧面表现;是表现作者的后悔之情。4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
8、衔哀面语,虽然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第2自然段选择记叙韩愈与十二郎幼年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和情形,感情充沛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这就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C第3自然段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叔侄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悔恨、自责,这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D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叙手法,以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解析:选DD项,“本部分作
9、者运用顺叙手法”错,应为“本部分作者运用倒叙手法”。诵读第4至9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茫茫:模糊苍苍:形容头发灰白(2)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旦暮:早晚 戚: 忧伤(3)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4)其传之非其真邪其其:用于表示并列的问句之首,表选择,可以译为“还是是”(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使动用法,使早死(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纯明:纯正明智 克:能蒙:承受、蒙受 泽:恩泽(7)其信然矣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9)而神者诚难明矣 诚:确实(10)虽然,吾
10、自今年来虽然: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虽然这样;今义是连词,表转折(11)动摇者或脱而落矣动摇: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牙齿松动;今义是不稳固,不坚定(12)志气日益微志气: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意志和元气,精神;今义指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13)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今义是几何学的简称(14)又可冀其成立邪 冀:希望成立: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成长立业;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15)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近来 往往:时常(16)未始以为忧也 未始:未曾,不曾(1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殒:使动用法,使死亡(18)其然乎?其不然乎 然:这样6翻译下列句
11、子。(1)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译文:_(2)其信然邪?其梦邪?译文:_(3)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译文:_答案:(1)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2)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3)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文理赏析7下列各句不能体现作者“疑梦非真”的一句是()A其信然邪?其梦邪? B其传之非其真邪?C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D其然乎?其不然乎?解析:选DD项是作者揣测十二郎具体的死亡日期。8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2、的一项是()A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致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B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幻想破灭之后,情不自禁地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C第6、7两自然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上段自我安慰死后有知,则相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脱悲哀。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
13、家后代难于成立,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D第8、9自然段以回忆的口吻,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日期。这段文字无论是用词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这是多余的话。解析:选DD项,似乎是多余的话,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倾诉了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更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诵读第10至1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2)则遂取以来 遂:立即 取:
14、接取(3)吾力能改葬力:名词用作状语,有能力(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兆:墓地(5)敛不凭其棺敛:通假字,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6)窆不临其穴 窆:葬时下棺入穴(7)曷其有极 极:尽头(8)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希望(9)长吾女与汝女 长:养育10翻译下列句子。(1)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译文:_(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译文:_答案:(1)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2)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文理赏析11下列选项不能说明韩愈最终未能面见十二郎而自责的一组是
15、()A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B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C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D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解析:选AA项是作者安排十二郎身后事。12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0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B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
16、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D本部分直接抒情,最后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作结,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解析:选D本部分既有叙事,在叙事中融入情感,又有直接抒情。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归取其孥(n)殁死(m)汴州(bin)B不省所怙() 丞相薨(hn)嗣(s)C殒生(yn) 奴婢 (bi)窆不临其穴(bin)D尚飨(xin) 万乘之公相(chn)颍水(yn)解析:选AB项,“不省所怙”的“怙”应读“h”;C项,“奴婢”的
17、“婢”应读“b”;D项,“万乘之公相”的“乘”应读“shn”。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解析:选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留居”,“既”解释为“不久”“后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CA项“省”,分别解释为“知道”和
18、“探望”,B项“致”,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始”,都解释为“才”,D项“穷”,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4. 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B/C/D/解析:选C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为人称代词“你的”;为副词,表反问语气;为假如;为副词,表揣测语气;为人称代词“他的、他们”。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
19、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解析:选CA项“几何”,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数学领域的一个分支。B项“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是;今义:认为。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惟兄嫂是依C其又何尤 D技经肯綮之未尝解析:选AA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7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同兄弟,感情很深。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
20、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悯人;四十一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穿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解析:选BB项,应该是“长为少祭”。8翻译下列句子。(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译文:_(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译文:_答案:(1)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明智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或者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
21、样的不幸呢?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欧阳修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
22、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
23、:“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
24、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解析:选C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尝”“辄”等判断。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
25、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解析:选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的仕途不顺而叹息时,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解析:选C“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
26、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译文:_(2)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译文:_答案:(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关键词“故”“遗”“自免”)(2)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因此更加赏识钱君。(关键词“白”“以此”“知”)三、语言应用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悲喜哀愁是感情的主题。答:_答案:母爱是人生的一只曲: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与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与尊重是友谊的主题曲。青春是人生的一只舟:拼搏是浆,奋斗是帆,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