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39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知识转换资料第七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单元复习策略】一、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本单元的复习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项制度,四个问题。一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两个主体认识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三项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个问题主要是指: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如何发挥党的作用,民族成就取得的政治因素,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二、对教材知识进行模块整合:立足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大与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党与政府、人民的关系,政协与党和人民的关系,民族区域

2、自治制度与我国国家性质的关系。三、强化学习方法的讲练:总分结合的复习方法。首先立足我国的国家政体的运行原则,认识人大、党、政协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然后立足我国的国家机构组成,来具体分析其成员:人大、党、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知识解读】1.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代表制民主与直接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这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

3、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一府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多党合作的前提和

4、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从制度上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利得以实现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自治区享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联系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是建立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础。各项政治制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

5、心,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易混辨析】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区别性质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组成成员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成员)政协委员产生方式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县级及县级以下直接选举)协商

6、产生联系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体现。2.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7、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提示】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区别含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地位科学执政是基础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保障要求要求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当前最重要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8、。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政党制度。党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重要性能否科学执政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是为谁执政的问题。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主要说明靠什么执政的问题。通过依法执政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有利于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规范化。联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

9、、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3.民族关系和谐、建设成就巨大的政治因素(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贯彻和落实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民族平等为实现民族团结奠定了政治基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又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

10、族共同繁荣为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3)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如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等。(4)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提示】作为一名公民,如何为维护和谐民族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平等。(3)贯彻和遵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自身的行动实现民族平等、

11、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1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

13、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政热点链接】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分析角度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何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1)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党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2)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

14、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分析角度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1)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坚持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4)

1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5)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析角度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明确二者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

16、监督。(5)支持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分析角度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的唯物论依据(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二五”规划是依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出的。(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一规划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充分尊重了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分析角度五: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3)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有利于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