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7诗 五 首诗海拾贝子规 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赏析】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既表达了由于诗人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诗人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构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语林撷英作者名
2、句黄庭坚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2.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陆游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高启1.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2.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赵翼1.一人知己足平生。2.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林则徐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作者卡片姓名黄庭坚生卒年10451105字号称谓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相关材料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与苏轼并称
3、“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书法上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姓名陆游生卒年11251210字号称谓字务观,号放翁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相关材料南宋诗人。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不仅成为南宋的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姓名高启生卒年13361374字号称谓字季迪,自号青丘子籍贯长州(治今江苏苏州)相关材料明代著名诗人。精通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
4、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曾参与编修元史。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姓名赵翼生卒年17271814字号称谓字云崧,号瓯北籍贯江苏阳湖(今武进)相关材料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所著瓯北诗钞,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等十家诗,重视诗家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存诗4 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史学著作有廿二史札记等姓名林则徐生卒年17851850字号称谓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籍贯福建侯官(治今福州)相关材料清代著名民族英雄。1838年12月底,清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后因清政府昏庸腐败
5、,丧权辱国,反移罪于他。1841年,林则徐忍辱负重,自西安启程赴新疆戍边背景呈现1.登快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评为其代表作。2.书愤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职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
6、重感情。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这首诗作于洪武二年(1369),当时诗人在南京参与修元史,次年便辞官,获赐金归乡。诗中借对江水的描写,表达了希望统一,不分南北,人民再不必流离失所的思想。诗人在特定的时代唱出了时代主旋律。4.论诗(其二)这首诗是诗人为批驳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错误观点而作的,他认为各朝各代都会有优秀人才出现,引导文学的向前发展。5.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林则徐因查禁鸦片、抗击英国侵略者而获罪,被清廷革职查办,“从重发往伊犁效力”。他在从西安启程前,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这首七律。知识链接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
7、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诗人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一、字音澄江(chn)衰鬓(bn)瘗黄金(y)郁塞(s) 武骑(j) 宫阙(qu)谪居(zh)二、通假字佳气葱葱至今王“王”通“旺”三、一
8、词多义(1)(2)(3)四、词类活用此心吾与白鸥盟名词作动词,结伴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方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作动词,留下美名钟山如龙独西上名词作状语,向西五、古今异义英雄乘时务割据古义:时,长江天险有利的形势;务,谋求,致力。今义:当前的重大的事情或客观形势。祸乱初平事休息古义:休养生息。今义:暂停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或其他活动以恢复精力。试吟断送老头皮古义:脑袋。今义:头顶及其周围的皮肤。1.结合书愤中的有关诗句,谈谈你对标题中的“愤”字的理解。我的理解“愤”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愤”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金兵南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怒,又有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压制打击抗
9、战派将领的义愤和激愤,还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2.文脉图示登 快 阁书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其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1.登快阁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我的理解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三、四两句诗化用了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及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2.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最后四句在写法上和前面有什么不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的理解由回忆三国、六朝的旧事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结合全诗主旨来看,与其说是诗
10、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中“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此简单评析一下本诗。我的理解诗人特地给妻子讲了古人的故事,请妻子试吟一首诗,来“断送老头皮”。堂堂钦差大臣,同妻子讲故事,还戏说“老头皮”,可见诗人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厚感情,也显示了诗人的宽广胸怀。这首诗,从诗人“久神疲”的身体说起,既叙述了诗人的心情和追求,又说容易为家人接受的宽慰言语,最后还戏说妻子,表现了诗人在蒙难背景下的为国为民的情思和眷恋家人的浓浓亲情。诗中有警句,有戏语,亦庄亦谐,富有魅力。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表达了怎样的主旨?结合具体诗句加
11、以分析。我的理解本诗写于明朝开国不久,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想要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滚滚东去的长江时,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最后四句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休养生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可知,这不仅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也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同时诗人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基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忧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大又沉郁顿挫,集中抒发了诗
12、人对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的由衷的祈盼和向往。对仗手法的运用写法指导对仗工整而灵活,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显示了诗人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格律诗对仗的具体要求:首先,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要一致,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
13、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范文示例“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人生难免遇到一些波折,要是一遇困难就退缩,或者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会有成就,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不可能成功。我记得曾有一句话:“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这正说明了这一点,你要不断的发掘成功,而不要总给自己借口失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满怀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却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诗人便通过发挥充分的想象,或运用独特奇妙的夸张,淋漓
14、尽致地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雄心壮志。陆游的诗中,有不少篇章韵致翩翩,风采流溢,恰似画轴,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适用话题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
15、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时,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
16、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的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头,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起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
17、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两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所作。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
18、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铸就了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
19、,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却难。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做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做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赏评】作者参观“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
20、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文章展现了林则徐“因大功获重罪”流放伊犁过程中“在逆境中坚守慎独”精神的“精彩”。不一样的民歌,一样的情怀10月2日,一场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饕餮盛宴中国民歌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拉开帷幕。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的32组原生歌者,将通过“河水天上来”(上、下)、“长歌万里行”(上、下)、“共饮一江水”(上、下)、“大海故乡情”(上、下)共8期节目,为我们展开一幅融地域特色和竞技
21、展演于一体的中国民歌版图,将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文化精粹展现在最高规格的舞台之上,共同唱响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从黄河到边疆,从长江到沿海,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人文风情,孕育出独属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民歌。它们时而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时而如渔船垂钓,怡然自得,让人们在熟悉的歌声里,体验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从古至今的风云变幻、文化底蕴。陕西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川的康定情歌、内蒙古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的阿拉木汗、吉林的阿里郎、广西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云南的蝴蝶泉边、重庆的川江号子、海南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台湾的回家的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故事。从这些歌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今天
22、,也可以想象他们的昨天,甚至能看到他们的未来。透过这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民歌,我们又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的共通点:唱出的都是当地人民最原始的生活的味道,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歌,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大自然最朴素的看法,对爱情最本真的咏叹;也是本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的体现。无论是山歌、对歌还是溜溜调、小调,无论是号子、弹唱还是舞歌、风俗仪式歌,无论经历几轮年代更迭,无论经过多少不同演绎,当旋律响起时,总有令人跨越时空界限的魔力,让人感受到它所要传达的情绪,感知到音乐最本质的美好。因为民歌里有“根”民歌是人民之歌、民族之根,流淌着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我国的各民族
23、各地区的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的,又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记录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民歌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是我们记住乡愁的依托,是我们不忘本心的泉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所属民族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节目组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参演者领域,强调最多的便是“原生态民族歌手”。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和透彻地了解这些民歌的根源以及包含的背景故事,央视综艺频道当家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期间全部亲自带队跋山涉水,深入到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集地寻找原生态的民歌,和歌者进行采访交流。为了用最淳朴、最天然的声音为观众演唱经典民歌,节目组请出了“中国民歌天然活化石”目前最高水平的民歌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
24、遗产传承人,组成了“传承人方阵”。因为民歌里有“情怀”民歌是为生活放歌、为时代发声,是根据人的机能唱自己的生活,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情感表达。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所以每一首经过时间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民歌,背后都是一段传奇。这些基于故事而创作的民歌融汇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使得它们在传唱过程中更易打动人心。为了寻找“看得到的故事”,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节目组进行了特别安排。8期节目以中国民歌为传播主体,以参演者的演唱为承载方式,以民歌的传统演唱形式赛歌打擂为呈现手段,“为我而站”“五谷定音”的环节设计新颖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设置嘉宾点评环节,由田青、李松、王黎光、蒙曼等音乐界
25、、文化界专家担任, 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民歌故事,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将新民歌作品与其相应的原生民歌集合展示,既是对民歌知识的普及,也体现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起于乡野,流于现世,不同时期的民歌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民歌正是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原生态民歌当中,有不少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如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云南彝族的“跳菜舞”、山西的“左权开花调”等。还有一些民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唱,如康定情歌曾经入选联合国100首世界民歌。民歌,是歌,更是文化,需要有人记住,有
26、人欣赏,有人传承。中国民歌大会是民歌的大全,民族的盛会,通过极具匠心的节目编排、极具民族特色的舞美设计等,让人们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了民歌从何而来,为什么成为经典。它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平台,提供了一个把这些最古老、最优秀的原生态文化传承下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承。举国欢庆日,民族筑梦时,让我们走进中国民歌大会,共同关注这幅徐徐铺开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歌版图,在歌声中聆听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烙印中国记忆。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禅让震撼针砭惩前毖后B.荟萃 蕴籍 屠戮 天花乱坠C.糟蹋 疲惫 寒暄 标新立异D.怄气 伫立
27、 痉挛 远见卓识解析:选B。蕴籍蕴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句是()A.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水非常清澈)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来指诗经中的国风以及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采)D.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美人)解析:选D。佳人:知音,知己。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选D。A、B、C三项中都有用典故之处。A项中的“塞上
28、长城”用的是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B项中一个用的是俞伯牙月夜崖下为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另一个用的是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待,表示轻蔑;嵇康造访,乃见青眼,以示爱重”的典故。C项中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D项中没有用典故之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梅 花 诗 明高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注】高启:明初著名诗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青丘。洪武三年,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29、。何郎: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诗作以景物描绘见长。4下列句子不是描写梅花的一项是()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解析:选C。C.描写的是菊花,赞美菊花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品质。5.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答:答案:孤傲高洁、清秀闲雅。梅花应留在瑶台,不应现身人间,突显梅花的高贵。将梅花比作山中高士和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清雅。又以萧竹疏影、苔掩残香来烘托梅的清高品格。(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
30、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一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解析:选C。C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的手法。7.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
31、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方面非常相似。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虚实结合。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盛大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三、语言表达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
32、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依据文意,简要说说“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80字左右。答:答案:区别:“造境”侧重于依据审美理想创造情境,“写境”侧重于如实反映生活情境。联系:“造境”在表达“理想”的同时,还必须依据生活事实,合乎“自然”;“写境”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对生活进行加工改造(艺术概括与提炼),表达“理想”。9.按要求补写文段中空缺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例如后人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若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而变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失落,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凄凉。答案:亡国之君的哀怨(示例)陆游报国无门的无奈/辛弃疾被迫隐居的绝望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