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 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B.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C.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C【解析】结构决定功能,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有助于维持蛋白质特有的功能,A正确;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得DNA分子具有其结构的稳定性,B正确;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双链的解旋
2、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的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而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因此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的双链并不随之解旋,C错误;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所以水绵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及条件的良好材料,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 美国生物学家马吉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叶绿体起源
3、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假说,以下叙述中不能很好支持该学说的一项是A. 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结构等方面与蓝藻拟核相似B. 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藻含有藻蓝素和藻红素D. 叶绿体核糖体与蓝藻的类似,而与植物细胞质核糖体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内共生学说说明蓝藻演变成叶绿体,即两者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因此ABD均支持内共生学说;蓝藻含有
4、藻蓝素和藻红素,叶绿体不含有藻蓝素、藻红素,说明叶绿体不是蓝藻变成的,C不支持内共生学说。故选C。【点睛】3. 研究人员猜测,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增多,是通过线粒体分裂增殖实现的,并设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进行验证。先将一种胆碱缺陷型链孢霉突变株置入含有3H标记胆碱(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采用链孢霉胆碱缺陷型突变株目的是排除自身合成胆碱对实验的干扰B. 新合成的线粒体随着分裂次数增加,相对放射性逐代降低直至消失C. “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与前者相同,只是胆碱没用3H标记D. 随着分裂次数的
5、增加,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中【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增多是通过线粒体分裂实现的,线粒体分裂需要胆碱这种物质,为了研究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多线粒体分裂胆碱的利用和分布情况,胆碱缺陷型链孢霉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只能利用环境中的胆碱,因此可以证明线粒体的数量增多是通过分裂的方式实现的。先用3H标记胆碱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然后将细胞转入另一种胆碱不用3H标记的完全培养基。【详解】A、链孢霉胆碱缺失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因此必须利用环境中的胆碱来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利用该突变株可以排除内源合成胆碱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新合成的线粒体利用胆碱合成新的膜,但是新合
6、成的线粒体仍然需要从原来的线粒体中分裂出来,因此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线粒体的放射性会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B错误;C、“另一种培养基”是指需没有3H标记的胆碱的培养基,以便观察线粒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C正确;D、因为线粒体膜具有放射性,因此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放射性会均匀分布在线粒体的内外膜,D正确;故选B。4. 猪笼草是一种食 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C_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于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实验的自变量均为是猪笼草分泌液B. 实验因
7、变量观察指标为溶液颜色、实验因变量观察指标为蛋白块体积C. 实验、实验均达到实验目的D. 在该实验中,乙和丁都可以作为实验的对照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实验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猪笼草分泌液,因变量是蛋白质是否发生水解;实验反应底物是蛋白液,采用的方法是用双缩脲识记进行检测,由于蛋白质、蛋白酶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因此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的反应底物是蛋白块,检测方法是观察蛋白块体积变化,如果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则3的蛋白块变小,如果猪笼草分泌液中没有蛋白酶,则3中蛋白块与4一样大。【详解】
8、A、由题图可知,实验、实验的自变量相同,均为是猪笼草分泌液,A正确;B、由分析可知,实验因变量观察指标为溶液颜色、实验因变量观察指标为蛋白块体积,B正确;C、由于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论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1和2中都会呈现紫色,实验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D、实验乙和丁是甲的水,在实验中作为对照组,D正确。故选C。5. 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
9、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 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 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D. 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在水通道蛋白参与下完成的”,说明水分子的重吸收属于协助扩散。K+借助K+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通过左侧的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正确;B、通过中间图示和右侧图示可知,K+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通过K+通道蛋白运
10、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通道蛋白运输时具有选择性,C错误;D、由图可知,水分子和K+的运输需要借助通道蛋白来实现,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C。6.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它是构成所有生物的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B. 细胞外液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
11、关,需要消耗ATPC. 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的反馈调节过程,为抑制,为促进D. 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被溶酶体分解;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减少其来源,增加其去路。【详解】A、胆固醇属于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B、据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
12、动性,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影响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此为图示中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为图示中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此为过程,所以为抑制作用,为促进作用,C错误;D、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错误。故选B。7. 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
13、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为有氧呼吸,bc 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 段为无氧呼吸B. 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考查,回忆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及不同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然后结合题图曲线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
14、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错误;C、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C错误;D、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是产乳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故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只能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场所只有线粒体,D正确。故选D。8. 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的物质(其结构见图),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15、A. 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 P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C. 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D. 薄荷醇这种有机小分子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薄荷醇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冷觉。【详解】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正确;B、由题意可知,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可接受薄荷醇的信号刺激,即PRPM8受体存在于
16、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产生的兴奋继续向内传导,B正确;C、由于薄荷醇会刺激机体的冷觉感受器,所以下丘脑的冷觉中枢兴奋后,会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及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收缩减少血流量,C正确;D、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不相同,D错误。故选D。9. 近期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带领其团队官方发布了两项重大科研突破。其一就是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并在“调整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 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是由其
17、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基因突变导致B. 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可以导致疟原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大C. 随青蒿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疟原虫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D. 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是因为青蒿素的选择导致产生了新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是疟原虫基因突变导致,A错误;B、随着青蒿素的广泛应用,有抗药性的个体逐渐被选择出来,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B正确;C、疟原虫向抗药性变异在没有使用青蒿素之前就
18、存在,青蒿素只是对其进行选择,不能诱导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C错误;D、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是否有新物种产生关键是看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10.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e,两人因在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新癌症疗法而获奖。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PD-1基因的功能。并提出了新的癌症疗法。图示为活化的T细胞表面含有PDT-1蛋白,与癌细胞表面PD的配体(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恶性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租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D1
19、基因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PD1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的激活,T细胞或B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起免疫缺陷病C. PD1蛋白与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使用抑制剂阻断PD1蛋自和PD-L1的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思路【答案】B【解析】【分析】1、该题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PD-L1是PD-1的配体,PD1与PD-L1结合后可提供抑制性信号,从而使T细胞凋亡,最终抑制T细胞免疫”。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详解】A、由题意可知,PD1基因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
20、和B细胞中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T细胞或B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起自身免疫病,B错误;C、PD1蛋白与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D、使用抑制剂阻断PD1蛋白和PD-L1的结合,使T细胞的活性不受到抑制,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D正确。故选B。11. 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有人用同位素标记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组成牛脑组织细胞的元素无放射性),验证了朊病毒的“侵染因子”是蛋白质。在实验得到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最强的是( )A. 上清液aB. 沉淀物bC.
21、 上清液cD. 沉淀物d【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时需要紧扣“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再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详解】AB、由于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上清液a和沉淀物b中几乎不能检测到放射性32P,AB错误;CD、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如果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35S,大部分35S标记的朊病毒进入牛脑组织细胞中,只有少量可能没侵入牛脑组织细胞,故离心后放射性主要位于沉淀物d中,少量位于上清液c中,C错误,D正确。故选D。12. 核被
22、膜主要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核纤层紧贴内核膜,是一层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下图示细胞周期中核被膜和核纤层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核内合成的tRNA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体有关B. 核纤层的解体和重新组装可能通过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实现C. 分裂末期,结合有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小泡在染色质周围聚集并融合成新的核膜D. 核纤层蛋白形成骨架结构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形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在前期,核纤层蛋白发生磷酸化,使核纤层降解,同时,核被膜破裂成大小不等的核膜小泡,核被膜解体;在末期,核纤层蛋白发生去磷酸化,核纤层重
23、建,核膜小泡融合,形成完整的核被膜结构,同时染色体解螺旋恢复成染色质状态。【详解】A、tRNA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体有关,A正确;B、根据图分析,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核纤层解体,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核纤层重建,B正确;C、分析图,分裂末期,结合有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小泡在染色质周围聚集并融合成新的核膜,C正确;D、核纤层紧贴内核膜,D错误。故选D。13. 生长素(IAA)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被动运输
24、的方式向外运输B. 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横向生长C. 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和蛋白质D. 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生长素进入细胞与细胞中的活化因子结合,从而促进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表达;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进入细胞壁的部位,从而使细胞壁发生膨胀;H+跨膜出细胞需要消耗ATP,所以该过程为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H+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的,A错误;B、生长素(IAA)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因此酸性
25、条件下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纵向生长,B错误;C、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D、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机理,能够分析题图弄清楚生长素进入细胞后发生的两个不同的调节途径,明确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不同的,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4.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26、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 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物
27、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错误;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正确。故选D。15.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
28、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A. 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B.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C. 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D.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答案】D【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16.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
29、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B. 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C. 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降解PM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D. 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自噬过程,PM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胞内体,胞内体与自噬前体形成的自噬体结合形成自噬性行胞内体,再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详解】A、由图可知,PM主要以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A正确;B、细胞凋亡
30、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需要分解一下衰老的细胞器,故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B正确;C、降解PM的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D、由图可知,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将激活体内有关免疫反应,引起气道炎症和黏液大量分泌,引发呼吸道疾病,D错误。故选AB。17. -Amanitin是一种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与RNA聚合酶III参与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I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是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酶细胞内定位参与转录的产物对-Ama
31、nitin的敏感程度RNA聚合酶I核仁rRNA不敏感RNA聚合酶II核质hnRNA敏感RNA聚合酶III核质tRNA存在物种特异性A. 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同B. 三种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 使用-Amanitin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生命活动D. 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据表格分析,核仁中的RNA聚合酶I合成rRNA,与蛋白质组合核糖体;核质中的RNA聚合酶合成hnRNA ,最后加工成mRNA,是翻译的模板;RNA聚合酶合成t
32、RNA运输氨基酸。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不完全相同,转录有T-A,而翻译只有U-A,A错误;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些酶的基因不同,B错误;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Amanitin不敏感,故-Amanitin不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D、RNA聚合酶I
33、、II属于蛋白质,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t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正确。故选D。18. 已知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是HbA和HbS。只有纯合子(HbSHbS)患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大多于幼年期死亡。只含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 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C. 基因HbA和HbS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D. 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HbS基因频率会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
34、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故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正确;B、只含一个致癌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说明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正确;C、基因HbA和HbS互为等
35、位基因,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这两个基因不会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C正确;D、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对HbAHbA的个体是有利的,HbAHbA的个体会增多,HbA基因频率会上升,HbS基因频率会下降,D错误。故选D。【点睛】19. 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飄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B. 卷叶蛾螳螂
36、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C. 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D. 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答案】A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详解】A、卷叶蛾、蚧虫、蚜虫以植物为食,初级消费者,A正确;B、卷叶蛾螳螂黄雀,缺少生产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而螳螂是第三营养级,B错误;C、中性昆虫可以增加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
37、的稳定性,C错误;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D正确。故选AD。20. 下列关于一些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B.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C. 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D. 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答案】AB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
38、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A正确;B、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B正确;C、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21.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机体调
39、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谷氨酸是一种含有2个羧基的非必需氨基酸,这2个羧基在其分子结构中的位置是_。(2)谷氨酸在神经元细胞体中生成后,会借助囊泡膜上的谷氨酸转运体逆浓度梯度转运到囊泡中贮存,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_。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后,神经末梢将谷氨酸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是_。(3)当谷氨酸过度释放时会成为一种毒素。一方面它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_大量进入细胞内,激活了一氧化氮合酶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如图),引起神经元严重创伤;另一方面它还能引起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_(填“增高”或“降低”),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导致小儿惊厥发作。
40、若某种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小儿惊厥,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答案】 (1). 一个羧基与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或一个与中心C原子相连),另一个在R基上 (2). 主动运输 (3).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 (4). Ca2+ (5). 增高 (6).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或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谷氨酸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详解】(1)每个氨基酸的中心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若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应该位于R基上,故谷氨酸的一个羧基与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或一个与中心C原子相连),另一个在
41、R基上。(2)谷氨酸在神经元细胞体中生成后,会借助囊泡膜上的谷氨酸转运体逆浓度梯度转运到囊泡中贮存,这种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后,神经末梢将谷氨酸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该过程会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谷氨酸)电信号的转变。(3)谷氨酸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激活了一氧化氮合酶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引起神经元严重创伤;另一方面它还能引起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增多,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导致小儿惊厥发作。由于小儿惊厥是由于谷氨酸过度释放引起的,故可以通过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点睛】兴奋
42、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会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22. 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的遗传信息_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指导多肽链合成;在叶绿体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中,种类最多的是_。(2)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是在_上(填场所)完成的。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C3-I还原为三碳糖(C3-),这一步骤需要_作为
43、还原剂。在叶绿体中C3-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3)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X在叶绿体中的浓度受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与X浓度相关的有_(填序号)。外界环境的CO2浓度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受磷酸根离子浓度调节的C3-输出速度酶R催化X与O2结合产生C2化合物的强度(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答案】 (1). 转录 (2). tRNA (3). 类囊体 (4). H (5). C5(五碳化合物) (6). (7). 吸水涨破【解析】
44、【分析】分析图示:细胞核中的DNA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形成小亚基。叶绿体中的DNA通过转录形成RNA,在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形成大亚基。大亚基和小亚基组合形成酶R,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形成C3。【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的遗传信息转录到RNA上,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翻译形成小亚基。叶绿体编码大亚基DNA的遗传信息转录到RNA上后,通过翻译过程指导大亚基合成;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一种mRNA为模板,参与运载氨基酸的tRNA最多有61种,故需要RNA种类最多的是tRNA。(2)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ATP
45、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I),C3-I 还原为三碳糖(C3-II),需要H作为还原剂。C3的还原的产物除了C3-外,还有C5,因此X为C5(五碳化合物)。(3)外界环境的CO2浓度,直接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间接影响C3的还原,进而影响C5的浓度,故符合题意;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间接影响C3的还原,进而影响C5的浓度,故符合题意;磷酸根离子浓度,直接影响ATP的合成,间接影响C3的还原以及C3-II输出速度,进而影响C5的浓度,故符合题意;酶R催化X与02结合产生C2化合物的强弱,直接影响酶R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
46、,间接影响C3的还原,进而影响C5的浓度,故符合题意;故选。(4)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使叶绿体内溶液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进而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3. 我国南方很多村落背后都有一片充当绿色屏障的防护林。防护林保留了部分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时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自然群落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在华南某地,随着干扰(主要是砍伐成树)强度的增加,防护林林下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在人工干扰强度不同的防护林中,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差异。收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
47、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1)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哪一类种间关系_?干扰后林下的阳生植物为什么会增多?_(2)一定程度的人工干扰可能会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3)为什么重度人工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_?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答案】 (1). 竞争 (2). 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阳生植物的生长繁殖 (3). 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加快群落的演替速度,增加群落的结构复杂程度 (4). 重度干扰会让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导致防护林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更容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5).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要适度【
48、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1)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生长,主要是影响了林下植物和树的竞争关系,砍伐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有利于林下阳生植物的生长,所以阳生植物会增多。(2)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此适度人工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和增加群落结构复杂程度。(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过度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与自然林相比更易被外来物种入侵。【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是解答
49、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4.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1:2:1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 F2红杆:粉秆:白秆=3:6:7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
50、 _,若第二组F1粉杆进行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杆= _。(2)让第二组F2中粉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个体比例占 _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_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_。【答案】(1)AABb、A
51、aBb 1:1:2 (2)5/12(3)红秆:白秆=3:13(4)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题意,A_BB、aa_为白色,A_Bb为粉色,A_bb为红色,第一组中,F1自交子代BB:Bb:bb=1:2:1,结合红秆:粉秆:白秆1:2:1,可知粉色只能为AABb,第二组中F2为9:3:3:1变形,所以F1中粉色为AaBb。第二组F1测交,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红杆:粉杆:白杆1:1:2。(2)第二组粉秆的基因型为2/3AaBb,1/3AABb,自交子代为1/31/2+2/33/41/2=5/12.(3)根据题意
52、,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白秆为AABB,而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所以白秆可能是AAbb,aabb,aaBB,只有aaBB与红色个体杂交子代是白色,则F1为AaBb,则子代红秆:白秆A_bb:(A_B_+aa_)=3:13。(4)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含有36条染色体,配子中含有18条染色体,二倍体有18条染色体,配子中有9条染色体,所以子代有27条染色体。【点睛】25.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惊喜。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若A、B分别是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则细胞D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什么技术
53、才能发育成杂种植株白菜甘蓝_?若白菜和甘蓝杂交产生了子代,该子代是否可育?_(2)若该图表示产抗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的一环,A细胞为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表示什么_?符合要求的D细胞应具有哪些特点?_(3)若A、B分别是取自优良奶牛的卵细胞和精子,在进行体外受精时,一般要把A培养到什么时期_?B细胞则要经过什么处理才能与A细胞结合为受精卵?_【答案】 (1). 植物组织培养 (2). 不可育 (3). 能产生抗丙肝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 (4).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5). 次级卵母细胞 (6). 获能处理【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其中植
54、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再克隆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详解】(1)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发育成杂种植株白菜-甘蓝,白菜和甘蓝杂交产生了子代,在该子代体细胞中存在两个染色体组,一个白菜染色体组,一个甘蓝染色体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两两配对,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该子代不可育。(2)生产单克隆抗体,A是骨髓瘤细胞,则B是小鼠体内注射丙肝病毒后从小鼠体内获取的B淋巴细胞,即能产生抗丙肝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若A、B分别是优良奶牛的卵细胞和精子,在进行体外受精时,一般要把A培养到次级卵母细胞期,B精子细胞则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与A结合为受精卵。【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