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062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题干提及商人是领主的家臣,没有专业化,商品交换为物物交换,这反映商业不是很发达,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选C项;商业交换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物物交换,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商业需求,排除A项;商业交换主体是贵族或者部落,排除B项;原始社会末期,商业就出现了,排除D项。答案:C2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

2、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明清时期()A长期战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未出现长期的战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探究的主体应该是苏湖地区而非湖广地区,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雇佣劳动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客商贩运”并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长途贩运兴盛,故D项正确。答案:D3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

3、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解析:题干未涉及“市镇”的具体位置,排除B项;题干中提及的是“市镇”而非“城市”,排除C项;早在先秦时期,城乡之间即已出现商品交换活动,排除D项;题干中的两宋时期,农村商业中心大量涌现的现象表明两宋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体现了乡村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答案:A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春秋战

4、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C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席铺买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D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一直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C项的史实得出:宋代的坊市界限被打破,与C项不符;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但留下广州十三行进行中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并未被禁止

5、,故D项错误。答案:A5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城市规模的扩大 D长途运输的便利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中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及四川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可知,这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6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

6、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解析: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不是由盛转衰,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矿徙”“山贼”的反抗和踹匠罢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从而遭到政府的镇压,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工人仍是封建社会下的手工业者,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答案:B7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

7、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解析: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力,故A项正确。答案:A8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C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解析:盐商从事食盐交易,必须获取由封建政府所颁发的盐引(即官方授予的食盐经营许可证),而且,盐商获取以及销售食盐的场所同样也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正确。答案:

8、A9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解析:题干材料中纳粟封爵仅是汉代政府选官的一种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纳粟封爵的本意为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但从其实施结果可知,农民不是真正的受益者,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政府遏制商人,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其是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答案:B10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

9、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A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B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解析:题干材料中“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官民有别说明坊市制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因此不能推断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出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故B、D两项错误;坊市制“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答案:A11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

10、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解析:只是在部分民窑中存在自由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体现了工人与工场主的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2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

11、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说明当时不再严格限制对各国的贸易往来,故选C项;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排除A项;B项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材料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

12、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

13、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从政治、经济、交通、中外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对沿线区域的影响、对中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对世界文

14、明发展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沿路建立屯戍”“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国际环境、周边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融合、稳定

15、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以军事及政治为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

16、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得出观点。观点论证: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即可。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例证: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金属货币,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唐代政治开明、商品流通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出现,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据此,货币使用的进步可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