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06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1《师说》第二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说 编号025第二课时 编号026【学习目标】:归纳文言知识和现象。一、【自主学习】1.课文补注(A级)“古”的时间“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何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李蟠而作。由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35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孔子,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六艺”,非指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乃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因其后连用了“经传”。仅春秋一经就有三传分行: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氏传,战国

2、时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另按师说系作者体现古文理论的代表作之一,自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提倡先秦两汉文章传统为创作宗旨。再按作者倡导古文运动时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称“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进学解),至此,文中“古”所指时间昭然若揭:先秦两汉。“师”的形式文中为论证“学必有师”的论点,在确定“能者为师”的前提下,先后列举“师”的三种形式。(1)问经式。17岁的李蟠“好古文”,向韩愈请教“六艺经传”。联系前文对所择“童子之师”愚妄做法的否定,便不难断认这是本文从师的主证形式。(2)学艺式。“巫、医、乐师、百工”各具专门技艺。只有师傅弟子“不耻相师”

3、,取长补短,才能使技艺精益求精,渐臻佳境,有所发明创造。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一。(3)交游式。文引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就隐含交游“择善而从”之意。事参作者自叙:“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与崔群书)。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二。 “君子”的所指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

4、、医、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圣人”的涵义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的字眼。第一处和“众人”对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乃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的特称。二、【合作学习】(B级)1.指

5、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句读之不知 古: 今: 小学而大遗 古: 今: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 今: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 今: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孔子师郯子 ( )而耻学于师。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 而耻学于师。 ( )不拘于时。(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4.词句辨析解释下列句中“师”字的含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 ( )

6、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或师焉,或不焉( ) 惑而不从师( )吾师道也 ( ) 不耻相师( )吾从而师之( )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择师而教之 ( )郯子之徒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古之学者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句读之不知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蚓无爪牙之利( )解释下列句中“其”字的含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 )2.说明下列各句属于哪类特殊句式并翻译全句。(C级) 然陈涉瓮牖

7、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课堂讨论】1.从课文第二段,我们可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D级)2.第三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关系?做出了什么论断? (D级)3结合全文,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三、【课堂探究】(E级)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现在的

8、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五、【课堂演练】(A级)l下列划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n) 六艺经传(zun) 贻(y)B句读(du) 苌弘(chng) 聃(rn)C阿谀(y) 授之书(su) 蟠(fn)D或不焉(fu) 谄媚(chn) 嗟乎(ji)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4选出与“师者,所以

9、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默写。(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 _,_ _,_ _,如是而已。 (2)师者,_ _。 (3)是故无贵无贱,_ _,_ _,_ _。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8“彼童子之师,授

11、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是讽刺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五、【课下作业】课后完成本课跟踪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