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素养落实(十九)(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读图,完成12题。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1C2.D第1题,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右
2、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3A4.D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由于降水量越来越小,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贺兰山以西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荒漠,介于落叶阔叶林与荒漠之间,应为草原。第4题,森林植被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但是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小,而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大,导致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本题易错选B项。某研究
3、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56题。甲乙5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从地到地,纬度发生变化A B C D6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A6.B第5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
4、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 左右,地区的降水在600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8(易错题)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7B8.A第7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第8题,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
5、,降水少,所以造成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本题易错选B项。下图中甲、乙两地景观不同。读图,回答910题。9甲、乙两地自然带的差异()A与纬度位置有关 B与海陆分布有关C与沿岸洋流有关 D与地形有关10乙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9D10.D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甲、乙两地都位于40S以南,位于盛行西风带控制区内,但甲地位于山地的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受山地的阻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10题,结合上题可知,乙地虽位于盛行西风带控制范围内,但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受山地的
6、阻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11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2)甲图中a自然带有丙、丁两处的分布,其中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出四个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四个自然带南北更替,反映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热带雨林带应分布在热带地区,图中丁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达到了南纬20多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信风、洋流有关。答案(1)a:热带雨
7、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丁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素养培优练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13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12A13.B第1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水分逐渐减少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
8、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加形成的。第13题,由图可知,M点在X轴上比较接近原点,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在Y轴上,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其热量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而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磷高累
9、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15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14A15.C第14题,由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结合气温高低、生物生产量与土壤中磷含量的关系可知,该地区气温较低,且生物生产量较低,故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第15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与磷高累积区相比气温较高,生物生产量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大。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该地区磷含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
10、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
11、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林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第(4)题,丹霞地貌山顶以流水侵蚀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具体是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