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暑假作业一、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入括号内(2分)农人是教hu( )世人的导师,是深谙( )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 )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p( )写了一首最美的诗。2.默写(8分)(1)_ 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但愿人长久,_ _。 (苏轼水调歌头)(3)了却君王天下事,_ _。 (辛弃疾破阵子)(4)_ 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足蒸暑土气,_。 (白居易观刈麦)(6)工欲善其事,_ _。 (论语)(7)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 _,_ _。3.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极大,善于用简短而清丽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如诗集繁星春水,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读来情韵悠长,别有趣味。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
3、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2)根据提供的内容,写出名著中的相关信息。(2分)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
4、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文出自_ _(书名),文中的她是_ _。(3)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2分)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裙钗指的是_ 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_ _4.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
5、默化地完善,它慢慢地渗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补充、吸收,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创作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喜闻乐见,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出浑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1)句成分残缺,应将_ _改为_ _(1分)(2)句语序不合理,应将_ _改为_ _(1分)(3)句重复累赘,应删去_ _(1分)(4)句搭配不当,应将_ _改为_ _(1分)5.综合性学习(6分)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
6、物、事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探究结果:_ _(2)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2分)副标题:_ _7.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分)8.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这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