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7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红楼梦俄译红色阁楼里的梦,原著的韵味全失,使中国读者觉得简直不可理喻。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形形色色的官场众生相,有人勾心斗角只求升官发财,有人犬儒到底只求独善其身。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人致力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并为证券市场的建立付出了不少心血,为沪深两市立下汗马功劳。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保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佛面看僧面。A B C
2、 D【答案】C(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望文生义。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使用对象有误。投鼠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2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3、,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答案】A(只有第二句写渡头的喧闹)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答案】“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的动态过程凸显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4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迹,但每
4、一句都不显得单薄。开头两句只写世俗生活的场面,却使读者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第三、四句只用世人回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志趣;第五、六句只写山路上所见所感,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同化;第七、八句只写隐居处的境况,就呈现出一幅高士隐居图。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眼前景物与诗人隐逸情趣融成一片。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
5、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之地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C.“孤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一展宏图的矛盾心理。【答案】C(“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作者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6.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做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四、语言表达7.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每句不超过10个字。(1)在商业广告中:(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5)办家宴长辈给晚辈口头通知:【答案】(1)欢迎您届时惠顾。(2)敬请届时光临指导。(3)务必准时出席。(4)期待您拨冗莅临。(5)到时候一定要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