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773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试卷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

2、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

3、一个。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 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

4、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

5、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部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作伴相随(这些行星近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编者)。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

6、系。1. 从原文看,下面对“恒星”的说明,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恒星都是扁圆形的。B. 恒星都发光,而且密度都比铅大100万倍。C. 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是照耀着整个太阳系的太阳。D. 恒星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恒星不都是与太阳一样那么孤独。B. 对于恒星,地球上的居民比较了解的不止一个。C. 星系都是太空中的岛屿。D. 恒星有的闪烁,有的转动。3.依据原 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与世隔绝下成长,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完全认识宇宙。B. 在火星上完全可能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C. 只要太阳经过彗核的时候,

7、一定都会迫使其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太阳系,而发生“彗星现象”。D. 将来有一天我们一定会知道别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人类。参考答案:1、C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2、B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

8、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9、。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B违制之坐 坐:判罚C尾属于城 属:隶属D以虞水之再至 虞:防备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3分)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每因法以便民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

10、坡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B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5分)(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5分)参考答案:、4答案:C(属:连接)5答案:D (

11、是皇帝买灯的原因 是卒长的行动是被贬后的生活)6答案: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7、(见译文)13古文翻译(9分)参考译文: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

12、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

13、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

14、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8、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

15、简要叙述。(5分)答:_ 9、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 参考答案:8、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9、(1)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2)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10名句名篇默写(6分)(1)蜀道难中表现因蜀道高峻,人们只得屏息抚胸空叹的两句是: , 。(2)锦瑟中写因明珠般的美好愿望像玉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落泪悲伤的一联是: , 。 (3)雨

16、霖铃中写与知己分别时执手对望,泪如雨下,因痛苦而说不出话的两句是: , 。 参考答案: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

17、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

18、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在谈到保护古村落时说。要保护,知识分子有责任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他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19、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当然,要做好守望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忙保护,“不务正业”挑重担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20年前,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以

20、至于招来“不务正业”的指责。对此,冯骥才表示,“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守望我们的文化。”他说,作为一名小说家,理所当然要把写作当成正业,但作为知识分子,他肩上必然要挑起民族文化的重担。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时,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而且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良心。”冯骥才真诚地表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

21、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不过,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这就是冯骥才,“不务正业”的作家,守护民间文化的人。(1)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骥才不顾年高,不惜金钱,高擎起守望文化的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引领者,他的动力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B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特点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C虽然当年手腕上因作画过分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但令冯

22、骥才欣喜的是自己的辛劳使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D对照巴黎的历史保护工作,冯骥才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自我 反省,其中大多数人没有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E20年来,冯骥才为了保护民间文化付出了勇气、健康、金钱,而今精疲力竭的他反而招来了“不务正业”的指责。(2)冯骥才先生致力于古村落保护的原因有哪些?(6分)(3)冯骥才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4)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可是他却在自己事业辉煌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冯骥才这样做“不务正业”,你如何评价这种看法?请阐述理由。(8分)参考答案:11、(1)5分。 A

23、3分,D 2分,B 1分。(C,因果关系不合文意;E,20年前已被指责为不务正业;B“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原因不止这一点。)(2)6分。他认为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让他深切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古村落洋化,历史的记忆和传承就没有了,长此以往,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3)6分。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参加文化保护会议和活动,亲自下乡调查文化保护情况;作画

24、义卖募集资金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为保护面临拆迁的“好的街区或村落” 积极奔走;为保护民间文化做大量宣传工作。(答出4点即得满分,少一点扣2分。)(4)8分。第一种观点:我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冯骥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正是肩负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感的表现。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市场经济的迅猛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我国民间文化存在断裂乃至灭绝的危险,不保护我们将会失去根。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对他而言比写作、绘画更重要。(阐述其他道理合理亦可)第二种观点:我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冯骥才勇于承担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值得肯定,但做法的确

25、是“不务正业”。 达到同样目的,每个人的特点、能力不同,做法应该不同,我们应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冯骥才的做法不好。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可冯骥才是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他最擅长的是写作与绘画,他应该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保护文化遗产,而不应该以年老之躯奔波于文化保护的第一线。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B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开幕那天,大会主席萨尔加多门德斯直言不讳:“富有世界跟其它地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C发生在约旦

26、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虽然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一挥而就。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漏气的现象,就应当立即截断气源,并迅速地打开门窗,通风透气。B许多城市都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其中包括:降低市中心建筑的密度,减少市中心交通压力和人口压力,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C禽流感和可能由它导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SARS的流行。D在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改选

27、中,刚满18岁的美国少年塞申斯击败了现任市长英格斯产生了羹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A. B. C. D.15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6分)古人类学是以人类起源

28、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 (2)、 (3)、 16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答题。(5分)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排放形式排放量(万吨)贡献率(%)煤炭燃烧2179867炼钢168567炼油6827机动车9984合计25133100(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

29、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参考答案:12、B(A项“相见恨晚”是形容意气相投,用在人与人之问;C项“叹为观止”是用来赞美所看到的事 物好到了极点,与句中感情色彩不符;D项“一挥而就”是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应改为“一蹴而就”。) 13C (A项“如果”与“一旦”语义重复;B项动词“减少”和宾语“压力”搭配不当;D项将“塞申斯击败 现任市长英格斯”与“产生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这两句句子混杂在一起,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14、B15、(1)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古人类学以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3)

30、古人类学以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古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16、答案:(1)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结合形成的固体污染物。(2分)(2)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大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3分)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正如歌曲微时代中所唱:你有事可以微博里私信给我,你有事可以微信里留言给我。你没事看看微电影和微小说,你没事可

31、以听听微音乐和陪陪我近年来,“微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下文化的一张名片。“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起源于微博客的风靡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广泛普及,与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微文化”,有的人热衷于此,充分感受到它带来的种种方便:但有人也表示了担忧,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垃圾信息的泛滥、谣言的生成、负面情绪的传播、伪科学的散布,等等。那么对于“微文化”,你有怎样的看法和对策?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题入题角度参考:一、“微文化”

32、的兴起是各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二、“微文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自我表达和群体交流,也方便了各种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三、“微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垃圾信息的泛滥、谣言的生成、负面情绪的传播、伪科学的散布,等等。在“微文化”背景下,由于信息生成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当信息在各自的社会化圈子网状扩散、迅速发酵时,不少人在不辨信息真伪的情况下,成为无意识的信息传播载体。同时,“微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社会浮躁之风日盛,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文化的厚重性和整体性,使经典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更加任重而道远。四、从目前来看,“微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多于弊的。所以,谈“微”色变实非明智之举,引导利用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磁场”,才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