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目二李凭箜篌引平“语”近人习大大语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习近平摆脱贫困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经典释义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原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解读:儒家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内圣外王”,将道德与政治之间直接相连。无论官居何位,权力多大,自身道德这一关(即“修身”)是首先要面对的障碍,不过此关就无从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个人来说,这意味着要提高道德的自觉性,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弥补;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对党员加强教育,既提高
2、其道德素养与政治觉悟,也不时敲响警钟。国学经典静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赏读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以静制动。在静思的过程中,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俭以养德”,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办法。德行的提高在于对自身的约束,而“俭”即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这对德的修养无疑是有好处的!诗海拾贝天 上 谣唐
3、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赏析】这首游仙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全诗共十二句,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两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尾两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资料
4、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终身抑郁不得志,27岁去世。一生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曾在长安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作品】 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等【评价】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其诗风奇崛幽峭,秾丽凄清,被后人称为“长吉体”二、背景探寻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诗人描写音乐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惊叹。此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李贺此诗不表现时空顺序,而着重强调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但又不是
5、抽象地写,而是借助于具体的艺术形象,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三、相关知识1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李贺字长吉,故其诗风名长吉体。“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在遣词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表现诗人苦闷情怀。2引:引与行、歌、吟,都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其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6、于变化。一、认读字音箜篌(kng)(hu)颓不流(tu)神妪(y)女娲(w) 瘦蛟舞(jio) 露脚(l)二、重要实词1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高秋:弹奏的时间2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3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4芙蓉泣露香兰笑 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5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6露脚斜飞湿寒兔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三、积累名句(一)课内名句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二)作者名句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
7、五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3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4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试概括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明确再现了李凭弹箜篌的美妙乐声和感人的艺术效果。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
8、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明确选A。首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2填写下表,从乐声和音效角度赏析李凭箜篌引。明确角度诗句修辞及效果描写手法描写乐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比喻清脆正面描写凤凰叫舒缓芙蓉泣露惨淡香兰笑清丽描写音效空山凝云颓不流夸张优美悦耳侧面描写江娥啼竹素女愁幽怨十二门前融冷光清冷二十三丝动紫皇无限广袤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9、逗秋雨凄冷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梦幻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3.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本诗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明确“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清脆,“凤凰叫”写声音的和缓,“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四)构思技巧【课内链接】李凭箜篌引中诗人故意突破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在结构上先写琴写时间写声,然后写人写地点。这样既突出了乐声,又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诗歌的构思技巧也是高考常考
10、考点之一。【考点解读】一、明确设问方式,知题型1本诗(词)在结尾处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词)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请分析。二、掌握相关知识,学技巧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典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即行文构思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等。古诗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等。古诗行文结构的常用术语及内涵: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
11、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3承上启下这是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方法,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诗歌结构的严谨。4伏笔照应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照应是篇章前后某一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12、。5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6画龙点睛诗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豁然开朗。7以景结情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三、答题步骤步骤一: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结构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步骤三:简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即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考题印证】1(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
13、河 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2(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
14、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答:解析:题干中已点出它们都是“相对静止”的画面,而且明确要求让说的是在“结构中”的作用。谈结构中的作用,就要谈与前后诗句的关系;题干中“静”的说明,也是在提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谈诗句间的关系。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
15、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选D。形容乐音清脆。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_,_。_,_,_。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A BC D解析:选A。由中的“他
16、的作品中”可知,不能排在首位,因为“他”指代不明,故可排除C、D两项;由句意可知紧承,紧承,故可排除B项。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_,_。(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吴质不眠倚桂树,_。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露脚斜飞湿寒兔4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现手法
17、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2)从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答案:(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弹奏箜篌者的高超技艺5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请参考下面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
18、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答:解析:给课文写题记时,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手法与情感的基础上,参考示例,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写作即可。答案: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出旷世奇音。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
19、:“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解析:选C。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7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