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检测 二十非攻(45分钟,61分) 一、基础应用(31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闻则非之非:责怪、反对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超过C.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解析】选C。得:捕获、抓住。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上为政者得则罚之C.若以此说往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解析】选A。“兹”通“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例: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C.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D.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解析】选C。例句与C项“书”都当“写”讲。A项,书本知识;B项,书信;D项,国书。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B.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C.则弗知非,从而誉之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解析】选D。A项,“爱人”,关爱别人;B项,“少见”,看见很少的;C项,“从而”,跟从,并且;D项,“后世”,后代,与现代汉语同。5.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以亏人自利也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故书其
3、言以遗后世C.此则天下之害也D.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解析】选D。A项为省略句,B项为正常句式,C项为判断句,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有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C.“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小为非知非,大为非而不知非”的道理。D.本文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写作特色是一开篇就提出观点。【解析】选D。不是“
4、一开篇就提出观点”。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5分)译文:_(2)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4分)译文:_参考答案:(1)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天下的君子)却不知道应予以指责,反倒跟着赞誉它,称之为义。这难道可以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2)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很少一点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很多一点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分别。8.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请以一位作家为例,续写下面这个句子。(4分)悲观和乐观,都起源于个人的感觉
5、,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悲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让自己沮丧败兴的生活因子。譬如柳宗元,登山游玩,他想到的是仕途坎坷;雪中垂钓,他体验的是孤独凄清。譬如卡夫卡,优裕的家境,会让他觉得无比压抑;严谨的制度,会让他觉得无比苦闷。而乐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找到使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因子。_。譬如海明威,战壕写稿,他恣意着人生的快意恩仇;远海捕鲸,他饕餮着自然的慷慨伟岸。答案:示例一: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示例二: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9.共享单车“收获”了交口称赞
6、和如潮批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下面两组词语。请你根据自己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以其中一组为关键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明自己的态度;运用关键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6分)支持的理由:低碳环保、快捷方便、价格亲民批评的理由:乱停占道、手续繁难、天气制约答:_答案:示例一:支持。共享单车是大自然的好朋友,低碳环保,不产生废气;又是上班族的得力助手,地铁口、公交站,触手可及,快捷方便;还是社区生活的“邻家伙计”,价格亲民,几块钱就能骑半天。 示例二:反对。共享单车已经是全民公敌,乱停乱放,占道碍事,泛滥成灾;而且是过街老鼠,圈钱有术,手续繁难,商誉难保;还有就是受天气制约严重,一
7、遇刮风下雨,完全解决不了问题。二、拓展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怨,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
8、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去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旦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
9、主,有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厘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国虽大,民虽众,何益?(选自吕氏春秋贵因,有删改)【注】候:侦查,刺探。 戮:暴乱。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姓不敢诽怨矣诽:指出过失B.天雨,日夜不休雨:雨水C.武王疾行不辍疾:快,急速D.夫审天者 审:观测【解析】选B。雨:下雨。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10、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B.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C.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D.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解析】选A。“吾已令胶鬲”句意不完整,不能断开,排除B、D项;“是”前应断开,排除C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多次派人刺探殷商国内的暴乱情况,但每次都没贸然出兵,直到知道殷商
11、百姓敢怒不敢言时,才决定对殷商用兵。B.在殷商邪恶当权、贤德出逃、行军计划被胶鬲获知而使殷商有准备的情况下,周武王不战而胜商纣,根本原因在于善于顺应人心。C.武王进入殷都后拜见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后来赴约时却没有见到那个人。周公旦巧妙地猜度解释,消除了武王的疑惑。D.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就会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那些即使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统治者,也会被打败。【解析】选B。并非“不战而胜”。原文有“至殷,因战,大克之”之句,虽然也有“适令武王不耕而获”的句子,但只是作者评论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
12、用,何敌之有矣?(5分)译文:_(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5分)译文:_参考答案:(1)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是无法与自己为敌。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还有什么敌手呢?(2)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14.周武王和太公依据哪些情形判断应该攻打殷商了?为什么?(4分)答:_参考答案: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贤德的人出逃,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这三种情形分别体现了殷政治上暴乱、崩溃和刑法太苛刻。【拓展练习】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反报曰:“其乱加矣。”其皆出于
13、此乎B.适令武王不耕而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禹之裸国鹏之徙于南冥也D.故因则功,专则拙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选D。A项,第一个“其”,代词,指代殷商;第二个“其”,表推测,大概。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C项,第一个“之”,动词,到;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两个“因”都解释为“依靠,借助”。附【译文】周武王派人刺探殷商的动静,那人回到岐周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武王说:“它的混乱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武王说:“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程度加重了
14、。”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贤德的人都出逃了。”武王说:“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很厉害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老百姓都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了。”武王说:“啊!”于是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太公,太公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作暴乱;贤德的人出逃,叫作崩溃;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叫作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乱达到极点了,已经无以复加了。”因此挑选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名,朝会诸侯时以甲子日为期兵至牧野,而纣王被擒获了。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是无法与自己为敌。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还有什么敌手呢?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
15、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西伯将要到哪里去?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去。”胶鬲说:“哪一天到达?”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惫,请让他们休息休息。”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加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阵势了。武王到达以后,就开始交战,结果把殷商打得大败。这就是武王的仁义。他人(武
16、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正好让武王不战而获胜。武王进入殷都,听说殷有个德高望重的人。武王就去拜见他,问他殷商灭亡的原因。那个德高望重的人回答说:“您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请定于明天日中之时。”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提前去了,却没有见到那个人。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旦说:“我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这是个君子啊,他本来就采取不亲近自己君主的态度,现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坏处告诉您,他不忍心这样做。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灭亡的原因,他已经用这种方式把殷商灭亡的原因告诉您了。”观测天象的人,观察众星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
17、四季,是因为有所凭借。推算历法的人,观看月亮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晦日、朔日,是因为有所凭借。禹到裸体国去,裸体进去,出来以后再穿衣服,是为了顺应那里的习俗。墨子见楚王,穿上华丽的衣服,吹起笙,是为了迎合楚王的爱好。孔子通过弥子瑕去见厘夫人,是为了借此实行自己的主张。汤、武王遇上混乱的世道,面对贫苦的人民,发扬自己的道义,成就了自己的功业,是因为顺应、依凭外物。所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就能成功,专凭个人的力量,就会失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国土即使广大,人口即使众多,又有什么益处?三、经典研读(7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
18、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节选自论语微子)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节选自墨子贵义)【注】不若已:不如停止。如:应当。劝:鼓励。16.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3分)答:_参考答案: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或: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17.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4分)答:_参考答案: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充满着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墨子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乐观而自信。孔子更具人情、人性,墨子更具英雄气。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