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745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丰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周考十五命题人: 审题人: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不仅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而且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这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

2、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一一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

3、,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粱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唐初,励精图治的唐

4、太宗则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夫道,君子耻之”。就是指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则是败坏社会风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写真创美。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是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

5、,在特定意义下,作家、艺术家担任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 B“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这一命题。 C“教化”强调教育百姓乃至统治者,从而达到移风易俗,变“私志”成为“公志”的目的。 D中国当今审美生活普遍存在“过娱论”,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败坏了社会风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作家、艺术家的功能及美学理论方面分别论证,指出艺术创作要重视家国情怀。 B文章第二至五段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两个美学理论,并重点分析“兴寄论”的实用性。 C文章运用引证法论证“兴寄”的来历,并举例证明“兴寄论”往往用来否定“过娱论

6、”。 D文章在论证中兼顾历史与现实,其中对“诗言志”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是层层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艺术家较之他人需要具有更强的社会担当意识,主要是因为他们要履行社会审美导师这个职能。 B“言志”与“教化”的统一贵在至诚情真;而“兴”与“寄”的统一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 C.一味追求唯美之风,必然导致有“兴”而无“寄”,以致社会过娱,这也是陈子昂标举“兴寄”之因。 D“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追星的时代”,这些言论显示了“过娱”化,需纠偏补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那座山,老家

7、那个园谭谈早先,公路只能通到山那边,每次从外面回家,汽车只能开到山那边的一个叫大塘的地方。然后,沿着那条挂山而上的石板山径拾级而上。拐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又一个坡。不知出过多少身热汗之后,山顶上那座古亭,才立在你面前,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饮下守亭大娘免费提供的一杯凉茶,一种家的温馨就弥漫在全身了于是又下山了。下了一个石坡,又一个石坡,面前,就看见一个盖着黑色瓦片的屋顶了,那就是自己的家。那年那月,自己就是从这里拱到这个世界里来的。那时候,我心里总纳闷:这山上,满山遍野全是石头,树长不高,花开不多,水流不远。我们的先祖,为什么要为它取一个如此美丽动

8、听的名字:花山岭呢?小时候,我经常在这山上山下跑。春天,上山捡雷公果(地皮菇)做菜;夏日,上山摘榈子树叶,回家包麦子粑粑;冬季,则到山上割茅草,给家里烧火做饭。这山间的每块石板,都印下过我的脚印啊!那时候,心里时不时在想:什么时候,如果这山上真的有花常开不败,那该多好啊!近些日子,一群花山岭人,突发奇想,要把这山好好打捡一番,在这里建一个农民公园。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平平常常的石挪梆,突然间升华了,亮堂了,有些,如天狗咬月;有些,如卧佛赏山;有些,似蛟龙入海;有些,像山鹰展翅;有些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顿时变得妙不可言。这不就是千年不败的奇石之花吗?山的西南坡,前年建起了大型太阳能发

9、电厂,整坡整坡的山,规规整整地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它们面向蓝天,造福人类无疑,这也是我们花山岭上的花,现代科技之花,文明生活之花!千百年来,无花可赏的花山岭啊,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已“华丽转身”了!那么,接我未到人世间的、山脚下的那个家园呢,又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伟大的时代,织密了乡间公路的网络。我那老屋的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纷纷搬出老屋,到老屋对曲新修的公路边盖起了红砖新屋,一年一年,那栋老屋,就成了一片废墟。而老屋,对于我,它永远在我心里,它在我心中是一栋不倒的精神之屋!老屋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听老辈人讲,它是我的高祖领着他的六个儿子,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来的,从屋的北头到屋的南头

10、,十几个厅堂,两百多间房子,屋有半里多路长。屋场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上,悬挂着一块雕刻有“进士”两个大字的木。不知是我们的先人里曾经出过一个进士,还是先祖们为了装门面而私自制作的。老屋里,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他们中或求学,或从军,或经商,走南闯北。有些,已定居于整华都市:有些,已落户在异域他乡,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老屋,都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里。这幢屋是有灵魂的。这是一个家的灵魂,一个家族的灵魂!这些年来,许多城里都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这引起了老屋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子孙的联想:自己的村里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有一个休闲、阅读、

11、健身、娱乐的场所啊!于是,他和一群老屋的子孙,聚在一起合计,一个美丽的设想产生了:在这老屋的废墟上建个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供老人们阅读的“晚睛书屋”,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小天使阅览室”,有健身广场,有棋牌娱乐室。想到就做。他首先在微信里向文友们发出呼吁,一下子南南北北的作家朋友就捐寄来了六千多册精美的图书。接着,他又带头捐资、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活动中心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老屋子孙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地,正在变为现实老屋焕然一新,在新时代用新的生命为后人服务了!于是它被人们取名为:还童园。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摘编自十月,有删改)4.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其实过去花山岭并不美,但这留下了作者儿时的记忆。经过花山岭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花山岭果真有了“常开不败”的花朵。B. 作者对花山岭和老屋的今昔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结尾处所写“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与题目相照应。C. 本文语言平实自然,如“那穿亭而过、迎面面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表现作者对故乡细腻真挚的情感。D. 作者笔下的故乡,古老而又鲜活,既富饶美丽又远离喧嚣,理想化的故乡源于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同时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5. 作者选取了故乡的“山”和“园”作为描写对象

13、,结合全文,说说它们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关系。(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8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

14、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

15、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

16、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萧何勤勤恳

17、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猎狗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 -10题。六幺令天中节苏轼 虎符缠臂,

18、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选

19、取庆祝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了端午节的盛况。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已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C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用“ , ”两句,高度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

20、活。(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借用典故反映了塞外之人的思归之情。(3)荀子劝学中用“ , ”与“蚓”对比,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3题。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 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于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 ),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 的, 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

21、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创造出来的。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同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信仰的道路以希望之光照亮,让希望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 一一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竖立 大体 一帆风顺 难免 B树立 总体 风平浪静 未免 C树立 总体 一帆风顺 难免 D竖立 大体 风平浪静 未免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

22、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B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也都可以在现实中为我们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C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今天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D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现实中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让希望之光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 B让希望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以信仰之光点燃信仰的火炬。 C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让希望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火炬。D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15、下列各句中有

23、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B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C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D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牵动我

24、亲临其境的目光;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是跌宕起伏的戏剧是天真无邪的童话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是情节曲折的小说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B、 C、 D、 17、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

25、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信丰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周考十五参考答案1、选B,(扩大范围,应该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应是“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C项,偷换概念,变“私志”成为“公志”是“言志与教化的统一”的社会意义,不是“教化”的目的。“强调教育百姓乃至统治者”是毛诗序的观点。D项,“普遍”说法有误,原文强调“在一定范围内”。)2、选C,(“文章运用引证法论证兴寄的来历”表述错误,文中第四段只是直接陈述事实,既没有例证,也没有引证。)3、选C,(导致的结果是“兴寄都绝”,而非“有兴而无寄”。)4.、选D (没有“富饶美丽”

26、) 5、故乡是人们的栖身之所。故乡的山和园养育了她的子孙,如作者去花山岭采摘野菜,“老屋”就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人们是故乡的建设者。如打扮花山岭,建农民公园;在老屋的废墟上建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归宿。作者在文中称老屋是心中不倒的精神之屋,改成还童园,保留了这份精神寄托。6、选D,(屠烧咸阳而去,“而”表承接,不能断。“以”表原因,应该开头。)7、选A,(亭长,秦时的官职,不是管理驿站,而是管理治安的,治安警卫,兼管旅客停留,治理民事,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不是驿站的站长。)8、选C,(“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误,大家没有心悦诚服,而是不敢吱声了。) (文言文翻译)相国

27、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

28、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

29、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

30、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9、选A(“象征”错,词的上片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10、表达词人对屈原的景仰、凭吊之情。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 “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渲染端午节的盛况,抒发词人对屈原景仰凭吊之情。 表达词人仕途失意

31、、怀才不遇、遭受贬谪的痛苦哀怨之情。屈原“异客垂涕”,“泪竭陵阳”,词人以屈原来自比,感怀了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虚写屈原,实写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表达词人对北宋朝廷昏庸腐败、小人得志的悲愤之情。词的下片“感叹怀王昏聩”,直接抨击楚王昏庸,不明事理,借古讽今,暗讽时政,锋芒直指向北宋王朝,词人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11、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2、选C(竖立:多用于具体事物。树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信仰”属于抽象事物,选用“树立”。总体:整体。大体:大概,基本上。此处是说发展趋势,应该是

32、整体上,选用“总体”。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此处应该取顺利的意思,选用“一帆风顺”。难免:不容易避免,强调客观上。未免:不能不说是,强调主观上。此处强调客观上,选用“难免”。)13、选A.(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与前一句“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相照应,此处陈述的应该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在今天的意义,排除B、D。C项陈述列象换成了“我们”,排除C。故选A。)14、选D.(“光”不能“点燃”,排除A、B。根据语境,“前行”与“道路”搭配,不与“火炬”搭配,排除C。故选D。)15、选A.(中途

33、易辙,偷换主语,造成语句不顺畅;结构混乱。应改为:“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但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冲突双方造成的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16、选B.(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 17、选D(“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